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浆细胞性乳腺炎ppt课件

浆细胞性乳腺炎ppt课件

1941年-Dockerty-粉刺样乳腺炎 (comedomastitis)
1958年-顾伯华-慢性复发性伴有乳头内缩的乳 晕部瘘管。
5
.
病因
(1)乳头内陷畸形或发育不良; (2)哺乳期有乳汁潴留或哺乳困难; (3)炎症、外伤及乳晕区手术等累及乳管; (4)乳房退行性变致乳管肌上皮细胞退化而收缩 无力; (5)自身免疫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多数人认为乳头发育畸形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 因。
且能排除乳管内早期乳癌 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者可基本排除乳腺癌,能够
确定肿块是在2周 39 经诊断性治疗,炎症减退、乳管疏通、. 肿块缩
鉴别诊断
需与乳腺癌、急性乳腺炎、乳腺结核、导管内 乳头状瘤鉴别。
40
.
治疗
33
.
混合型:乳晕旁的混合回声团,边界不清,内伴
34 小区无回声,透声混浊
.
窦道瘘管型:乳腺深部见条形不规则低回声,内
见点状压之可移动的点状高回声,其深部见不规
则低回声团,边界模糊,另一端开口与乳腺皮肤
35 表面,表皮见破溃。
.
诊断
钼靶:乳晕后区腺体结构紊乱,夹有条索样及 囊样透亮影,晕区皮肤增厚,深部一模糊肿块 ,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周围假“毛刺征”, 及粗颗粒圆形钙化。
其他名称: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管 周性乳腺炎
3
.
概述
4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较少见 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6%
临床误诊率较高
.
概述
1923年-Bloodgood-静脉扩张肿(the varicoeletumor)
1933年-Adair-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乳房肿块期
肿块可见于乳房任何象限,于近乳晕的中央区 ;
肿块大小不一,大者可波及一个象限、多个象 限或整个乳房,可缓慢发生由小渐大、亦可突 然发生迅速增大;
肿块可伴有疼痛,以隐痛、刺痛、闷胀疼痛为 主;
19
.
乳房肿块期
肿块初始皮色微红或不红,日久皮色渐红,可 致乳头牵拉凹陷,亦可与皮肤粘连;肿块触痛 明显或轻度,初始边界不清,
浆细胞性乳腺炎
1
.
内容
概述 病因 病理特点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2
.
概述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 cell mastitis,PCM)又 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ectasia,MDE),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 ,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 非细菌性乳腺炎症。
6
.
病因
以上原因引起乳腺导管引流不畅、阻塞、分泌 物瘀滞等,进一步导致管腔内中性脂肪刺激管 壁,纤维组织增生,进而破坏管壁进入间质引 起剧烈的无菌性反应。
异常刺激可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 显扩张。
厌氧菌在乳管内滋生引起化脓性炎症。
7
.
乳病腺因导管阻塞和激素的异常刺激是该病发生的病
乳头畸形、凹陷
乳头溢液多为首诊症状,多为单侧乳房、单孔 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可为淡黄色浆液性,也可见黄白色、 奶酪样、脓液样、粉渣样、淡红、暗红或脓血 样分泌物。
乳头畸形、凹陷严重者溢液较少,且较粘稠, 无明显乳头畸形、凹陷者,溢液较多且稀薄。
16
.
单纯乳头溢液期
17
.
单纯乳头溢液期
18
.
磁共振/CT
.
诊断
彩超:根据其内部回声分为5 型: 单纯导管扩张型(Ⅰ) 肿块型(Ⅱ) 脓肿型(Ⅲ) 混合型(Ⅳ) 窦道瘘管型(Ⅴ)
30
.
单纯导管扩张型:乳晕及周边的乳腺导管内径 增宽
31
.
肿块型:乳晕区皮下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内
部回声欠均
32
.
脓肿型:乳晕旁的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 规则,深达胸大肌表面
12
.
病理特点
纤维间质中形成无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HE,
100×)
13
.
临床表现
高峰年龄为30~40岁和50~60岁
乳头溢液为初期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
乳晕后不规则肿块 起病急,病程长,易复发
化脓后易形成瘘管
14
.
临床表现
单纯乳头溢液期 乳房肿块期 乳房脓肿期 乳房瘘管期
15
.
单纯乳头溢液期
症细胞浸润。
10
.
病理特点
乳腺导管扩张 ,导管周见以 浆细胞为主的 炎性细胞浸润 (HE,100×)
11
.
病理特点
镜下观察: 后期典型病变有: ➢ 导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出现小的脂肪坏死灶及大
片炎性反应,乳腺小叶结构被破坏。 ➢ 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
组织细胞、中性白细胞,核巨细胞浸润,尤以 浆细胞浸润为主。 ➢ 组织细胞吞噬大量脂质,胞浆丰富,形成泡沫 细胞,并出现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形成的 干酪样坏死肉芽肿。
36
.
诊断
乳晕后方见 斑片状、片 状致密影, 密度中等, 边缘模糊
37
.
诊断
左侧乳晕后 见斑片状致 密影, 境界 清,乳晕区 皮肤增厚
38
.
诊断要点
发病年龄较年轻(30~40岁多见) 肿块伴有疼痛 肿块多位于乳晕深部或乳晕边缘,呈条索形或
纺锤形,且与乳头有牵连 乳管内视镜显示各级乳管扩张和炎性沉淀物,
日久可渐局限,质地初始硬实不坚,液化为脓 后常软硬兼杂;
肿块可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热、自汗、 盗汗等症。
20
.
乳晕后不规则肿块
21
.
22
.
乳房脓肿期
若肿块较为局限,皮色暗红,红肿范围局限, 逐渐变软,按压有波动感,午后发热,自汗, 为脓已成。
23
.
乳房脓肿期
24
.
乳房脓肿期
25
.
乳房瘘管期
肿块溃烂流脓,单个或多个瘘管和(或)窦道 ,溃口久不愈合,或暂时愈合后不久又反复发 作;
全身炎症反应较脓肿期减轻,病程较长,少则 数月,多则数年。
药物治疗多难痊愈,大多需要手术。
26
.
27
.
28
.
诊断
临床特点
血常规+CRP 血沉
乳腺B超
29
钼靶
唯一可靠的 诊断标准
乳房穿刺 病理活检
理基础,而早已存留于导管内的细菌滋生是继发 感染和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
8
.
病理特点
大体标本观察 ➢ 病变多位于乳晕下深部乳腺组织内 ➢ 质硬,界限不清,呈广泛黄白相间的结构 ➢ 扩张的导管及囊腔 ➢ 囊内充满黄褐色奶油样或豆腐渣样物质 ➢ 囊腔内壁光滑,管内结缔组织增生而坚硬
扩张 ➢ 上皮细胞萎缩并有脱失 ➢ 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含脂质的分泌物 ➢ 导管周围组织伴有纤维化而明显增厚,并有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