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物质或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 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且具专一性B. 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且具专一性C. 胞体是反射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D. 抗体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且具专一性【答案】C【解析】生物膜上一般都具有运输物质的载体,A错误;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B错误;胞体是反射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也可以存在于外分泌液中,D错误。

2. 下列有关细胞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骨架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无关B. 细胞膜系统保证细胞代谢的有序和稳定性C. 酶的专一性保证细胞代谢的有序和稳定性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保证细胞代谢的有序性【答案】A3. 下图为密码子破译过程中得到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实际频率指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理论频率指编码某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出现的频率,其大小代表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个数的多少;下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如Ser代表丝氨酸)A. 同一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子相对应B. 同一密码子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C. 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D. 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越多,该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越高【答案】B【解析】同一氨基酸可有一个到多个密码子相对应,A正确;同一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B错误;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C正确;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越多,该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越高,D正确。

4.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B. 调査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C.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牲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D. 调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答案】C【解析】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A错误;调査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牲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C正确;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

5. 豌豆的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一对相对性状(亲本为纯合子)的杂交实验中,灰:白=3:1出现在A. 亲本植株所结F1代的种子B. F1代植株所结F2代的种子C. F3代植株所结F4代的种子D. F2代植株所结F3代的种子【答案】D【解析】一对相对性状(亲本为纯合子)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基因型为Aa,子二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白=3:1,该分离比应该出现于F2代植株所结F3代的种子,故选D。

6.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 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负反馈调节是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正确。

二、非选择题7.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的叶片置于密闭的锥形瓶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锥形瓶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若保持锥形瓶内C02浓度适宜且恒定,C3的浓度比C5的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植株是马铃薯,向锥形瓶内充入180标记的02,在马铃薯块茎的淀粉中能否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若能,请用流锃图的形式写出180的物质转移途径(箭头上面标注出生理过程的名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2). 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3). 高(4). 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巳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5). 能(6).【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等。

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此时应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

(1)根据题意分析,密闭的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是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

(2)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若保持锥形瓶内C02浓度适宜且恒定,则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巳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因此C3的浓度比C5的高。

(3)若该植株是马铃薯,向锥形瓶内充入180标记的02,该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含碳有机物(如淀粉),因此在马铃薯块茎的淀粉中能否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其氧元素的转移途径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详细过程,进而分析氧气经过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元素先后经过的化合物种类。

8. 某研究小组用小鼠进行了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小鼠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如的情况下,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内的内质网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某体的修饰加工后,以____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动物激素。

判断胰岛素是动物激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这里的药物有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则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应是先注射____________,后注射____________。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____)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二③④【答案】(1). 肝糖原的分解(2). 非糖物质转化(3). 核糖体(4). 胞吐(外排)(5).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6). 胰岛素溶液(7). 葡萄糖溶液(8). B【解析】试题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1)正常小鼠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如的情况下,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合成的,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动物激素(如胰岛素等)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等特点。

(3)该实验是验证性试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试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4)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

因此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故选B。

9. 某生态农场,以种植的玉米做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子粒可被人、鸡食用,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词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功能是能量流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牛与鸡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_。

(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2作为饲料养鸡,1/2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1/5的玉米养鸡,4/5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答案】(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 物质循环(4). 信息传递(5). 第二营养级(6). 能量的输入、传递、转换和散失的过程(7). 1.49【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三条:玉米→人、玉米→鸡→人、玉米→牛→人。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