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管理的定义: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等职能,利用有限资源而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宽松式管理主要是指在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管理方法,从而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把组织意识变为人的自觉行动的人本管理。
具体到大学,即为校管理层在校园环境中运用管理职能和有限的资源达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我们说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判断标准是宽松式管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更为有利。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证。
一、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独立与自由的思想,批判与创新的精神,和为社会追求真理的使命感。
宽松式管理是指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在思维上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提供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引导;在行为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行为的尝试;在环境上减少遏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限制性条件,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
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著名XY 理论指出通过建立自我激励机制而非严厉管制,人的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因而在宽松式管理模式下,学生能更好的发挥潜能,选择自己的兴趣,决定个人的前途发展,锻炼综合能力,成长为非常优秀的善于思考,能自主安排,且具有批判创造性的国家栋梁。
二、在学校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部分管理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决策的客观性真实性,更利于学生提高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与社会沟通奠定基础。
同时由于学生参与决策,使得学生执行时更加积极主动,并认识到自己是管理的主宰者,从而使自我管理意识逐渐建立并最终实现,而学生的其他各方面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三、可能对方辩友会将目前大学生诸如逃课,沉迷网络等放纵散漫的行为归咎于宽松式管理之上。
再此我想强调的是,宽松式管理绝非不管理,相反它能更人性化地执行管理职能,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激发其自律意识,从而减少乃至杜绝这些不良现象。
试想若只是由封闭式管理通过简单而粗暴方式来限制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当大学生进入社会,他律机制减弱时,谁来保证他不会放纵?宽松式管理的合理引导,更能使大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规划的意识,真正建立起自律为主,与他律相结合的机制,从而更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强烈自律意识的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执行命令,只会学习课本知识的人,而是有创新,有开放思维,善于统筹安排,有管理自制能力的人。
严谨的管理模式下难以培养出如此的人才,因此我方坚信: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
谢谢(社会也是宽松管理的,学校如此更便于适应社会,这个点用加么?)再严的制度都会有漏洞,难道我们要孤注一掷地弥补制度的漏洞而非加强自身自觉性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么?eg:一个旅欧留学生几次因钻航空公司的漏洞逃票而被抓,后来他所在的公司知道后将其辞退,理由是我们没有太多的功夫去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用来防范小人钻漏洞,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块块的砖。
我们大学是要把尽可能多的人培养成人才,而不是将他们都砌成一块块的砖。
规定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非宽松式管理给这个人设定了目标,并在执行中予以监督和指导,那么这个人可以走过去,跑过去甚至飞过去,只要他圆满完成了任务。
而您却要求他必须先迈左脚后迈右脚地走过去,这也未免太不人性化,太扼杀个性和创造力了吧。
涓涓溪流汇入大海,您何必管它走过什么路,是随黄河还是长江汇入的大海。
只要达到了最后的目标,过程之中没有违反规定,何乐而不为?无为而治那可是老子提出来的最高的管理模式啊,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达到那种管理的境界,我们怎么敢拿宽松式管理和“无为而治”划等号呢?请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啊。
我们的宽松式管理并不是不管理,而是少加控制,多予自由,而不是您说的放任自流。
我们所说的宽松式管理是宽而有限,松而有度,是指在遵守法规校纪的前提下,以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之上的管理,并且管理的过程也会是加强引导的过程。
大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宽松式管理更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利于大多数学生的长远发展。
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注重人的创造力,利用创新推动发展。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重视激发人的创造力。
如果继续像高中那样严格管理要求,那么我们的天之骄子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样,我们的高数会很好,我们的英语不会还不如高中。
我们的压力鞭策着我们前进。
结果呢?还是一样,到了没人管的时候,一样会放纵。
大学是一个人生的转折期,是进入社会的前哨站,进入社会之后那才叫真正的没人管,那才叫真正的放纵。
你如果还幻想社会回想你父母、学校那样管着你,关心你,那你记无法再社会上立足。
你不能正视现实,你也就不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与其社会上被残酷的淘汰,不如在大学先适应一下宽松的环境。
来听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就读于一家医学院,但是,他对医学并不感兴趣,而是对计算机十分着迷。
在当时那个并不开放的时代,这所学校的校长却懂得对学生实行宽松式管理,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因此,他从各方面支持这个男孩,让他从当时零售商手中买其根本,还是得益于宽松式管理。
试想如果不是当时那位校长的宽松式管理,戴尔可能至今仍是一个普通的医生,电脑界却损失了一位巨匠与天才。
