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核定:审查:校核:编写:目录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12.1工程概况 (1)12.1.1 综述 (1)12.1.2 气象条件 (1)12.1.3 工程地质条件 (1)12.1.4 枢纽布置 (1)12.2设计依据 (4)12.2.1 国家、地方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4)12.2.2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4)12.2.3 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5)12.3枢纽布置中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5)12.3.1 可能对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产生影响的因素 (5)12.3.2 导流隧洞施工期的通风、排烟、除尘 (6)12.3.3 厂房运行期间通风换气、排热、除湿及消防 (6)12.3.4 洞室岩壁支护和监测 (6)12.3.5 开挖边坡支护 (6)12.3.6 电站交通 (7)12.3.7 枢纽区绿化 (7)12.4程运行中安全与卫生危害因素的分析 (7)12.4.1 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及程度 (7)12.4.2 生产过程中危险因数较大的主要设备 (8)12.4.3 可能受到职业危害人员 (9)12.5劳动安全设计 (9)12.5.1 防火、防爆 (9)12.5.2 防电气伤害 (9)12.5.3 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 (10)12.5.4 防洪、防淹 (11)12.6工业卫生设计 (12)12.6.1 防噪声及防振动 (12)12.6.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3)12.6.3 采光与照明 (14)12.6.4 防尘、防污、防腐蚀、防毒 (14)12.6.5 防电磁辐射 (15)12.7安全卫生设施 (15)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2.1 工程概况12.1.1综述小塘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朋普镇木林柏村的南盘江中上游河段上,是《南盘江干流糯租~大桥河段梯级开发补充规划报告》中的第八级开发的水电工程,为大桥电站上一级电站。
坝址位于木林柏村,为河床式开发方式,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枢纽总布置为右岸泄洪、河床冲沙、左岸布置引水发电系统、右岸布置导流洞。
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及河床式地面厂房组成。
小塘水电站为单一发电工程,装机容量52MW。
安装两台立轴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开关站采用GIS设备,主要分两块,一是GIS室;一是主变压器室。
拟1回110kV 架空线,T接到龙潭水电站到下游的220kV大桥变电站的110kV架空线,导线截面为240mm2,输送距离约为5km(到T接点),最终送入云南电网。
根据《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 5180-2003),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根据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进水口、压力管道、厂房及升压站等为3级,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1994),次要建筑物下游海幔、挡墙、护坡为4级,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Ⅲ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0年超越概率10%时,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地震区划图工程区是7度,工程按Ⅶ度地震设防,采用动峰值加速度0.10g。
12.1.2气象条件多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2.5℃、多年平均降水量787mm、多年平均蒸发量(φ20蒸发皿)196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0.6%。
12.1.3工程地质条件河谷两岸山体基本对称,属侵蚀剥蚀中、高山区,河谷为高山峡谷地形,呈“U”型发育,左岸山体高程大于1350m,坡角约30°~35°,右岸山体高程大于1280m,坡角约45°~55°。
坝址两岸因地形较陡,风化均较浅,左右岸风化深度相当,都缺失全风化。
左岸强风化层厚度2.00m~7.50m;河床部位强风化层厚度 2.00m~7.50m;右岸强风化层厚度4.40m~7.00m。
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初步分类:坝址三叠系上统鸟格组(T3n2)弱风化泥岩属CⅢ类岩体,弱风化粉砂岩属AⅢ类岩体。
坝基岩体由强度差异较大的两种岩性组成,构成软硬相间的坝基岩体。
孔隙含水层分布在河床砂砾石层及河流冲积层中,与河水具良好的水力联系,其水位随季节变化大。
基岩裂隙水则位于两岸及河床基岩中。
根据钻孔地下水位,坝址左岸埋深为 2.50m~30.00m,右岸埋深为 1.50m~25.00m。
左右岸第四系残坡积层由碎石土组成,钻孔注水试验成果表明,碎石土的渗透系数为 2.30×10-3cm/s~8.10×10-5cm/s,属于中等~弱透水层。
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Ⅷ度。
设计烈度为Ⅶ度。
12.1.4枢纽布置小塘水电站为单一发电工程,装机为52MW,开发方式选择河床式开发,坝址位于木林柏村西南面,厂房布置于南盘江河道左岸一级阶地,坝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型。
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及河床式地面厂房组成。
12.1.4.1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033.00m,重力坝建基面高程980.00m;最大坝高53.0m,坝顶长178.93m,大坝共10个坝段。
由左岸非溢流坝段即1#~2#坝段、发电取水坝段即3#坝段、冲砂闸坝段即4号坝段、溢流表孔坝段即5#~8#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9#~10#坝段组成,非溢流挡水坝段总长61.88m,溢流表孔及冲砂坝段总长81.55m,发电取水坝段总长35.5m,最大坝高位于河床5#~8#坝段。
溢流表孔共4孔,布置在第5#~8#坝段,坝段长69.5m,堰顶高程1015.00m,单孔尺寸宽×高=13.0m×15.0m,溢流总净宽4×13.0=52.0m,最大下泄流量6158.8m3/s。
冲砂底孔共1孔,布置在第4#坝段,坝段长12.05m,进口高程为1005.0m,孔身尺寸宽×高=7m×9m,最大下泄流量681.2m3/s。
发电取水坝段位于左岸第3#坝段内,坝段长35.5m,主要由进口拦污栅、闸门井段、砼稳流段等组成。
