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6-12-20作者简介:赵娇(1979-),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助教。
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赵 娇〔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4〕摘 要:国际旅游城市是指城市综合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达,拥有丰富的品位高级的旅游资源,拥有高级的文化、娱乐和服务职能,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决定于其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提升旅游城市的竞争力应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发展城市旅游更应重视影响竞争力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联动机制。
关键词:国际旅游城市;基本特征;竞争力;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7)03-0062-04 近年来,中国正跨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国际旅游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贡献率,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批准了一大批“优秀旅游城市”,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
那么,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就需要明确国际旅游城市形成机制,科学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并对其发展模式作出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
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产物。
国际旅游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而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必定是旅游发达城市。
中小城市的旅游业往往以专一主题发展,而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的旅游业必定是观光、度假、会展、商务等综合发展。
如被誉为“世界城市”的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无一例外都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另一方面,国际旅游城市也未必都是综合性的国际化城市,它可以是某一类专业性的国际化城市或国际性城市。
比如法国的滨海小城戛纳,它既非综合性国际城市,也无名胜古迹,却因举办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而闻名遐迩。
因此,不论是大都市还是专业的中小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只不过是会成为综合性的还是单一职能或主题的区别。
国际旅游城市包括世界旅游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等特定的国际旅游城市类型,其国际旅游的规模等级由低变高,旅游职能丰度和强度由弱变强,吸引国际游客的辐射范围由小到大,旅游国际化程度由低渐高。
根据上述分析,并综合学术界对国际旅游城市的不同思想,现给出国际旅游城市的概念:国际旅游城市是指城市综合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达,本身拥有丰富的品位高级的旅游资源,拥有高级的文化、娱乐和服务职能,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大城市都具有这方面的职能。
有些中小城市,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化古迹,奇特的景观,往往也可以发展成为这类城市。
一、国际旅游城市的分类定位根据上述概念界定,我们首先可以把国际旅游城市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国际旅游城市,另一类是专业性的国际旅游城市。
其次,根据中心城市的划分依据,国际旅游城市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可划分为一级国际旅游城市、二级国际旅游城市和三级国际旅游城市:一级是指在全世界范围都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大都市,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二级是在洲际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如悉尼、鹿特丹;三级则指区域性城市。
由此可见,国际旅游城市的本质在于城市的国际型旅游的职能和发展水平,而不是巨大的城市规模。
根据城市主要功能和吸引物的差异,国际旅游城市又可分为以下八类:一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以鲜明的风景为标识,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融自然环境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创造出优美的风光名胜和城市旅游环境,成为国际观光、度假、康复、疗养的胜地,如威尼斯、坎昆、帕塔亚。
二是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城市主体吸引物为悠久历史积淀的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以拥有世界垄断级文物古迹而著称于世,形成独特丰富的文化氛围,如巴黎、罗马、开罗等。
三是国际商务旅游城市:以鲜明的商贸为标识,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经济贸易、金融枢纽地位和完善的商务服务体系,加上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风光资源,如苏黎世、新加坡、香港、莱比锡等。
四是国际会议型旅游城市:以鲜明的会展为标识,凭借良好的国际交流和会展服务环境,成为各类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的集聚地,如日内瓦、布鲁塞尔等。
五是国际娱乐型旅游城市,城市的主体吸引物为主题性游乐项目,以人造景观或惊险刺激性娱乐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如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蒙地卡罗等。
六是国际贸易和中转型旅游城市。
如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及上海、广州,这些国际旅游城市多以购物和城市观光为主导,又是国际客流中转过境的城市。
七是国际政治中心型旅游城市。
如华盛顿、伦敦以及北京,既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又是首都的大都会。
八是国际工业资源型旅游城市:一些新老工业城市,成为专业性的国际旅游城市,如底特律、曼彻斯特等。
实际上,许多国际旅游城市拥有多种吸引物兼具多种功能,如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旅游城市兼具国际会议和国际商贸功能,也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日内瓦既是国际会议城市又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巴黎既具有国际文化吸引力又具有国际商贸吸引力,还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
二、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国际旅游城市,城市特征都以“现代化”、“国际化”、“主题化”为基础。
考察国内外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还有以下基本特征,归纳来看有以下三大板块:11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国际美誉度较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这类旅游城市不论规模大小,一般都具有突出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注重旅游资源的主题整合,同时保持着与城市整体自然和人文风格的高度一致性,共同形成一种吸纳国际游客的强力。
