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林毅夫谈经济学方法论这是一篇林老师的学生与林老师之间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
这篇对话不管是对我这种跨专业的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的学生来说,都受益良多,同时也回答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惑。
总体来说,本文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许多问题: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什么是经济学理论、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的地位、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等等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点即我们如何做学问。
我想用一句话总结我的学习心得,那就是“一体、二常、三归纳、四个把握”。
一体指的是“理性”是经济学的本体,任何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本体的基础上。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解释社会现象是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本质区别。
不以这个出发点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就不是经济学的理论,反过来,如果以理性为出发点来观察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即使所观察、解释的现象和金钱和物资利益无关,也是经济学的理论。
但是这个理性不是没有限制的,它是“一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在他所知的可能的选择方案中,总是会做出他认为的最佳的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是有界的。
但是在构建模型时,如果无界理性就可以很好的解释、预测现象、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引入有界理性、从而保证模型的简单明了。
“二常”指的是“常有”和“常无”。
我们现在作为学生,,首要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做好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训练、多看理论文献、日积月累这样才能达到林老师所说的“豁然贯通”。
所谓常有就是我们心中要常有对经济学的追求。
而当我们在做研究时就应该有“常无”的心态,不能把理论当作真理本身。
虽然“理性”作为经济学的本体是不变的,但是选择的限制确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切忌用现有的理论来套用所要分析的现象。
而“三归纳”指的是林老师提出的“一分析,三归纳”的方法。
一分析是指“本质特征分析法”,即在分析一个现象时,首先想清楚谁是这个现象的主要决策者,以及他的目标、目标的特性,他所处的环境的特性等等。
而想要找到这些目标和特性,就要借助归纳的方法,包括当代横向的归纳,历史纵向的归纳和多现象综合归纳,即“三归纳”。
反复交替进行分析和归纳我们才能建立逻辑的自洽,推论与现象相符的理论。
“四个把握”则是告诉我们做学问的原则以及如何成为一位对社会进步作贡献的经济学家。
首先,我们要清楚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差别,在推动社会进步是,要从改变决定内生变量的外生变量入手才能有效改变内生变量,否则不仅事与愿违更有可能令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我们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产权和治理结构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不可能根本改变国企软约束的情况。
其次,在外生
变量中还要分可变动的和不可变动的外生变量,要有效改变内生变量只能从可变的外生变量中着手。
比如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结构除内生决定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外,还决定于该国过去的产业、技术的选择,但是,过去的产业和技术是不可以改变的外生变量,所以,要最快的提升内生产业、技术结构只能从选择能够最快的积累资本,提升要素禀赋结构的发展战略着手。
再次,一个变量到底是内生还是外生,并非一直不变,必须以要分析的问题和所处的条件等而定。
最常见的我们在生产函数中总是假定技术和资本是给定的研究其他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在增长分析中资本就是内生决定的,随着宏观理论的发展技术也被引入到模型中不再是外生给定的量。
最后,经济学的原则必须变为具体的经济政策才能发生作用,但是一个具体的经济政策,是否合乎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并不能从这个政策本身得到结论,而必须就政策所运用的国家的具体状况而定。
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苏联农民却不愿意承包而在越南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结了那么多,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数学和模型的作用又何在呢?通常的看法我国的经济学界缺乏用数学做分析的传统因此似乎就不是正统的经济学无法进入主流。
我觉得我们对数学有所误解,夸大了它的作用,觉得如果本科不是学数学的,就成不了经济学家。
首先数学并不是经济学研究所必需的,数学是我们把问题表述清楚、避免出现逻辑错误的有力工具,但是不用数学语言也同样可以把自己的逻辑表述清楚。
现在很多经济学大师在成名后就不再使用复杂的数学了。
但是数学对于我们进入主流经济学界还是很必需的。
这里还想指出的是不能把实证等同于数学,实证在经济学研究中还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理论模型本身不能告诉我们有关“量”和“速度”的信息,这时候我们要借助于实证研究。
因为量和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变量,例如渐进式改革,大家都预期时间会比较长,成本会比较大,但是这种成本我们到底能不能承受以及是否能被改革的收益所覆盖现在仍无法给出答案。
明确了经济学主体,心中常有对经济学的追求,对待先知、分析现象保持常无的心态,掌握了一分析、三归纳的方法、把握住最外生并且可变的变量,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是否就可以成为经济学的大师呢?单有这些恐怕还不足够,因为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逻辑关系,理论的贡献大小决定于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只有研究最重要经济的重要现象的理论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
幸运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可以预见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届时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也就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而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的贡献就像现在解释美国的经济现象或是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解释英国的经济现象一样,会被认为是对经济学科的发展做出最重要的贡献,所以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将会随着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而逐渐转移到中国来,我们将会迎来
世界的经济学大师辈出于中国的时代的到来。
所以我们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渐修”通过“学”通过“困”而达到“知之”的目的,实现顿悟的飞跃。
总之,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