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①、《诸子散文选读》: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

他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

”灵公曰:“诺。

”因复留宿。

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翻译: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夜半,听见有人弹奏新的乐调,很是喜欢。

叫人问近侍,都回答没听见。

就召来师涓并告诉他说:“有人在弹奏新的乐调,叫人问近侍,都说不曾听见。

音调好像出自鬼神,你替我听着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说:“好吧。

”就静坐弹琴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第二天回报说:“我录写好了,但还不熟悉,请让我再用一晚上熟悉它。

”灵公说:“好吧。

”就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已经熟悉了,就离开濮水去晋国。

②、晋文公逐麋: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

”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

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君放不归,人将君之。

”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

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

”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

”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

”文公曰:“善。

”还载老古,与俱归。

翻译: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

《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

’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

”于是文公(开始)害怕。

回到(驻地文公)遇到了栾武子。

栾武子说:“猎到野兽了吗,所以(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而跟丢了,但是却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

”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里呀?”(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武子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

”文公说:“对。

”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③、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说文.序)——
翻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④、敘曰:雜考者,何考其所?未錄而雜,然以成,編者也易有雜卦。

唐宋諸作家有雜說、雜著,大抵紀錄之事,太冗則病多,贅太簡則病多。

遺贅,無庸也,遺則莫考遺焉,罪也;莫考焉,又罪也。

故複終之,以此猶歲羸於日也。

有閏以歸餘焉。

筮羸於策,也有扐以歸奇焉,皆所以集其成也,自靈感而下,幾十種萃為末卷(大嶽志略卷之五·雜考略)
翻译: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

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

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

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

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

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翻译: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好。

”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2.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
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翻译: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3.郦生食其者,陈留高最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邑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

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