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期末检测(2020.01)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亲爱的同学,请带上书,约上好友,一起参与到学校“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读书节活动中来吧!活动一【前期准备】(17分)1.你的好友小嘉作为读书节活动学生代表发言,写了这样一段话:鸟欲高飞先(zhèn) ▲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可以领略自然的旖旎风光,可以感受亲情的热(chén) ▲感人,可以聆听先哲的谆谆教诲……刚开始阅读,有时可能会▲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但只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毅力,我们定能在书的世界里遨游!(1)书写时,有几个字小嘉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他补写。
(2分)(zhèn) ▲翅热(chén) ▲(2)请你帮小嘉把括号里的话改为一个成语。
(1分)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答案】(1)振;忱(2)不求甚解【解答】考察学生的常用字词的识记能力和成语掌握情况。
2.为配合读书节“一站到底”语文知识擂台赛,校语文组开发了题库,一起去试试吧!(14 分)(1)请根据提示,填出相应内容。
(2 分)(2)古诗中有深情,李白诗句“▲,▲”借“明月”捎去了他对王昌龄的关心和思念;古诗中有理趣,王湾诗句“▲,▲”借江南早春景色表达新陈交替的规律;古诗中有典故,岑参诗句“▲,▲”借陶渊明重阳日痛饮至醉的典故反衬自己在战乱军旅中遇重阳佳节的惆帐之情。
(6 分)(3)学校开展“文化班级”命名活动,下面是七年级四个班化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语句取的班名。
请你选择一个,写出化用的句子。
(连续的两句) (2分)【A】修身班【B】致远班【C】志学班【D】励精班(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写出一个含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4分)【答案】(1)①卧龙,②西游记;(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B】致远班,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4)①回头看,②瞻前顾后,③悠闲,④应接不暇。
【解答】考察学生的文学常识、古诗文背诵和理解能力以及文言文字词掌握情况。
活动二【阅读专场】(一)名著共读(9分)【答案】3.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开放的花朵,到傍晚才拾起。
鲁迅先生用之比喻在晚年回忆起早年时候的事情。
4.《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是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反语”。
5.示例一:《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表现了父亲对儿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示例二: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
示例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
示例四: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解答】考察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和名著的语言特点及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散文·明线索6.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2分)散文·品语言7.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者是如何写南方初春田野的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果将引号内的文字改为。
“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散文·明主旨8.如果给文章另拟两个能体现主旨的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陈述你的理由。
(4分)【答案】6.(1)春天到来全家散步;(2)“我”想听母亲的意见走大路7.(1)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同时为后文做铺垫。
(2)不同意,理由:两个妈妈和儿子不单是简单的重复,也使得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如果改成“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则没有这个效果。
8.三代人,理由:从散步的人物上出发,散步是三代人一起进行的,题目可以揭示散步的主要对象。
浓浓的亲情,理由:从散步的主题上出发,主要表现了亲情,作者一家的和谐与温馨让人感动。
(三)学法共谈(10分)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
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 )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
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9.作者在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提供了书本封面图片以及两位作者的基本信息,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①一本好书,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而一本坏书,可能会歪曲我的“三观”。
好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所以,A ▲,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还要去纠正心智上的错误印记。
音乐,电影,活动,朋友,莫不如此。
②面对一本好书:凭着内心的力量,把玩眼前的文字,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仿佛破茧而出,实在是一段愉快的旅程。
同时,阅读还能使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心智的成长是没有限制的。
它跟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所以,常用常新。
③有时候,读到一本不错的书,想推荐给朋友,却说不出好在哪,只能硬梆郴扔下一句:这书确实不错,你读了就知道;还有,读过的某本书,除了记得自己读过外,一无所知,然后,看着别人把读过的故事说得生动精彩,栩栩如生,读过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羡慕啊……怎么解决?10.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本文作者给读者的第一条建议,填在A处。
(2分)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⑥段中的画线句。
(2分)【答案】9.有必要,理由:通过封面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有助于得到关于书的整体印象,通过作者的基本信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相关情况。
10.慎选书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食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不同的书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12.告诉他读书的益处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读懂书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启迪自己的心灵。
(四)古文共研(11分)【先贤故事】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然宁九年,中进士第②。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注释】①属(zhǔ):撰写。
②进士第: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游酢:杨时同学。
【圣人语录】《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阅读完【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后,小语和小文开展了讨论,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11 分)小语:文言文朗读很重要。
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把握文意的前提。
如【先贤故事】文中的画线句,我觉得,正确的读法应是停顿两次,把它读成“(1) ▲”。
小文:是的!朗读文言文,除了关注“句读”,还要读准字音。
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应该读成“yóu”,因为它同“(2) ▲”。
小语:通过朗读,我发现【先贤故事】和【圣人语录】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孟绝学”时,“河、洛之七翕.然师之...”,意思是黄河、洛阳一带的读书人(3) ▲,正是《论语》中“(4) ▲的真实体现。
小文:是的,我认为《论语》中“(5) ▲,▲”两句,在杨时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看他: (6) ▲。
小语:小文,老师说古人交往非常注重礼仪。
我在想,杨时为了求见程颐,应该会写这样一个帖子:“晚生杨时,久闻尊师才学渊博,心生仰慕,欲携大作登门拜访,望不吝赐教。
”你说是吧?小文:嗯,是的。
你拟的帖子不错,有文言文的典雅味。
但有一处用词不要当。
应把“(7)▲”改为▲”。
【答案】(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2)又(3)都去拜他为师(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在下雪天拜见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
(7)大作;拙作。
活动三【写作竞技】(40分)14.读书节活动之一是选拔同学参加市电视台“少年正是读书时”讲故事比赛,请你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故事稿。
要求:(1)把故事写清楚、完整,并有重点地展开叙述。
(2)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曲折性,有较强的吸引力。
(3)在叙事之中适当穿桶抒情,表达你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思考。
(3)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书写分(3分):根据卷面书写赋分,要求书写端正清楚,卷面整洁。
【答案】略【解答】试题分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
要求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进行写作故事稿。
题目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进行写作。
【题目解说】以《我与书的故事》为例,题目的中心词是“书”,可以结合自身读过的书目来写作,文章的重点是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故事,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