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唱与指挥试卷

合唱与指挥试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混声合唱?有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成的合唱
2、变化半音: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3、自然音阶: 调式中的自然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4、什么叫拍点:当手臂从上往下挥动时动作线与一个假定的平面相接触,这个触点就叫拍点,它是每一拍的真正的开始点
5.十三辙: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

二、填空题
1、合唱在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谐和)、(立体)、(均衡)的效果。

2、在指挥过程中,如果歌曲是在强拍进入,那么预备动作就要在(弱)拍上给气口,“点”在强拍上起唱。

如果歌曲是在弱拍上进入,那么预备动作就要在(强)拍上给气口,“点”在(强)拍上起唱。

3、合唱协调包括(音量)(音色)(音准)三种要素。

三、问答题
1、请论述影响合唱音准的几方面因素(不少于5个)并说明解决的方法?
⑴节奏与音准:演唱速度快,容易偏高,速度慢,容易偏低。

另外,节奏松的作品音容易偏低。

⑵力度与音准:弱、渐弱时,音容易偏低。

强、渐强时音容易偏高。

训练方法:待音准后,再强调力度。

⑶音区与音准:正常音区音准容易保证,极端音区音准不容易保证。

训练方法:后者可采用提高或降低八度的方法练习,亦可采用移调练习的方法。

⑷旋律线与音准:水平性旋律线(直线性)略难控制。

上行旋律线容易偏高,下行旋律性容易偏低,训练时要注意把握。

⑸和声与音准:力度性和声音容易偏高,色彩性和声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和声中变化音的倾向性,二是注意其他和弦音不受变化音的影响而改变音高。

⑹调式与音准:不同调式的音级都有一定的倾向要求。

七声音阶中的大调式强调主、属、下属音的支柱性,其他音级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倾向性(包括小调式)。

调性(调式)感觉是合唱训练的高层次内容。

⑺作品与音准:情绪低的作品容易偏低,情绪热烈的作品音容易偏高。

排练或演出时要注意把握好情绪表现的尺度。

⑻呼吸与音准:吸气过多音容易偏低,吸气浅音容易偏高。

(吸气多与吸气深是两个不同的感念。

⑼声音位臵与音准:歌唱位臵低,音容易偏低。

因此,提醒团员对歌唱状态、发声位臵的保持,应贯穿合唱训练的始终。

⑽换声区与音准:换声区的音准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童声中音在降E,高音在降B),可用轻声或半声来练习。

⑾咬、吐字与音准:难咬的字(尤其在极限音区),会影响音准。

遇次情况可用母音为主进行训练。

⑿波动音与音准:波动音是美化声音,为乐思服务的一种手段,但运用要恰当。

童声合唱不必太多追求波动音的演唱效果。

混声、女声、男声合唱也应有控制地使用。

也可以根据不同民族音乐风格来取舍。

朝鲜族善于使用迟到颤音,西藏善于使用直声或波动音,或两者有机结合。

新疆善于使用快频率颤音。

⒀伴奏与音准:注意调节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三者之间的差异。

演唱细腻的合唱作品,一般情况下,钢琴伴奏采用无主旋律伴奏形式为好。

2、请论述案头工作的三步骤?
⑴订出计划、选出作品
准备工作首先是要根据任务、时间、条件、要求等订出详细的计划,并酌情选出相应的作品,既要内容贴切,又要有艺术效果;既要题材丰富,又要体裁多样;在作品的难、易程度上,也要根据队伍水平情况而定,有时还可根据情况对作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编和调整。

⑵分析作品、处理作品
确定作品后应该深入地了解作品。

包括主题思想,内容表现,乃至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素材来源、创作动机等等。

分析作品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动机、乐汇、乐句、乐段、音型、织体、曲式、结构等等,然后根据分析进行指挥处理,从速度的选择到力度的变化,从铺垫起伏到高潮出现,乃至合唱的呼吸换气、咬字吐词、句子句势、色调布局,小到一个音的起声,大到整个作品的风格等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处理。

⑶设计图式、想好动作
作为指挥要打拍子.但打拍子不等于就是指挥。

指挥在音乐进行中的语言主要靠图式、动作,这些图式、动作必须是源发于心、动之于情。

所以图式要预先设计、动作要提前想好,避免机械地重复图式和没有意义的多余动作。

这就是打拍子与指挥的区别。

在设计图式和想好动作的时候,可以在作品中作些标记,或者预先练习一下,甚至可以对着镜子自我观察,比如起拍、收拍、声部进出,两手分工,强弱变化等等,看看图式、动作是否能够表情达意。

四:论述题:聆听完一部合唱艺术作品后的感想(1000字以上)
黄河大合唱鉴赏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

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

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

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

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

“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

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听后感: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

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

钢琴协奏曲<<黄河>>,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来震撼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来歌颂每
个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
当我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

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