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习课件】第七章_牙周病的主要症状
【学习课件】第七章_牙周病的主要症状
面牙骨质可脱矿(demineralization),暴露于口腔时, 脱矿的根面可发生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 4. 细胞毒性改变(cytotoxic):病变牙骨质内可有内毒 素等存在,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贴附于根面,不利于 牙周新附着的形成。
医学ppt
医学ppt
19
二、牙周袋的病理(histopathology)
炎性软组织壁(soft tissue wall) 根面壁(root surface wall) 袋内容物(pocket contents)
医学ppt
20
炎性软组织壁(soft tissue wall)
医学ppt
21
根面壁(root surface wall):
第七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main symptoms)及临床病理(clinic pathology)
牙龈出血和炎症 牙周袋的形成 牙槽骨吸收 牙松动和移位 牙周病的活动性
医学ppt
1
§7.1 牙龈出血和炎症 bleeding and inflammation in gingiva
临床病理
临床表现
医学ppt
3
1. 初期牙龈炎病损:
菌斑堆积24H后开始, GCF量增加,白细胞渗出, 菌斑堆积2~4天后,单核/巨 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胞是主要浸润细胞,炎症浸润 区约占结缔组织的5%,临床 仍表现为健康龈。
医学ppt
4
2. 早期牙龈炎病损:
菌斑堆积后约4~7天,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是主要的浸润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约占结缔组织的 15%,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出现上皮钉突。临床可 见牙龈发红,探诊出血。
医学ppt
17
龈袋与牙周袋区别
龈袋
牙周袋
形成原因 牙龈组织向冠方增生 牙周组织破坏,结合
上皮向根方增殖移 位
袋底位置 釉牙骨质界附近
釉牙骨质界的根方
牙槽骨 无吸收
有吸收
医学ppt
18
一、 牙周袋形成的机制(mechanism of pocket formation)
牙周袋的形成始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 炎症,以及炎症所引起的胶原纤维破坏 和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当结合上皮中 的浸润的白细胞体积达到上皮的60%时, 上皮从牙面剥离-牙周袋形成。
医学ppt
8
二、临床表现(掌握正常,区别 异常)
医学ppt
9
医学ppt
10
二、临床表现
1. 牙龈出血 牙龈炎症的临床最初表现是龈沟液量的
增多和龈沟探诊出血。 牙周支持治疗中如多次出现探诊出血,
则未来可能有牙周组织活动性破坏。 2. 牙龈颜色:
鲜红或暗红色,也可是颜色变浅或苍白
医学ppt
11
3. 牙龈外形: 肿胀, 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
医学ppt
5
3. 确立期牙龈炎病损:
大量的浆细胞 (10%~30%)位于近冠方的 结缔组织,沟内上皮有大量 白细胞浸润,上皮附着的位 置不变,临床已有明显的炎 症和水肿,见牙龈色暗红, 龈沟加深,牙龈不再与牙面 紧贴。浆细胞与病变活动性 有关。
医学ppt
6
4. 晚期牙周炎病损(又称牙周破坏期,phase of
面分离,点彩可消失。 4. 牙龈质地:
胶原丧失,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胶原增生,牙龈坚硬肥厚。
医学ppt
12
5.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附着水 平(attachment level,AL,或临床附着水 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
正常牙龈的 探诊深度<3mm
牙周病时,从 釉牙骨质界至牙 周袋底这一部分 暴露的根面即暴 露的牙骨质区, 构成牙周袋的内 壁,它暴露在唾 液和龈沟液中, 是菌斑和牙石的 附着面。
医学ppt
22
病变牙骨质可发生下列改变:
1. 菌斑、牙石堆积: 2. 结构改变(structrual ):脱矿区、过度矿化区 3. 化学改变(chemical):钙、磷、氟含量改变。袋内根
医学ppt
2
一、临床病理:Kinane 和Lindhe 以Page 和 Schroeder提出的四个阶段为框架,修改为:
1. 初期牙龈炎病损(initial lesion) 2. 早期牙龈炎病损(early lesion) 3. 确立期牙龈炎病损(established lesion) 4. 晚期牙周炎病损(advanced lesion)
医学ppt
16
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
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 变之一。当患牙周炎时,龈沟底附近结缔组织中 的胶原纤维溶解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 冠方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 界根方的牙面上,上皮发生了附着丧失。临床常 见的牙周袋是由龈缘向冠方,沟底向根方延伸而 形成的。
的 形 成 periodontal pocket being formed
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牙周袋的病理 牙周袋的类型
医学ppt
15
龈袋(gingival pocket):
假性牙周袋,当患牙龈炎时, 龈沟探诊深度可超过3mm,但上 皮附着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 处,没有发生结缔组织附着的降 低,称为龈袋。此时结合上皮仅 开始向根方增殖,但尚未与牙面 分离形成牙周袋。龈沟的加深是 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 向牙冠方向移动。
periodontal breakdown)
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和迁移形成牙周袋,浆细 胞是此期的主要浸润细胞,占50%以上,牙槽骨 吸收,胶原纤维广泛破坏,临床上有牙周袋形成 和附着丧失,x片观察有牙槽骨的吸收。
医学ppt
7
上述将从健康牙龈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分 为四个阶段,但它们之间无明确界限,而 是移行过程。在确立期病损,可能有两种 转归,一种是牙龈炎稳定数月或数年,另 一种发展为进行性破坏性病损-牙周炎, 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是牙周支持组织 破坏的结果,是指釉牙骨质界至龈沟底的距 离。附着丧失的发生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 的重要标志。
医学ppt
13
6. 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 龈沟液渗出增多是牙龈炎症的重要指征之一
7. 其余: 牙龈糜烂,龈沟溢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