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龚伟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
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城”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综合体的来源城市综合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一般认为,城市综合体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所谓“城市综合体”简单讲就是“城中之城”,它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工业革命前,主要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各生产者之间为了互通有无渐渐形成了“集市”;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资本和劳动力源源不断涌进城市,城市的政治优势也逐渐被商业、交通、信息优势所取代,一个商业中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
于是大城市的商业区以城市中心为原点逐渐向四周扩散,这样在非城市中心区就形成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商业、生产及生活中心,有的甚至发展为相当规模的卫星城,于是作为“城中之城”的城市综合体概念也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慢慢形成了。
城市综合体开发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简言之,就是开发企业不再满足于住宅或者商业的单一功能的开发建设,而是通过整体规划、综合设计建造一座集购物、居住、工作以及休闲等于一体的“新城市”。
笔者认为,城市综合体开发除具备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就业、拉动投资等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优势以外,至少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城市综合体开发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合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竞争力。
传统的开发模式由于每个项目的功能都相对单一,需要若干个项目相互配合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若干个项目又不可能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开发建设,因此在传统开发模式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混乱,而城市综合体开发中,在通盘考虑了开发项目的各种配套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后,才做出整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故恰好能弥补传统开发模式的不足。
二是,城市综合体开发有利于迅速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综合体开发一般采取商业房产为基础,带动住宅、公寓、商务办公,辐射交通、通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往往在规划之始就确定了综合体项目的商业特色,细分了市场客户群体。
因此,城市综合体开发完成之后很容易就迅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例如,广州的万达广场、深圳的华润万象城等,一投入使用就迅速成为了该城市的新地标。
三是,城市综合体开发还有利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众所周知,很多大城市几乎每天上下班高峰主要交通干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城市居民区和工作区相距较远造成的。
由于城市综合体在开发商业、商务办公的同时也开发相应的公寓、住宅和酒店作为配套,这样就为在综合体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就近居住的可能性。
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基本模式为,商业先行配套(包括但不限于住宅、酒店、商务办公等产业)跟进,辐射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
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具体开发模式如下。
首先,科学选址是城市综合体项目成功的关键。
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不同的是城市综合体项目对选址的要求特别严格,因为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商业地产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配套建设的,而交通、人口密度、客户群体等方面的条件又直接决定了商业项目的市场定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选址是日后城市综合体项目成功运营的前提。
一般来说,城市综合体项目会优先选址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核心区和商业相对集中的次中心区。
以广州万达广场的选址为例,它位于广州旧白云机场的南端,周边有三元里、广园新村、柯子岭和机场生活区等几个大型的生活社区,人口相对集中;同时,它西邻机场路、解放路,东接广园路,南依白云大道,更有地铁二号线从其项目经过,可以说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另外,附近还有中国音像城、化妆品批发城、三元里五福针织城、挂花岗皮具城等数家大型的商业中心,商业氛围浓厚,配套成熟。
其次,分期开发、商业先行是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基本途径。
综合目前我国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可以看出,综合体的建筑面积一般都在30万平方米以上,很显然,如此庞大的投资工程一次性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城市综合体项目基本上都是走分期开发的道路。
此外,分期开发中为何又要商业先行呢?笔者认为,优先开发商业地产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商业部分的开发能迅速提升周边房地产的价格,为后期配套住宅开发做好铺垫。
成熟的商业配套是提高住宅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先开发商业部分是确保后期开发利润提高的重要方式。
广州万达广场开发后,旧白云机场地价高企、地王频出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是,商业项目的成功运作有利于后期楼盘的销售推广。
通过商业项目的运作可以增加项目本身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来此购物的客户关注本项目的后期产品开发。
最后,迅速成功运营商业地产是城市综合体开发的核心。
成功运营城市综合体中的商业部分,不仅有利于迅速收回前期商业地产投资成本,而且为提高后期房地产开发利润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城市综合体项目商业部分的运作模式主要为万达广场创立的“订单式开发模式”,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先与有影响力的知名商业单位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商业部分建成后将50%左右的商铺以相对优惠的价格优先出租给战略联盟商,剩余商铺再出租给其他非战略联盟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战略联盟商以较低的租金优先入驻,能迅速提升本项目的商业影响力,以吸引广大消费者前来消费,进而可以顺理成章地抬高其他商铺租金。
万达广场与商业巨头沃尔玛、新加坡大食代餐饮集团、肯德基等结成商业联盟,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的不足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同样是一把“双刃剑”,除了上述优势外,还存在不足,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改进。
第一,投资巨大、技术含量较高,对开发商的实力要求比较严格。
城市综合体开发建筑面积动辄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方米,并且前期商业运作具有资金需求大、回笼慢的特点。
此外,由于城市综合体开发不同于单纯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它往往涉及到规划设计、交通、信息通讯和综合性物管服务等多个新领域,对开发企业的技术及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为后盾根本无法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建设,这也是目前仅有万达、华润置地、凯德置地等少数房地产大鳄才进行城市综合体开发的主要原因。
无形之中就为大多数中、小开发企业进行城市综合体开发设置了较高的市崔静张洁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内涵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实现与否取决于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的确保取决于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的适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
房屋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施工阶段对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它利用系统的理论作指导,把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作为整体,依据正确的设计文件,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形成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然后将其投入生产并交付使用,用最经济的手段,对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做出用户满意的工程项目。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存的问题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由旧体制逐步改革而来的,它还存在着传统旧体制的诸多特性,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局部管理和监督体系相对封闭,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难以实现,有效的制约机制很难形成。
一些政府部门不能严格执法,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现象盛行,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2.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只是按照施工习惯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管理心存侥幸,对工程进行简单的复制,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场准入门槛,不利于市场竞争,容易导致垄断。
第二,订单式开发的商业模式不利于各商家的公平竞争。
在订单式开发模式中城市综合体开发企业一般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经营商业地产,为了引进战略联盟商(通常为大型知名企业)入驻城市综合体,往往将位置较好的商铺以微利甚至亏本的价格租给其战略联盟商,商业部分的利润是靠后来进驻的非战略联盟商(通常为中、小商户)的租金支撑。
这样势必导致实力雄厚的战略联盟商经营成本显著低于后来进驻的非战略联盟商,对于本来就实力相对较小的非战略联盟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若长此以往,并且管理不善,最终势必影响开发企业的经营利润及资金回笼。
第三,城市综合体开发容易受到苛刻的选址条件的制约。
如本文前面所述,正确的选址是城市综合体开发成功运作的第一步,因此,选址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城市综合体开发的成功与否。
城市综合体开发不仅受到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周边商业氛围的影响,还要受到诸如人们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文化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文化、消费习惯差别较大,因此城市综合体开发未必适合于每个城市。
例如,因为所在城市不同,重庆万达广场的影响力就不如广州万达广场。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城市综合体开发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它颠覆了传统商业地产的运作方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但它尚不成熟,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理论和实务界进一步探索完善。
李求军/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