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更美莒县,县政府发布了城区规范销售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场面宏大,细节感人,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它点赞。
C.学生如果在考试前过于焦虑,就会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D.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再次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A.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扬出更为强大的力量。
B.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努力探究事物的本质,切莫不可略知一二就好。
C.这两种写法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很难说哪一种比另外一种好。
D.有尊严的人,在困境中坠落他(她)永远看见希望,从而奋进不懈。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红山楂矫友田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
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
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
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
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
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
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
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
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
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唯有他待在教室里。
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
他变得愈加沉默了。
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
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
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
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
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
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
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
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
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
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
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
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
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
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选自《当代》)3 . 仔细阅读这篇小小说,补充完整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______——拾山楂——______——护山楂——忆山楂——______4 . 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5 .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6 .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7 . (1) 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对此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公共汽车插曲公交车进站之后,上完了乘客,刚刚关上车门要走的那一瞬间,从车后跑过来一位老太太,她挥着手,大声地招呼着,车上的人都听得真真的。
可是,司机像是没听见似的,就在老太太跑到前门的时候,司机一踩油门,还是把车开走了。
如果就这么开走了,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偏偏的,车刚开出车站没几步,迎面跑过来一位年轻的姑娘,也挥着手,大声地招呼着,车上的人都看得真真的,只见司机一踩刹车,车停了下来,前门“砰”的一声打开了,姑娘气喘吁吁地上了车,向司机说了声谢谢。
这句谢谢刚刚说完,司机还没来得及关上门,突然,看见老太太从后面紧跑几步,还真利索,一把抓住车门的把手,一脚踩上车门的台阶,也跟着气喘吁吁地上了车。
车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放在了老太太的身上,知道好戏得开演了。
即使是再好说话的老太太,也得数落几句司机,这个司机看人下菜碟,做得也是有点儿过分。
没想到,老太太不是个善茬儿,属于刀子嘴不饶人的厉害主儿。
这回,可让司机撞上了。
老太太上了车,抓住驾驶室旁的柱子冲司机就开始一通雨打芭蕉的骂,什么你没见过女的怎么着?有你这么着的吗?是大姑娘就开门等,是老太太故意关门甩客走人?有你这么欺负人的?是你妈你也这么对待吗?……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自知理亏,握着方向盘开着车,任老太太一通数落,一声不吭。
别看都不说话,车上几乎所有人的心都站在老太太一边,车后面有人让出一个座,高声招呼着让老太太坐。
售票员也走了过来,是来息事宁人的,她对老太太说:您到后面坐吧,您看我们司机师傅都不说话了,您就少说两句吧!老太太一梗脖子,不客气地对售票员说:少说两句?嫌我说得多了?告诉你,老太太我今儿有空,等会儿坐到总站,还得找你们领导说说去呢!好多人嘴上不说,心里解气,不少人都有过老太太类似的经历。
从落在老太太身上的目光,老太太感觉得出来,底气更足了,接着西皮流水一般数落司机。
最后,编筐收口对司机说道:今儿你得向我道歉!说罢,停了下来,等候司机的答复。
这时候,前脚上车的那位年轻姑娘,心里有些不大落忍,毕竟司机是为了自己特意停车开的车门。
一直听老太太这么把茄子数落成葫芦一般地数落,一直插不上话,可等到老太太有了片刻喘息的时候,赶紧拉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奶奶,我向您道歉行不行?都赖我!真的都赖我!老太太一撇嘴:赖你什么?你别狗揽八泡屎!说是这么说,听姑娘这么说话,心就软了下来。
姑娘说:我扶您,后面坐着去!老太太就跟着姑娘到后面坐了下来。
公共汽车上平静下来。
到站,下车,上车,一路相安无事。
姑娘半路到站下了车,下车前还特意和老太太打招呼再见。
老太太的气出了,所有的人心里的气也舒了。
老太太坐在那里,一直到了终点站。
老太太说的公共汽车总站就在这里。
车上的人,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下了车后,站着不走,看着老太太下了车,又看了看司机,还想接着看下面的热闹。
只见老太太走过车头,径直往前走,谁都知道,前面不远的那排平房就是总站的办公室和调度室。
等所有人都下了车,司机关上车门,自己才下了车,绕过车头,紧追几步,追上了老太太,一脸云彩地对老太太说:您还真要找我们领导去呀?老太太拧着脖子瞥了他一眼,半天没说话。
司机不是个会说话的主儿,就那么一根葱似的站在那儿,也卡了壳儿,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见脸上汗珠子直淌。
老太太扑哧一下笑了,说:你以为我和你一般见识?我家在前面,我这是回家!司机忙道谢:太谢谢您了,要不这月奖金就玩完了!老太太瞪了他一眼:甭谢我!但我得告诉你,哪个大姑娘都有变成老太太的那一天!你自己就不会有老的那一天?司机一个劲儿点头,做鸡啄米状。
8 . 读了这篇文章,公交车司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9 . 欣赏了这段“公共汽车插曲”你觉得“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10 . 分析一下文章第一、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11 . 文章主要突出“老太太”,为什么花了不少笔墨写公共汽车上其他乘客的反应?12 . 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公交车司机说?三、句子默写13 . 诗句默写。
(1)__________,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2)夕阳西下,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李白)(4)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5)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6)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7)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8)请写出一句和友谊相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