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学生态工程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生态工程学生态工程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生态工程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的,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以热的形式消散,并由太阳不断的补给热量。

( ) A.单向 B.双向 C.多向 D.平行
2、环境的不可逆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主要是由()引起的。

( )
A.自然干扰
B.人为干扰
C.自然促进
D.人为促进
3、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模式途径进行。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由雷电引起的火灾、洪水、飓风、虫灾等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属于()。

( )
A.自然干扰
B.人为干扰
C.自然促进
D.人为促进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款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生态系统。

()
A.森林
B.山地
C.复合
D.单一
6、在农田、湿地、森林和草原四大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

()
A.农田
B.湿地
C.森林
D.草原
7、我国为治理和缓解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决定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C.沿海防护林工程
D.平原绿化工程
8、我国为改善水土流失、洪灾、干旱、泥石流频繁发生的恶劣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性情发展而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C.沿海防护林工程
D.平原绿化工程
9、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为干扰将引起环境的()变化。

()
A.一般
B.双向
C.可逆
D.不可逆
10、生态系统可以从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破坏中得到恢复,通过人类的科学参与,一些生态系统可以()。

()
A.加速恢复
B.缓慢恢复
C.加速破坏
D.缓慢破坏
11、人类活动所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参与下,由于管理对策的不同,一般可以产生()种结果。

()
A.2
B.3
C.4
D.5
12、人类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
A.灾害
B.因素
C.条件
D.干扰
13、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过程中,()所引起的干扰作用应首先考虑。

()
A.人类活动
B.环境因素
C.自然灾害
D.政策导向
14、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它对于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称为()。

()
A.区域的生产能力
B.环境的承载能力
C.环境的缓冲能力
D.管理的调节能力
15、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的总体水平上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称为()。

()
A.区域的生产能力
B.环境的承载能力
C.环境的缓冲能力
D.管理的调节能力
16、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称为()。

()
A.区域的生产能力
B.环境的承载能力
C.环境的缓冲能力
D.管理的调节能力
17、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中,人们已总结出()条基本原则,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必须遵从的理论,亦称“假性公理”。

()
A.4
B.5
C.6
D.7
18、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是()环境。

()
A.自然
B.工程
C.社会
D.信息
19、环境的功能特性是指环境的整体功能()各子系统和各组分功能之和。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20、在流域内实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规划措施
21、在流域内采用修梯田、筑坝挖排水沟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规划措施
22、在流域内采用水平犁地、间作套种、桔杆覆盖、免耕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规划措施
23、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繁育的环境而营造的防护林是()。

()
A.防风固沙林
B.水土保持林
C.农田防护林
D.水源涵养林
24、()营造的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
A.防风固沙林
B.水土保持林
C.农田防护林
D.水源涵养林
25、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营造的森林是()。

()
A.防风固沙林
B.水土保持林
C.农田防护林
D.水源涵养林
26、根据气候、自然地理概况、能源、国民生产总值等将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区划为()个生态类型区。

()
A.7
B.8
C.9
D.10
27、由过度放牧、樵采等导致原有植被严重破坏,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需()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

()
A.营造用材林
B.营造经济林
C.营造水土保持林
D.封山育林
28、在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植被状况恶化而引起坡面水土流失,可通过()逐步恢复植被。

()
A.营造用材林
B.营造经济林
C.营造水土保持林
D.封山育林
29、由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矿山开发等造成的大面积裸露坡面,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采取()措施防治。

()
A.营造水土保持林
B.工程护坡
C.工程护坡与营造水土保持林结合
D.营造护坡经济林
30、营造水土保持林最理想的配置模式是()。

()
A.纯林
B.混交林
C.乔-灌-草栽培
D.经济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