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德育工作常规

学校德育工作常规

XXX小学德育工作常规
依据《中小学德育规程》、《中学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常规。

一、德育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以责任意识和是非善恶荣辱观为切入点,使我校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德育高针对和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德育工作目标
以《中小学德育规程》为指导,针对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三、德育工作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
进一步的国家观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三)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理想教育。

勤奋学习、立志成材,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五)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六)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七)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
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八)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和行为指导;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

四、德育工作实施与管理
(一)做好学校德育的领导、组织、管理工作。

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紧紧依靠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领导。

政教处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德育的具体领导和管理工作。

年级主任是年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年级德育工作全面负责。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级德育工作全面负责。

(二)积极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三)充分发挥品德教学功能。

在各学段内分别安排文明礼仪教育、荣辱观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时事课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时间要保证,内容要落实。

(四)发挥其他学科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指导教学工作同德育有机结合。

各科教师要教书
育人,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五)充分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六)认真做好共青团、学生会工作。

共青团、学生会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七)积极开展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

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八)将德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

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九)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开展德育工作。

要主动与校外的文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教育设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教育。

(十)开展心理咨询和指导。

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
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十一)努力搞好校园环境建设。

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

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影视、图书馆、校史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十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

要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做好德育工作。

加强和家长、社会的联系,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针,宣传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措施,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最大支持,主动配合学校作好教育工作。

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学生品德评定
(一)评定的内容和标准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根据学生在以上内容诸方面的表现,评定其操行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

(二)评定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根据评定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防止片面性。

2.实行民主评定的方法。

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又要尊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学生的意见既要尊重又要引导,防止压制民主或放任自流。

3.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期末写出。

在评语中要指出优点、缺点、努力方向,以表扬为主。

对犯有错误受到学校记过以上处分尚未撤消的,其主要错误和处分均应如实写在评语中。

对受到校级或校级上部门表彰奖励的,其事迹和表彰情况也应写在评语中。

操行等级由班主任在征求学生和任课老师意见基础上评定。

学期末初评,学年末总评。

评定方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