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塔的结构
• 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 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 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 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 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 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 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
•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 式来区别,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 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 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 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 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 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砖即为一例。
• “叭追魂咒梵汉文塔砖”千寻 塔的遗物。砖高22cm,宽43cm。 砖心左上角写“叭”三字,其 余部分除梵文外,还分别以梵 汉文写成追魂咒符。此塔砖刻 文内容及形式,当为南诏密僧 阿吒力做法事时所常用之咒符。 此塔砖砌于塔中可能用于镇邪 奠土,以永保吉祥之意。
•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还在80年代衍生出一个三塔倒影公园。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 积达10多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许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 清晰地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 赋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众 多异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园,或吟诵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凝神 水中三塔,或摄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 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 在建筑学层面,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 东方建筑,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 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 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 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 等诸多方面。
•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 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 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 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 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 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内地塔 的两个特点:
• 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
• 二、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 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 三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 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为空心。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 建筑风格。根据相关资料推断,南北小塔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 1108年—1172年)。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 态,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这可以说是我们 大理的“斜塔” 奇观。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篆级四面都有 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俸神佛的小阁子。相对的两龛内都有佛像,另外两龛则 作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形状各异的的塔形龛,各层 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经地方佛塔的级数一 般都是奇数。这三座大塔,从修建至今,除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 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 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 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这对于没 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 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 百九十多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 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 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 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一寺”,而寺中的三 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 宝物。
•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 藏公路。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 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 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 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 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 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 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 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 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 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 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 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 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 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 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
• 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 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 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 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 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 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 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 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 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 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 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 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 好无损。
• “造塔陀罗尼咒梵汉文砖” 为千寻 塔维修时所拆出部分塔砖之一种,为 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4至859年) 的遗物。高20cm,宽37cm。砖心文右 行,左1行为汉文,2-11行为梵文, 12-18行为汉文。汉文皆直行楷书, 文为:“造塔陀罗尼曰接梵文11行, 偈曰:若造宝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 延长。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 圆满。”
大理崇圣寺三塔
•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 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 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 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 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 称“佛塔”。14世纪以后, 塔逐渐世俗化。
• 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 教建筑窣堵波汉代时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的塔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 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 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 塔身的第一层,高 13.45米,是整个塔 身最高的一级。东塔 门距基座平面2米, 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 塔墙厚达3.3米。第2 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 大小相近。第16层为 塔顶。以第2层为例, 高约2米,宽约10米, 上部砌出叠涩檐,凡 17层砖,每层挑出 0.05~0.07米不等, 檐的四周上翘。
•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 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 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 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 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 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 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 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 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 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 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 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 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 孙世阶所书。
•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 也是由一块砖、一块砖垒砌而成的。而塔砖却与众不同, 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为 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 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
• “佛顶无垢净光陀罗尼咒梵文砖”此塔砖 为中塔即千寻塔门内塔砖,乃1978年维修 三塔时,从中塔拆出,为南诏时遗物。高 18cm,宽36cm。砖心右行为汉文,直行楷 书。左7行为梵文。汉文为:“佛顶无垢净 光陀罗尼”阮福《滇南古金石录大理塔砖 跋》曾说:“闻年长者言,中塔之门,四 周皆嵌梵经砖石,其文皆最佳之唐字,今 并无存者。”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中 曾说:“塔门已封,不详塔砖铭文。”今 存维修时拆出的部分塔砖,为研究者提供 了相关资料。
•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 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 米,南北对峙,相距97.5 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 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 均为10层,高42.4米,为 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 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 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 刹宝顶,华丽非常。每层 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 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 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 好似玉柱擎天。
• 简介
•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 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 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 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 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 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 859年),大塔先建,南北 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 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 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 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 “叭净螺旋文塔砖”砖高18cm,宽 36cm,砖心长方形框内有三个螺旋 形图案,中间各有“口牛叭净”三 字,图案外各有一“叭”字。“叭 净”为梵文咒语的汉文音译。南诏 时,大理盛行佛教密宗,一般所用 梵咒多直接书写梵文,此砖咒语书 写汉文似与中原佛教的影响有关。
• “梵文圆形佛符塔砖”砖高46cm,宽 23.5cm。砖心顶部中央为佛符咒,外 面由梵文组成的三层圆圈环绕。下部 为梵文经咒。南诏时,国主臣民俱崇 信佛,佛教密宗更融合白族传统的宗 教文化而得以盛行。其时密僧阿吒力 者均需释儒俱通,汉梵兼能,学养高 者往往兼任高官。在其时的佛教遗物 中,梵文经咒的应用较为普遍,此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