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8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49张PPT)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8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49张PPT)
日益明显; 世界市最场终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根本: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 (2)科技: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3)推动:列强通过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来瓜分世界
2、表现:
手段(途径): 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主要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 业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电气时代的到来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发电机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1879年10月21日,他用碳化的 卷绕线作为灯丝,成功地制出 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 尼发明无线电报
无轨电车
电影放映机
电话 无线电报
为迅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的 经济、政治 和文化联系 进一步加强
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 、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
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 、进程不同: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 、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
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5 、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艰难发展 ④列强对亚非拉以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
3、结果: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
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最终建立。
资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本
主
义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世
界体Bibliotek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系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
卡特断尔的: 趋势。”
销售协定
资本主义形成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 争手段、以垄断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是 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第
生
二生
产
次 产 企和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社 会 化 趋 势 加 强
业 间 竞 争 加 剧
资 本 到一定程度 的 高 度 集 中
垄 断 组 织 产 生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12、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哪些部门的产生和发展
A.煤炭开采业和石油开采业
D
B.石油开采业和机器制造业
C.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
D.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
13、19世纪晚期,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的
国家是
D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德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
8、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能
体现下列哪一项重要原理
A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D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 C
A.发展阶段
B.黄金阶段
C.成熟阶段
D.衰落阶段
15、垄断组织出现的实质是
B
A.资本主义的腐朽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政治格 局发生巨大变化,英法尤其是英国的核心地 位开始动摇,美德日益崛起,重新瓜分世界
的矛盾加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垄断组应织运而
生,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
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 帝国阶主段义。
3.国际关系:
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兴起
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 中心:德国和美国 时间: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应用于 工业的成就主要 表现在: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的建立
1、电力的广泛使用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电话、电报、电车等工具的发明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煤气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柴油内燃机
汽车问世
莱特兄弟和他们的飞机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柴油机
内燃机车 远洋轮船 飞机
石石 油油 开化 采工 业业 发产 展生
内燃机的发 明引发了一 系列的变化
石油开采兴盛
交通工具的革新
3、化学工业的发展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显著特点?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请思考: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一)对经济:
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巨变:
(1)诞生了新兴工业: 电力、石油、汽车 (2) 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纺织、钢铁、造船 (3)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厂规模扩大
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6 、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不同:促使帝国主义的形成,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矛 盾
相同之处:
1、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都带来了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3、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经济结 构的改变、世界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者
技师和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起始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重工业
科技含量 起源国家
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英国
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工场
垄断组织产生
变式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有哪些显 著不同?
1、 发明来源: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术、生产紧密
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
A.发展进程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特点是
A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 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 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的统治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 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 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 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 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 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 经开始了。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直接原因 形式:卡特尔、辛
迪加;托拉斯
垄(
断 19
资世
本
纪 末
主 20
义 产
世 纪 初
生)
•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 种例外...…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 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 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AA、、科科学学技技术术的的发发展展同同工工业业生生产产紧紧密密结结合合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 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B、、电电的的应应用用和和内内燃燃机机的的发发明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又什么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