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锚杆(锚索)长度、间排距、参数计算公式(精)

锚杆(锚索)长度、间排距、参数计算公式(精)

h——载荷体高度,m,按自然平衡拱理论,沿巷道单位长度吊挂载荷计算方法,计算载荷体高度 h=B/(2f)=0.5 ——岩层倾角,30 度。

1 锚索排距的计算需要锚索承载的有潜在跨落趋势的围岩载荷为 W bB式中: B——巷道跨度,m;——破坏区煤岩体容重,KN/m3 b——锚索排距,m。

——顶板破坏高度,m。

(2潜在危岩在下滑趋势时的摩擦阻力 f,即 f 2b phu 2
Bb phu 式中: u——内摩擦系数; Ph——作用滑移面上的水平应力,KN; Ph
式中:(。

)——内摩擦角,则 tg 2 (45 2 2 f (b B 2tg tg 2 (45 2 (2)求锚索的排距。

根据锚索的屈服载荷 Y1,按每排安装 n 根锚索考虑,有 nY1=W-Ff 式中: Y1——锚索的屈服载荷,KN。

6
nY1 B 2tg tg 2 (45 2 b 2 [ B tg tg (45 ] 2 1 悬吊载荷高度的确定(1)按拱形冒落高度确定 h式中: h——载荷体高度; B——巷道跨度; f——坚固性系数;(2)按三角形冒落计算 B 2f h B 式中:—经验系数(3)按关键层理论计算 h hi 式中:hi——关键层下各软弱分层厚度。

2 锚固段长度的确定锚固段长度的确定原则是保证锚固段的粘锚
力与锚索的极限抗拉载荷相匹配。

通常,在可可锚岩层中,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5m 时即可满足这一要求。

3 沿巷道单位长度悬吊载荷的确定(1)按拱形冒落确定 2 Q hB 3 式中:—平均容重。

(2)按三角形冒落确定 1 Q hB 2 7
(3)按关键层理论确定 Q hB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