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 好友和讯微博更多...首页阅览室馆友我的图书馆帐号全面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收藏人:蜀南孺子牛2014-05-01 | 阅:56 转:2 | 来源| 分享腾讯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微博推荐给朋友举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面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窦玉沛副部长在全国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同志们:T A的推荐最新文章名网易精英博客榜名导演王潮歌坦言“我是谁”民网特稿: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奇葆国防大学作形势报告:四...款别致的电脑音乐播放器奋进四川辉煌巨变”之鸟瞰宜宾更多热门文章综艺节目展示台湾人眼中“贫...张图告诉你一个美容大我们组织召开这次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会,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和相关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经验,借鉴推广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内全国30%地区建立核对机制、“十二五”末全面建制的目标。
刚才,广西壮族自治区播放了视频专题片,南宁、长春、鄂州、扬州和浙江省从不同角度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做法。
会议还公布了68个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优秀单位。
他们的经验弥足珍贵,具有引领借鉴意义,希望各地认真学习。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取得的成绩为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救助对象认定世界性难题,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科学性、精确性,自2009年以来,民政部先后在143个地区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利用分散在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税务、金融、工商等单位的户籍、车辆、社会保险、房产、公积金、税务、存款、证券、个体经营等信息,探索建立分类别、跨部门、多层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四年来,在民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各试点地区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攻艰克难,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建立了核对机构。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专业性强、工作要求高,建立专门机构是核对工作开展的前提。
各试点地区紧紧抓住试点契机,努力争取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成立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了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核对中心,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绝大多数试点地区采取这种模式;还有一部分地方在民政局内部成立核对处室,直接纳入行政序列,长沙、苏州等地采取这种模式。
核对机构的建立,增加了工作人员,提高了核对能力,奠定了核对试点顺利开展的基础。
第二,规范了核对机制。
一是建立了部门协调机制。
试点地区普遍成立了核对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核对工作机制;同时明确了部门职责,定期召开部门协商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措施,促进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二是制定了核对办法。
各试点地区坚持“制度先行”,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了核对实施办法、实施方案和相应工作流程,对核对范围、核对内容、核对方式、核对程序以及工作规则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其中《上海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和《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和认定指导意见》是核对制度的代表性文件。
三是规范了核对流程。
各地根据核对内容和实际情况,形成了分类别、分时限、分形式的核对流程。
有的信息实时核对,有的信息按星期核对,也有的信息按月核对等。
四是明确了隐私保护和纠错机制。
一方面,明确“先授权、后核对”,没有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书面授权,不能启动核对程序;另一方面,建立信息保护措施,确保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不外泄、不滥用。
同时,对于有异议的核对结果也建立了相应的申诉、重核等纠错机制。
第三,搭建了核对平台。
建立核对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动核对,是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发展方向。
为此,民政部于2011年12月发布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交换信息数据标准。
各试点地区在研发、试验、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自动核对和手工核对两种模式。
自动核对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数据的定期交换、自动查询和校验比对;手工核对是指通过数据的人工导出和导入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
自动核对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专线模式,即与涉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相关部门通过前置机建立专线进行实时的信息核对;另一种是以长春、鄂州等为代表的借库模式,即通过政府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数据交换。
自动信息核对省时、省力、高效,是核对平台建设的方向。
当然,在核对平台尚未搭建完成或核对平台暂无法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库直接对接的情况下,先采用手工模式进行核对,也是各地推进工作的重要办法。
第四,拓展了核对区域。
作为破解社会救助对象认定难题的重要举措,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非试点地区加入核对机制建设行列。
在省级层面,河北、内蒙、吉林、黑龙江、浙江、广西、四川、陕西、青海等省(区)已全面部署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
为加强指导,河北、辽宁、广西三省(区)还在民政厅成立了事业单位性质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其中,广西还会同编办、财政等部门对全区各市县核对机构、人员编制等提出明确要求。
在市县级层面,浙江省已经有超过90%的县区开展核对工作;吉林、湖北等地建立核对机制的地区已超过30%;未纳入试点的新疆墨玉县、富蕴县和疏勒县也积极开展核对试点。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区域的扩大,既是试点单位引领、示范的结果,更是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
第五,取得了核对成效。
一是提高了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确保有限的救助资金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
义乌市通过核对将20%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挡在救助之外;2012年鹤壁市通过信息比对,共取消低保对象7059人,占低保对象总人数的10.8%;长沙市核对机制建立前共有11.7万低保对象,核对系统应用后三年累计减少3.7万人。
二是培养了居民申请救助的诚信意识。
完善的制度规定是诚信意识的保障。
当人们确定救助机关无法全面掌握其经济状况,违法成本又比较低时,就有可能提供虚假信息。
核对机制的建立向社会传递出救助机关有能力全面查询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人们诚信申请救助的意识。
据统计,2012年上海市对2.76万户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进行了经济状况核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不实申报检出率分别下降至11%和3.4%,均较上年下降50%以上。
三是减少了动态管理中的纠纷和争议。
动态管理是以往社会救助工作的难点之一。
一些享受救助的人不愿主动退出救助范围,即使工作人员接到举报,也经常由于缺乏确凿证据,王的31...0种豆腐做法频: 郭德纲爆笑相声剧《超级...诵的九层境界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全75...口即化、肥而不腻的家常红烧肉系列电饭锅美食,超简单、有...纪录片】《开国总理周恩来》...度不同,逻辑也不同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近平说男人更多>>难以说服救助对象退出救助。
核对机制的建立使救助部门可以从相关政府部门、机构获取信息,这些数据客观、真实,救助对象容易接受。
从试点地区情况看,凡经核对机制退出救助的对象,极少产生争议。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各试点单位勇于创新、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的结果,是省级民政部门统筹协调、精心指导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代表民政部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在充分肯定试点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正处于从探索试点到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重视指导不够。
一些省份尚未就全面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进行部署和安排,也没有形成指导意见或规划方案,有的甚至在典型培养上都没有取得进展。
二是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
个别地区闯劲不足,工作推进缓慢,畏难情绪严重,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三是试点尚需完善提高。
143个试点单位中还有一多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在政策规定、操作流程、部门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
四是能力建设亟待提升。
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尚不能适应核对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强。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完善工作机构和信息核对平台,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准确认定,并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基本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总体目标。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到今年底全国30%的地区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相应机构的具体任务。
为加强指导,经中编办批准民政部成立了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
因此,全面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任务。
结合试点经验,全面推进核对机制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统筹规划。
全面推进核对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省级统筹规划。
省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核对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充分发挥统筹部署、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协调督查等作用。
一是掌握实情。
要根据本地区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分布、相关部门信息化推进程度等情况,全面梳理、分析、掌握本省居民家庭状况信息资源管理的层级和特点。
二是制定规划。
要结合当地实际,拟定本地区全面推进核对机制建设的总体方案,在分清省、市、县具体职责和任务的同时,明确工作推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三是部署实施。
要按照核心事项优先比对、成熟地区优先实施的原则,由易到难,分阶段、有步骤稳步推进。
(二)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是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推进、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是完善救助对象认定标准体系,特别是财产标准。
经济状况核对涉及财产和收入两个方面,标准体系不健全,核对结果就无法运用。
二是健全核对制度。
要以试点经验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包括核对内容、核对方式、核对程序、内部管控、结果应用等在内的核对办法,特别是要对核对过程中行政机关的行政委托和救助申请家庭的书面授权作出明确规定。
三是规范核对流程。
要根据各相关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核对操作流程,规范核对事项、管理权限、数据交换方式、数据更新周期、数据的运用和管理等。
民政部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信息查询办法,为地方开展核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