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而且社会的发展总是历史地、具体地体现在人自身的发展上。

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自身的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涵。

1994年3月25日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的观点;《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这表明,人的发展问题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社会进步说到底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进步,社会发展说到底是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及其现实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不断重复的论断。

他认为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

)由马克思的这一表述,可以看出入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所占据的地位。

马克思、思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在其现实性上一开始就是针对私有制社会下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而提出的,是为了寻找一条解决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早在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且指出这"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1865年6月,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3页)。

同年10月恩格斯又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草案》中设想,在彻底废除私有制的基础上,"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的新的社会制度,"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就是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22-223页、217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过程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不久之后的《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充满信心地预言: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23、273页。

)马克思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更加科学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也包括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而且把能否实施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准。

在马克思看来,这两种社会制度一个是最大限度地消费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另一个(共产主义)则是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即每个人都能全面发展。

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资本论》第1卷,第649、95页因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条件下应该使"各种关系适应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资本论》第1卷,第527页)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同样,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要展开人所应展开的各种自由潜能,在物质、文化和精神各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

而全面发展的人正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这正是和人的最丰富的发展相一致的。

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重要特征,又是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含义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多层含义:--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蕴藏着丰富的肉体和精神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将沉睡在人体内的这种本质力量最大限度地、全面地发挥出来。

--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力量,也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出人与外部世界的多样性的关系,在对外部世界,首先是在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中全面地表现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力量。

--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个人积极参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别的个人,就是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使个人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按照职业发展和职能运动的社会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使个人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

因此,在旧分工消灭之后,并不会像某些庸俗论者想象的那样,会出现一个没有分工、没有差别、没有个性的单一的灰色世界。

相反,多样化的个性可能使人们专心致志甚至终生从事他所最热爱的工作;同时,一个人以在其他方面的广泛爱好,来表现他的全面性。

在这里,关键就是个性的自由,就是"每个人的爱好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578页)因而,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仍然存在着片面发展的个人,但是,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们普遍的联系、多方面的需求和全面的能力,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现阶段,还远未达到马克思所预言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成为社会主义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的一项历史任务。

结合现实社会主义的情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自由的人、自主的人和自觉的人。

(1)自由的人。

在马克思、思格斯那里,"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常常是并提的。

例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事实上,个人能力的全面性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人类总体能力的全面性,因为个人能力的发展终究是极其有限的,每个人也不可能在一切活动领域(特别是体育、艺术之类的活动)内都达到极高的造诣。

而且迄今为止,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人类总体能力的全面性,而不是以人类个体能力的全面性来表征的。

但是,只有每个个人的独创而有限的全面发展,才能构成人类能力无限的全面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可作绝对化的理解。

人们按照职业发展和职能更动的社会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使个人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

因此,在旧分工消灭之后,并不会像某些庸俗论者想象的那样,会出现一个没有分工、没有差别、没有个性的单一的灰色世界。

相反,多样化的个性可能使人们专心致志甚至终生从事他所最热爱的工作;同时,一个人以在其他方面的广泛爱好,来表现他的全面性。

在这里,关键就是个性的自由,就是"每个人的爱好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等等。

自由与强制相对应。

所谓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个人在实践中认识并掌握客体的必然性和自身的必然性,使之为人的目的服务,从而使自己在人类发展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上加以进一步透视: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

自由的人,也就是从自然界的强制力量中得到解放、摆脱了自然规律的摆布、获得了支配和驾驭自然主动权的人。

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意义。

人只有从自然力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地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才能全面地发展,使自己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体。

人对于自然的自由度,不仅是人能动地改造自然、获得更多物质文明的前提,同时也是人不断地增强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认识、获得精神文明以至自身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

人的自由发展,不仅在于对自然的超脱和驾驭,而且在于从社会关系的奴役或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

因为,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从社会关系的奴役或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在合理的社会条件下实现人对自然界的自由,即对自然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进而成为精神自由的人。

三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

它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内容:其一,社会必须保证个人的个性自由,"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其二,个性的自由发展必须是在不危及他人自由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前提下的个性自由发展,使"每个人"、"任何人"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

(2)自主的人。

超脱了自然界和社会的束缚,获得了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实现了对世界的自觉改造的自由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表现为"自主的人"。

"自主的人"是"自由的人"在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中的必然延伸,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自主与依附相对应。

所谓自主的人,是指个人靠自己的能力发挥作用、树立形象、自我确立,使个人成为社会中相对独立的主体。

马克思、思格斯指出: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人不再是生产资料的奴隶,因而也就在广泛的社会领域消除了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依附状态,而"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自主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表现是,社会公民不再依附于另外一些人,而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

这就意味着,他不仅具有政治上的自主地位和自主权利,而且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所谓独立自主的人格是指,作为一个精神个体,他的思想是独立的,对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政治代表作独立自主的选择,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作为一个行为个体,他的行动是独立的.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管理,自主选择参与政治和社会的途径和方式,在社会政治事务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