那么我也就不能用我的戴尔笔记本查资料今天来和你们辩论了。
这对我来说可是不小的损失呀。
我们大学生是走向社会的,那么您如果还要像高中那样对大学生进行很紧、很严格的管理,那么等他毕业后又如何自立、如何生存呢。
2所以我坚定的认为宽松管理大学生利大于弊!】首先,开放式管理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决策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意识,与学校沟通,为将来走向社会,与社会沟通奠定基础。
而封闭式管理,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学生不可能参与到管理中去,决策就不可能客观,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开放式管理在学生参与,决策人对等的基础上,学生在执行中更积极和有效果,同时认识到他们自己才是管理的主宰者。
这样,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渐建立并最终实现。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开放式管理是相对于封闭式管理而言的。
具体到大学与大学生之间,就是在学校从主观上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将学校的管理工作进程公布给学生知晓,让学生对学校的工作进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执行的准则作到心知肚明,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参与管理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际上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另外,学校的开放式管理也让大学生受益匪浅呀。
(而这当中的益处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包括主席和评委们都正在享受着。
)我们的校学生会、院学生会以及各社团实际上就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方式。
那各位在学生会工作的过程中是否深刻而真切的感觉到自己与学校息息相关呢?有没有自己做学校主人公的责任感呢?在学生会以及各社团的工作中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学校血脉相连。
那生活部是否锻炼了你的组织能力?外联部是否锻炼了你受挫以及沟通的能力?这都是我们在参与学校管理时得到的能另我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宝贵的财富都缘于学校的开放式管理呀!因此,我得出了更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具人性化的结论——开放式管理利大于弊。
】【首先,重申我方观点----开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
先来解释一下“开放”二字。
开放不同于放任,更不同于放纵。
它指的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也就是说,所谓的开放式管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胡作非为,而是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个性得到释放,才能得到施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式管理对大学生当然是利大于弊。
马克思曾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
因此,对学生实行开放式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教育部一再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难道处处限制学生,扼杀他们的个性发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吗?难道将学生封闭起来,按照一个模式教育他们,就能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吗?其次,关于大学生。
第一,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或是小学生,他们思想先进、开放,懂得照顾自己、安排自己,没必要管得太严格。
第二,大学生即将迈入社会,在错杂的环境中生存。
试想,如果所有大学生都像温室中的花朵,被保存在真空的环境中,风刮不到,雨淋不到,那么,四年后,当他离开温室时,如何去面对雨打风吹,电闪雷鸣?】【没有开放的管理模式,所有孩子的潜能也将被埋没。
大学生应当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了,现在不具备,还要等什么时候具备呢?工作以后吗?还是老了以后?要知道,当你还在依赖着老师、家长的封闭式管理时,你身边的人早已经能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
这时,你很可能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当那种所谓的“对学生负责”的“封闭式管理”培养出很多社会淘汰品3时,还有谁会否认开放式管理的好处?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只有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去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每个学生的身体内都藏有一个蓄足了火焰的黑匣子。
只有宽松式管理才能找到打开这个黑匣子的钥匙,使其释放出生命的最大光芒,让这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人生之路,使中国的大学生凭借卓越的能力,一流的素质,昂首阔步,走在时代最前沿!因此,无可争议,开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
】二三辩问题:a:请举例说明宽松式管理弊大于利。
b:请问你刚才举的XX现象(反方举的例子)引发的根本原因是宽松式管理吗?当对手回答:“是”后,我们开始第三个问题c:在哲学中,决定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还是外因?这个时候进套的对方会很郁闷,因为如果回答是“外因”,说明对方在哲学概念上的无知,而且正方可以说反方过分强调外因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如果回答是“内因”,那与刚才的第二个回答矛盾了,因为他承认了外因是影响是根本原因。
即使口才再好的选手这个时候也难了d:你对您刚才在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的矛盾之处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是点名对方的矛盾,意义在告诉在场的所有人,反方自相矛盾。
三辩问题:a:你认为宽松式的管理是一种管理吗?b:宽松式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c:请问对方举的例子中,管理的控制职能如何体现且如何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是比较郁闷的问题,前面反方承认宽松式管理是管理,既然是管理,那管理就一定要发挥其职能才能叫管理。
这个问题是让反方亲手帮我们把宽松式管理带来的弊病放到管理控制失效的“箩筐”里去。
d:对方所举的例子,你如何说明是由宽松带来的,而不是由于管理本身带来的呢?【这个问题就是说反方所举的例子是管理职能没有发挥效用所造成的,通过加强管理这一职能,宽松式管理完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