设两个取水口,闸门井段闸底板高程为990.23m,单个进水口尺寸宽×高=12.804 m×8.548m。
由两个取水口分供两台机组,经砼稳流段直接接混凝土蜗壳。
坝基表层第四系松散层强度低,压缩性大,存在压缩变形问题。
承载力不能满足重力坝的要求。
坝基弱风化细砂岩、粉砂岩[R]=3~5MPa,承载力满足重力坝基础的压缩要求,因此弱风化细砂岩、粉砂岩作重力坝基础不会产生压缩变形及不均匀沉陷问题。
坝基防渗采用帷幕灌浆进行处理。
左岸埋深为25.0m~33.8m,河床埋深为18.5m~33.0m,右岸埋深为35.0m~41.0m。
防渗处理:按规程要求透水率q<5Lu可视为相对隔水边界,防渗体底界按进入相对隔水层内5m控制。
两岸帷幕外延至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相交处,以增加绕坝渗径,提高两岸的防渗效果。
左岸延伸50.5m。
右岸延伸45m。
帷幕的孔、排距均按单排孔布置,孔距2m。
12.1.4.2厂房厂房布置于南盘江河道右岸一级阶地,为河床式厂房,厂房与取水口联合布置,厂房作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副厂房布置于尾水上,主厂房下游侧。
电站总装机2台,总容量为2×26MW=52MW,单机发电额定引用流量137.1m3/s。
水轮机安装高程为997.14m (桨叶中心线),厂房建基高程为984.16m,发电机层高程为1010.33m。
主厂房由主机段和安装间组成,全长63.2m,宽19.7m,高52.04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厂房主机段主要布置2台立轴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关配套机电设备,每台容量为26MW。
机组中心距17.0m,机组纵轴线距厂房下游外边墙10.6m,距上游外边墙9.1m。
电站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下游侧,共分五层布置,分别为:供水设备层、工具间层、电缆夹层、高压室、中控室。
全长36m,宽9.696m,最大高度42.39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变压器和1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主厂房安装间下游侧的空地上,考虑避雷针安装位置,距厂房15m,升压站地面高程为1019.30 m。
两台主变压器采用“一”字并排布置,两台变压器中心距离13.88m,中间设0.24m厚防火墙。
主变压器下面设集油坑,集油坑下层设事故油池。
110kV GIS设备布置在变压器层上部的楼层上,其中2个进线间隔分别通过油气套管与2台主变压器相连,1个出线间隔通过砼架经架空线与出线杆塔连接。
12.2 设计依据12.2.1国家、地方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3)水电规设[1997]0014号“关于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增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篇的通知”;(4)劳安字[1992]1号“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5)卫监发[1994]第28号关于发布“工程企业建设项目卫生评价规范”的通知和附件;(6)水电顾办[2003]第0023号“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评价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及附件;(7)云南省劳动厅文件(云劳[1997]241号)“关于转发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的通知”(8)《云南省劳动保护条例》(1992年2月)(9)其它。
12.2.2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1)《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2)《水力发电厂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T5165-2002)(3)《水利水电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90)(4)《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5)《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6)《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7)《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9)《安全电压》(GB3805-83)(10)《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5090-1999)(11)《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DL/T621-1997)(12)《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DL/T5091-99)(13)《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200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6)《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总则》(GB5083-85)(17)《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范》(SDJ5-85)(18)《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90)(1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20)《安全标志》(GB2894-1996)(21)《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001-83)(22)《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23)《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7894-2001)(24)《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25)《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26)《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92)12.2.3设计的任务和目的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本工程按照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劳动部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采取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防护措施等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