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建筑特征 美学特征
哥特式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代表:米开朗基罗、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特点: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尖塔高耸、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平面布局:拉丁十字形 显示出一种神秘崇高的气氛,
表达宗教的地位。垂直于水平
空间存在着无声却尖锐的对
立,引发不平衡感和冲动情绪
文艺复兴式 产生于意大利, 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 代表人物建筑: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佛罗伦萨的育婴院:F.勃鲁涅列斯;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奇兰府邸:L.B.阿尔伯蒂。 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反对哥德式建筑。 人本精神,兼容的建筑风格,
数理美学的应用,静观式美学
效果复兴
巴洛克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 代表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德国班贝格十四圣徒朝圣教堂 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
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
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
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
景。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
一种反动。
洛可可 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 代表: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
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受
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
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
闲适。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洲 代表:艾斯特剧院 勃兰登堡门 艳丽而丰富的色彩;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 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
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
隐喻的效果。强调普遍与永恒
的美学原则,极力传播严格规
范的古典主义思想,将就轴线
对称与主从关系。体现鲜明的
政治象征意义
浪漫主义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 代表: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 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放弃对几何美的追求,追求自然主义美学,更多曲折更深层次。 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
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
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
抗衡。
折中主义 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 代表:巴黎歌剧院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 巴黎的圣心教堂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也称模仿主义建筑。 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
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
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
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
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