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心理规律 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__心理特征________两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人格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
6.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_1898_____年,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以及马斯洛的___条件反射____________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9._____脑_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_________。
10.__________是心理内容的源泉。
1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神经元_____________。
12.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4.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一般把前三部分合称为________,而间脑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大脑半球表面上的三条重要的沟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顶枕裂。
16.大脑皮层的三条沟裂把大脑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额叶、________、________和颞叶。
17.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______。
18.条件反射是在_____________基础上,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1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__________属性的认识。
2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_________________,而人的感觉器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做_______________。
21.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_____________。
2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_________。
23.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24.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_________。
25.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
26.接受平衡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由声波的作用而引起的共振现象叫________。
28.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人只能感觉到其中一个声音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_________。
30.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知觉。
31.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_________。
32.观察是_________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3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注意:明确观察的_____________;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____________。
34.记忆是人脑中_______________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35.记忆是包括识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
36.根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7._____________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38.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______的记忆。
3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__________个组块。
40.长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________。
41.________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
42.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他揭示出了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______。
43.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_____________。
44.过度学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_________效果较好。
45.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它包括记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确性和准备性。
46.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就是___________。
47.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8.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将思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将思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概念、_________、_________。
52.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_________进行加工改造,形成__________的过程。
53.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4.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___________。
56.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__________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_________思维为主要形式。
57.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________________。
58.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并开始形成_______________。
5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________。
60.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____________。
61.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____________是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3.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64.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_________注意。
65.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
66.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
67.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种活动必须达到___________程度。
68.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有刺激物的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物的新异性等。
69.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
70.情绪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在________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________层面上的自我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71.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形态有四种,即快乐、愤怒、_________和_________。
72.情绪状态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
74.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
75.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
76.不良情绪的调控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地发泄情绪、自我激励。
77. __________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78.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优柔寡断”、“冒失”与意志的___________品质相反。
80.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主见,易受干扰是缺乏意志___________品质的表现。
81.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的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意志品质是_____________。
82.儿童能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意志的__________品质。
83.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___________。
84.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_________________。
85.________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86.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87.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__________为中介的。
88.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7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_____________、认知需要、审美需要、_________________。
89._______是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90.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将动机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1.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将动机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2.______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93.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4.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