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国际关 系产生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在外力作用 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 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 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原因: 列强经济侵略(工业文明的冲击)
2、表现: 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影响: 积极 消极: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
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注意:
1、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 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远比内地迅速。
不再男耕女织
材料:《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鸦片战争前
1845年 1851年 1853年
茶叶 5000 8010 9919 10122
生丝 5000 13220 23040 62896
列
洋纱
强 倾销商品
纺织分离 不再男耕女织
经
洋布
织耕分离
济
侵 掠夺原料 略
农产品商品化 不再自给自足
变动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一. 民族工业产生(19C60、70年代)
结合材料信息,归纳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资企业的刺激;
还是洋人会赚 钱啊!我也要 买机器,建厂 子, 雇工人。
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派引进大机器生产
好高的利润, 比收地租强!
判断: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而来。
地点 香港 上海 广州 宁波 广州
国籍 英 英 英 美 美
企业名称 阿白丁船坞
墨海书馆 柯拜船坞 美华书院 丹麦岛船坞
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与厦口”。 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 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列
洋纱
强 倾销商品
经
洋布
济
侵
略
纺织分离 耕织分离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变动四:洋务运动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4分)
史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 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 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 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 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 奚止数千万。”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是指由中国民间
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
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民
族
工
业
短暂春天
的
发
展 初步发展
显著发展
萧 条
夹缝产生
严重破坏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消亡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时间 背景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19世纪60-90年代 内忧外患
根本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代表人物 曾、李、左、张等; 口 号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经济 创办军事工业;70S创办民用工业 内 军事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容 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结 果 甲午战败证明失败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 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 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2、在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王韬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什么新的特殊阶层?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①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②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
变动四:洋务运动
8、评价
局限性:失败,未能达到 “自强”“求富”的目的
积极意义:
⑴推动中国近代化 ⑵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⑶诱导民族工业产生 ⑷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四:近代民族工业
概念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摧毁了资义萌芽。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大工 业,是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根因: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洋务企业的特点
安庆内军械所
开平煤矿
①机器大生产 ——近代工业
②采用雇佣劳动
从“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性质的细微变化
军事工业
投入
产出
封建国家 清军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 官办近代工业
民用工业
投入
产出
商股出资
市场(商品)
有一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 本主义近代工业
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是什么?有何特点?
小农经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一:外商企业出现 变动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三:洋务运动兴衰 变动四: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变动五: 官僚资本主义的兴衰
变动一:外商企业出现
时间 1843 1843 1845 1845 1846
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 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唐廷枢
徐润
郑观应
席正甫
追忆历史
1840 1842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1856 1860
第二次鸦片 战争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变动四: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 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 僚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 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 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 动,史称“洋务运动”。
变动四:洋务运动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史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其最大 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 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的变迁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 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文明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