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
* 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煤炭工业
“十二五”规划要求,丰富和发展“三高、四好”的内涵,以安全 生产、科学布局、优化系统、科技支撑、集约高效开采、资源综合 利用、提高职工收入、保护矿区环境为导向,建设煤炭工业安全高 效矿井(露天),争取实现 “十二五”安全高效煤矿达到800 处及 产量25 亿吨的目标,保障国家煤炭稳定供应,促进煤炭工业可持 续发展。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1 22.22 24.57 18.53
15.54 17.28 14.51
11.80
9.17
7.86
5.97
10.03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
2011
2001~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非机械化出煤 回采产量构成趋势
*
1992年7月,原煤炭工业部在河北邢台矿务局召开了“全国高产 高效矿井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 各国一切适合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提高煤矿生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推动了矿井高产高效建设。
*
原煤炭工业部陆续出台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 法》(煤生字[1994]第295号)、《建设高产高效露天矿暂行管理
图 1-10 2001 ~ 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劳动效率增长趋势示意图
年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露天工效 (t/工)
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01~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露天采煤劳动效率增长趋势
3.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思路
一、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简述
1.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含义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安全、 产量、效率和效益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同类矿井(露天) 平均水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煤矿。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 设的基本内涵是“三高、四好” ,就是通过加强煤矿科学管理、 改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提升采掘机械化水平和矿井综合生产 能力,优化布局,简化系统,实现矿井集中生产,达到提高单产、 提高工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确保安全的目的,从而促进和推动煤 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综采面出煤
高普面出煤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
图1-8 2001~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回采工作面机械化产量构成趋势
原煤工效 (t/ 工)
7 6 5 4 3 2 1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命名煤矿数 100
134
164
176
197
219
268
292
359
406
• 可以看出,最近十年我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有 了明显的增加:2001年—2011年,建成并命名安全高效矿井
(露天)家数 100—406 。
我国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的成果
提升了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显著改善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加速了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进程 促进了我国煤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了中国煤炭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办法的发展简述
4.《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
(1994年7月5日煤生字第【295】号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高产高效矿井 的建设,提高单产单进,实现合理集中生产,达到减人减面提效的目 标,接近或达到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先进水平,逐步实现煤炭工业现代 化,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制订本办法。
*
2007年我国高产高效矿井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更加突出了煤 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在《煤炭工业安全 高效矿井(露天)评审标准》中,将特级、行业级、省级高产高 效矿井标准修订为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这 些荣誉称号一直沿用至今。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产业指 导目录》(40号令)中被列为煤炭行业鼓励发展类项目,以此可 在部分省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包括14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 团)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2011年全国原煤总产量35.20亿t
原煤产量(亿t) 35 30 25 20 15 27.93
35.20 32.40
30.50 21.90 23.80 16.67 19.56 25.36
13.80
10 11.10 年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办法》(煤生字[1995]第546号、《关于建设部特级高产高效矿井 的通知》(煤生字[1996]136号)等规范性文件,对高产高效矿井 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
特别是为加速煤矿向集约型生产转变的进程,1995年原煤炭工 业部党组做出了“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规划用五 年时间在全国建成100处高产高效矿井,实现原煤工效达到2吨/工, 减人达到30万人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2001年得以实现,100处 高产高效矿井完成原煤产量2.38亿吨,占当年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 38%;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是提高和推广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高效矿井,赶 超世界先进水平,引领行业发展方向。1998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 革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承担了推动全国煤矿继续开展高产高效矿 井建设的组织工作。2002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煤炭工业高产 高效矿井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全面总结了十年来高产高效矿井建 设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新形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4 年出台了《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从 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了不同井型生产能力和开采煤层
——1994年7月5日煤生字第【295】号文
5. 《煤炭工业部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
——1995.3.14煤生字第【95】号文
6.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办法》
——中煤协会行调[2007] 2号
7.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
——中煤协会行业协调部2013年组织修订稿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 一是摸索试点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摸索探讨高产高 效矿井建设模式,在全国煤矿组织开展创等级采煤队、掘进队和综 采队“年产创百万吨”活动,促进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和装备的 发展,大大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单产。1990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 完成4.8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5.1%,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 达到35.47% ;原煤工效实现1.2吨/工;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达到 1.6万吨;百万吨综采队达到46个。 二是规范发展阶段。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高产高 效矿井标准,全面规划和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 具体途径和要求:大力发展煤矿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单产单进
水平,减头减面,减人提效;优化设计,合理集中生产,简化生产 系统和环节,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和抗灾能力;建立完善安全监测预 警系统,积极防范和治理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状况根本好转;提升 煤矿科学化水平,主要生产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经营管理实现综 合信息化;加强环境整治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空气清新,生活、 工作舒适,高科技、高安全、富裕和生态化的新型煤矿。
这里讲的:* “一定标准”即原煤炭工业部颁发和近期中国 煤炭工业协会出台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高产高效矿井)的 相关标准;“三高”即单产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 “四好”即安全状况好,经济效益好,劳动条件好,环境治理好。
2.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历程和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引领下, 煤矿综采、综掘等技术装备性能不断提高,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特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薄煤层自动化开采等以长壁高效综采为核 心先进生产工艺取得巨大成功,掘进综合机械化快速发展,矿井提 升运输和装装卸载系统自动化、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等 技术逐步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 建设,出现了“一矿一面”年产300~500万吨乃至千万吨以上安全 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确保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 全国生产煤炭35.2亿吨,其中406家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产量达 11.3亿吨,占32.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 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提高煤炭供应保障 能力是我国能源安全必然的战略选择,而积极推动煤炭工业安全高 效矿井(露天)建设就是必然的途径。
5 2001
中国2001~2011年度原煤产量
非机械化出煤 5.97 %
机械化出煤 94.00%
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按回采出煤方式分的原煤产量构成
100
(%)
75.43 77.78 81.47
机械化出煤
82.72 84.46
非机械化出煤
85.50 88.20 89.97 90.83 91.98 94.00
* 20年来,我国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成效 巨大,数量在逐年增加:
年 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2 32
1995
56
1996 1997 1998
70 80 88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