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治病教学案例
片段一: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b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
c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
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还会惹下麻烦。
”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
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
片段二: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xx去拜见xx。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
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
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
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xx三次请求给xx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
(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
朗读。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的讨论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明白了引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