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八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一未病先防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2.防止病邪的侵害。
要点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细目二治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疗方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
要点一正治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1)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2)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要点二治标治本
1.缓则治本
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
如肺痨咳嗽。
2.急则治标
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
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3.标本兼治
指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
要点三扶正与祛邪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
扶正多用补虚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
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实证。
2.扶正祛邪的应用
(1)扶正—虚性病证。
(2)祛邪—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邪盛,扶正易留邪,祛邪易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5)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要点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是对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病证的治法。
阳热亢盛的实热证—“治热以寒”,“热者寒之”;
阴寒内盛的实寒证—“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是对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病证的治法。
如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热偏盛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要点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包括填精、固精、疏利精气等法。
2.调气
包括补气、调理气机等法。
3.调血
包括补血、调理血运等法。
4.调津液
包括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等法。
5.调理气血津液关系
调理气血津液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从而使其恢复协调。
要点六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地制宜
如外感风寒表证,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3.因人制宜
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
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治则总结
治则适应证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寒者热之实寒证(表寒、里寒)
热者寒之实热证(表热、里热)
虚则补之虚证(气、血、阴、阳虚)实则泻之实证(气滞、血瘀等)
2.反治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
二、治标与治本
1.缓则治本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
2.急则治标大出血、剧烈疼痛、二便不通
3.标本兼治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
三、扶正祛邪
扶正虚证
祛邪实证
扶正与祛邪
兼用
虚实夹杂
先祛邪后扶
正
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患者。
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
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实热-“治热以寒”,“热者寒之”
实寒-“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
阴虚-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五、调理精气血液
1.调精填精、固精、疏利精气
2.调气补气、调理气机
3.调血补血、调理血运
4.调津液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
5.调理气血
津液关系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因地制宜风寒感冒,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因人制宜小儿,老人和孕妇
例题
1.属于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的是()
A.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B.防止病邪的侵害
C.人工预防
D.早期诊治
E.精神调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正治法不包括()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热因热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3.“阴中求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阴阳两虚
D.阳偏盛
E.阴偏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阴中求阳”的病理基础是阳偏衰,记住求谁谁虚。
4.大出血的治则是()
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D.缓则治本
E.标本同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则治标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
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5.不宜采用以补开塞治疗方法的是()
A.脾虚腹胀
B.血虚便秘
C.血枯经闭
D.肾虚尿闭
E.血瘀经闭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瘀血所致的崩漏应是通因通用。
6.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应采用的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先祛邪后扶正
D.先扶正后祛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
E.阴阳互损
7.应采用“以热治热”治法的是()
8.应采用阴阳双补治法的是()
『正确答案』7D,8E
『答案解析』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应采用阴阳双补治法的是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俱损。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缓则治本
E.急则治标
9.“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10.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属于
『正确答案』9A,10B
『答案解析』1.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人制宜: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
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