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1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原文: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
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髌龏于宋,卒相中山;①范睢折胁折齿②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翻译: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
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
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
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
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试题:2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诸将效首虏休,毕贺。
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
’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
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翻译:众将领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完事后,都表示庆贺。
顺便问韩信说:“兵法上说:‘(布阵)应右面背靠山陵,前面凭借水泽做障碍。
’现在将军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击败赵军后聚餐。
’我们都不服气。
但是,竟然因此而打了胜仗。
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这在兵法上说过的,不过各位没有察觉罢了。
兵法上不是这样说吗:‘陷入险地却能逃生,置身绝境却能活命’?况且,我平常不能抚慰军队将士。
这就是通常说的驱赶集市上的人去作战一样,当时的情势非得把他们安置在险地绝境、让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不可,要是给他们一条生路,就都逃走了,难道还能用他们作战吗?”试题:3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博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原文:平公①射鴳②,不死,使竖③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杀之。
叔向④闻之,夕,君告之。
叔向曰:“君必杀之。
昔吾先君唐叔⑤射兕⑥于徒林,殪⑦,以为大甲,以封于晋⑧。
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
”君忸怩⑨,乃趣⑩赦之。
——《国语·晋语》注:①平公,晋悼公之子彪。
②鴳,鸟名,鹌鹑一类,又名鴳雀,体小。
③竖,内竖,宫内小臣。
④叔向,各羊舌肸,晋大夫。
⑤唐叔,唐叔虞,周武王之子,封邑于唐。
⑥兕,雌的犀牛。
⑦殪,射杀、杀死。
⑧唐叔射杀兕后,显出才艺,封爵为侯,因地处今山西,也称晋侯。
后来,叔虞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
⑨忸怩,惭愧。
⑩趣,着急,赶快。
翻译:晋平公射鴳雀,没有一箭射死。
他叫身边的小臣襄赶去捕捉,没有捕着。
平公怒了,把襄拘拿,还要杀他。
叔向听到了。
晚间,平公告诉他射鴳的事情,叔向说:“你一定要杀了襄。
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里猎射犀牛,一箭射死,把犀皮做了铠甲。
因为他的才艺,被成王封爵为晋侯。
现在,你射一只小雀,没有射死,又捕捉不得,实在是宣扬你的无用了。
你得赶紧杀了襄,切不可声张出去。
”平公当然听出叔向在说什么,感到惭愧,忙着去赦免了襄。
试题:3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原文: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翻译: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
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
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
”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
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原文: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
”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
”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
高几何?皆曰不知也。
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翻译: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
”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
”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
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
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
”试题:3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曰使齐人传之曰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把可得矣引而置之荘嶽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腾文公下》)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
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
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试题:3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韩非?说难》)原文: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翻译: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使他快意。
就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
"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
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亡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论?论文》)原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於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翻译: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