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点养胃健脾知识与食谱,保护好你的脾胃

学点养胃健脾知识与食谱,保护好你的脾胃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脾与胃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另一方的运作,因此在调理养生过程中,脾与胃缺一不可。

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

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

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

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

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

水谷入胃。

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口臭体味等。

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

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慢性胃炎多属脾虚,重在调理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胃痛胃胀,分清症状恰当用药(1)肝胃不和症状:胃胀痛、嗳气频繁,反酸、舌质红、舌苔白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2)脾胃湿热症状: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3)脾胃虚弱症状:胃胀、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白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运动养生方式帮你养胃护胃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运动养生方式。

有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放松站立,十趾紧抓地面。

两分钟后慢慢放松,反复数次。

这样能对足底、趾间穴位形成松紧交替刺激。

还可以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地活动脚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脚后自我按摩脚趾。

同时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动脚锻炼,不用刻意讲究章法,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

现在人们越吃越好,也很注重营养,但胃却越来越弱。

聚餐拼酒、大吃大喝、熬夜加班或看碟、吃饱就坐着……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胃病通知单。

那日常如何养胃呢?养胃吃什么好?胃最怕什么?胃有4怕:"冷、晚、多、坐"冷: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发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胃。

胃痛、腹部不适,消化能力降低,这时进食生冷食物就会引起或加重胃部不舒服的症状。

晚: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大约需要两小时,晚饭吃得太晚会导致胃肠道没有时间消化,从而使消化功能出现异常。

多:吃得太多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坐:刚吃完饭不适合马上坐下埋头工作,因为胃肠的消化需要有足够的血液保障,如吃完饭就工作,血液供给大脑,胃肠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环血量,非常影响消化功能。

日常养胃1、防寒保暖——包括防止受寒和过度的饮食生冷,防止腹部受凉。

胃病患者要根据气温的升降适时增添衣服,加强保暖。

夜晚睡眠时要盖好被子,尽可能减少因腹部受凉而引起胃病复发或加重的机会。

2、调养——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

3、忌嘴——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少饮浓茶、咖啡。

4、静心——中医认为"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

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那些边吃饭边思考问题,把商务谈判、工作会议带到饭桌上的做法不可取。

另外,细嚼慢咽是养胃的重要原则。

5、劳逸结合——要注意起居有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劳有逸,按时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6、运动——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能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提高胃肠抵抗力以及人体对气候由热转凉的适应能力。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7、自我按摩——中医认为,适当的自我按摩可帮助改善胃功能。

具体方法是: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做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脐)周围揉摩各30~50次。

此外,揉摩两腿足三里(左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100次。

每天早晚两次。

随着按摩的坚持,胃肠部会有反应,或打嗝,或肠鸣,或肛门排气等,这些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应,是对胃肠刺激调治的结果。

8、外治法——如不慎受寒,饮食失调,胃痛发作,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外,也可使用一些外治法缓解症状:1.用热水袋或玻璃瓶盛热水,外裹毛巾,以适宜的热度敷患处。

适用于一般的胃痛、腹痛及疲劳不适等。

热敷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热证发烧、皮肤炎症或湿疹、皮肤过敏、紫癜的病人不宜热敷。

2.将伤湿止痛膏贴在剑突下方上腹部,对胃脘疼痛有良效。

3.生葱、生姜、粗食盐各适量,炒热后用布包住敷上腹部,冷却即换。

可用于受寒及虚寒腹痛。

4.到医院接受艾灸、药物贴敷、耳穴贴压等治疗。

食疗养胃日常调理肠胃除了要少辛辣、不熬夜、饮食有规律、少食油腻等,还要避免肠胃受刺激,积极配合食疗调养。

多吃南瓜、甘蓝、红薯等可养胃南瓜:南瓜所含的丰富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起到排毒的作用。

同时,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胃溃疡。

可用南瓜煮粥或汤,滋养脾胃。

甘蓝: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的“胃菜”。

其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抵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

红薯: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

《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

”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

铁棍山药:铁棍山药因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余种微量元素及其他矿物质,所以有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

健脾养胃类食物(1)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生花生(饭前吃4到6粒,吃太多反而伤胃)、红茶、蜂蜜、党参、黄芪、鲫鱼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2)苹果、柚子、葡萄、桔子、风梨,防脂肪积聚,补心益气生津止津。

(3)核桃、榛子、松子、桂圆、花生等坚果食品可及时补给微量元素益骨质健康。

(4)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

(5)木瓜适合胃的脾性,可以当作养胃食物,不过对于胃酸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

而且,一定要记住,胃喜燥恶寒,除了冰的东西以外,其他寒凉的食物像绿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6)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健胃养胃例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应当是白领“保胃战”的最有效措施了。

同时在饮食上也可以对胃进行保养。

1、姜枣汤大枣可补脾益胃,姜是暖胃驱寒的食疗佳品,常喝此汤能暖胃散寒、能起到助消化暖胃消食的作用。

2、南瓜核桃浓汤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用南瓜煮粥或汤,润肠、暖胃助消化。

3、番茄面疙瘩汤面食很容易消化,蔬菜疙瘩汤营养丰富,对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养胃食谱。

4、酸萝卜老鸭汤鸭汤鲜美可口,汤色澄亮,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对滋阴有非常好的疗效。

5、蜂蜜姜茶生姜一块(约拇指大),去皮切丝,清水适量煮开30分钟,加入蜂蜜2~3汤匙即可。

经常饮用可温胃健脾。

6、木瓜排骨汤原料:1个新鲜木瓜、150克花生仁、500克猪排骨、9枚红枣,适量食盐、味精。

做法:首先洗净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

用清水将花生仁浸泡30分钟,洗净剁好排骨,将红枣核去除。

把所有的材料都放进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大火煮沸,接着再转成小火炖煮3小时,之后加适量食盐、味精即可。

每天1到3次,每次150毫升到200毫升,可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润燥、健脾通便,对于一些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消化不良的时候,或者是在口渴咽干的时候,或咽喉疼痛,都可以食用这款汤品,有助缓解症状,滋润养生。

7、砂仁羊肉汤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

每周3次。

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

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8、鲫鱼羹取活鲫鱼1000克,砂仁、陈皮各10克,大蒜两头,胡椒、泡辣椒各10克,葱、精盐、酱油各适量。

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后洗净,把陈皮、砂仁、大蒜、胡椒、葱、精盐等装入鱼腹内,再将鱼放入油锅内煎熟,放适量水,炖煮成羹。

可醒脾暖胃,治疗脾胃虚寒之慢性腹痛和腹泻等症。

9、桂皮山楂饮取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先煎山楂,后放入桂皮,煎熟后滤出汁,加入红糖,调匀热饮。

具有温胃散寒之功效,可治疗饮食寒凉的胃痛。

10、瘦肉蘑菇汤原料:鲜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花生油、食盐。

做法:将蘑菇、猪肉洗净,都切片,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煮汤,待汤浓、肉熟后,加入花生油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可常食。

功效:汤浓肉香,有健脾益肾,护胃养胃之功效。

11、党参鳙鱼汤原料:1500克新鲜鳙鱼,30克党参,适量的料酒、食盐、大葱、生姜、草果、陈皮、桂皮、植物油、鸡汤。

做法:首先准备一个纱布袋,将党参、草果、陈皮、桂皮、姜用清水洗净,然后再装进纱布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