如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应依托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建设以感受中国历史文化为整体风格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昆明、杭州等城市应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建设以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重点的国际旅游城市;上海、广州等城市应依托发达的城市基础和商贸活动,建设以商务会展旅游为重点的国际旅游城市。
21较完整的、国际化的旅游产业体系。
国际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创汇产业,而且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形成以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体系,旅游资源、产品、线路配套成龙,旅游设施齐备完善,旅游服务优质高效,整个旅游业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旅游标准并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
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完善的旅游信息化系统。
建立完善的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国际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海外散客旅游者的比重较高,而散客往往不熟悉当地情况,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对信息的对称交流要求很高。
便捷的城市旅游咨询服务机构则提供完成旅游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或服务。
它的运作要符合国际规范,充分发挥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的作用,起到引导游客的作用。
比如,建设内容丰富、界面友好、信息量大的外语版旅游网站,解决国外游客的旅游信息不畅问题。
激活目前已经设立但未见实效的触摸式的旅游信息指引系统,在客流量较大的焦点位置上设立这样的电子指引系统,在交通汇集点设立明确的交通地图。
引导旅游企业加强网络建设,例如饭店的全球客房预订系统,提供更方便的国家公共信息服务,对旅游者开放并使其更方便地进入国家公共信息系统,在保证国家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方便旅游者查询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等方面的信息。
其二,科学高效的旅游业管理水平。
国际旅游城市客观上要求旅游业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按照国际标准管理组织行业生产,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业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该由三个层级组成: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同业自律,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管理合力。
国际化的旅游服务环境主要包括: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国际化的城市标识、高效便捷的旅游出入境程序和交通网络系统、完善的旅游紧急救助救援体系和现代化的预订和结算方式,同时,还要有符合城市旅游资源品味的能满足不同国际游客需要的、国际化标准的旅游住宿、餐饮、商业设施。
31能满足国际化要求的城市管理水平。
包括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的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城市经济开放程度。
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首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系、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和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特色,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整体形象,城市的社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商业素质,语言环境等,都必须既符合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也要符合现代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商务旅游等要求,真正体现出国际旅游城市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同时,国际旅游城市还要有与国际间商贸信息交流的便捷设施和较好地发展国际联系的区位优势。
这一点可以不断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使其成为重要的国际会议、文化、体育、商贸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和举办地,也有利于扩大国内外的旅游客流量,增加吸引旅游者的能力。
在此强调两点,一是国际旅游城市与国际接轨的同时须保持城市文化的地方化和城市形象的主题化、特色化;二是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没有先后,可以相互带动。
目前有学者认为国际旅游城市必须首先是国际城市,然后再发展国际旅游业进而才能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观点,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这一点没有统一的模式。
另外在城市规模上也不应设置统一标准。
三、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一国的国际旅游城市如何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是什么决定着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较明晰的回答。
但目前国内学者对国际旅游业竞争力已具有初步的研究思路,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及其阶段性演进规律:首先,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力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决定于其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
国际旅游城市相对于资源型旅游目的地而言,因为其依托于国际城市则更有可能超越旅游资源本身进而创造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形态,这就决定了国际旅游城市间存在更加纵深的竞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旅游资源优势上。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垄断性,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基础固然在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品味一般的地区,如香港、新加坡却发展成为十分成功的国际旅游城市,这一事实也说明了未来国际旅游城市发展会从资源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
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停留在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上将是危险和短视的,容易形成“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陷井”。
第二,国际旅游城市是一个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竞争和动态博弈的过程。
当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是置于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之中的,应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过程既具有长远性、系统性,也同时存在要素的创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