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18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B. 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C. 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D. 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 ... ...2. 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 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变化对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产生影响C. 过敏反应发生局部肿胀一定是由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所致D. 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在内环境中进行RNA的复制【答案】B【解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A错误;通过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故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随之变化,B正确;过敏反应发生局部肿胀是由于组织液中水分增多所致,C错误;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D 错误。

3. 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

若阻断LPA信号则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B. 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C. 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 LPA信号发挥作用时,相应的靶细胞能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A正确;据题意“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可知,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的,D错误。

4.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图甲、乙(“一”表示未用激素处理,“十”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十”越多激素浓度越高)实验一可作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

请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a两组均为对照组,两者的大豆芽内不含生长素B. 根据实验一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还需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C. 实验一为预实验,则图示结果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答案】D【解析】大豆芽自身也可以产生生长素,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因此A、a组也含有生长素,A错误;根据实验一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浓度梯度设置在B和D之间,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B错误;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可知,B、C、D组胚轴长度均高于A组,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抑制生长的作用,故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生长,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乙烯利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图乙是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伸长和增粗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乙烯利浓度升高,伸长生长减弱,增粗生长作用加强。

5.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K/2时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B.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记兔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C. 玉米田里的玉米植株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D. 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K/2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鱼种群数量会快速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A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正确;农田中玉米属于一个种群,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和判断。

6. 甲家族某对夫妇都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乙家族的血友病(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部分遗传系谱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甲家族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该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B. 若推测某白化病产妇后代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C. 图中Ⅱ3与Ⅱ4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D. 图中Ⅱ3与Ⅱ4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0【答案】B【解析】假如控制白化病的等位基因为A、a,控制血友病的等位基因为H、h。

甲家族某对夫妇都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故甲的基因型为AA或Aa,而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其基因型为AA,因此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A正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错误;据系谱图分析可知,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 H X h、1/2X H X H,3号的基因型为X H Y,因此Ⅱ3与Ⅱ4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2=1/4,若生女孩,不会出现X h X h基因型的个体,即若生女孩患血友病的概率为0,C、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血友病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要能够识记常见的几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如白化病、血友病等;能够利用遗传系谱图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分离定律计算概率。

二、非选择题7. 固氮鱼腥藻是蓝藻的一种。

专家对扑草净(除草剂)对固氮鱼腥藻的影响迸行了相关研究。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固氮鱼腥藻分别在添加了0、5、10、25、50mg•L-1扑草净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24h,在其他条件稳定且适宜情况下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如下表所示,测定其氧气释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呼吸速率),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扑草净浓度/mg•L-10 5 10 25 50叶绿素/mg•g-17.02 6.95 5.09 1.79 1.78(1)据图可知,扑草净浓度在0〜5mg•L-1之间时,随着扑草净浓度的增加,固氮鱼腥藻的__________速率不断增大,细胞获得的能量不断增多,从而促进固氮鱼腥藻对扑草净的降解。

当扑草净浓度大于5mg•L-1时,随着扑草净浓度的增加,固氮鱼腥藻的__________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2)在相同条件下,实验组扑草净浓度由5mg•L-1变为10mg•L-1时,细胞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暗反应速率变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当扑草净浓度为50mg•L-1时,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固氮鱼腥藻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1). 呼吸(2). 叶绿素(3). 减少(4). 慢(5). 扑草净浓度由5变为10mg·L-1时,叶绿素含量降低,产生[H]和ATP减少,C3的还原速率降低,暗反应速率变慢(6). 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形和图表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及分析表格数据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理解能力。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且需要学生理解净光合速率即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是表观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才能正常生长。

(1)据图可知,扑草净浓度在0〜5mg•L-1之间时,随着扑草净浓度的增加,固氮鱼腥藻的呼吸速率不断增大,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扑草净浓度的增加,固氮鱼腥藻的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其中扑草净浓度大于5mg•L-1时,随着扑草净浓度的增加,固氮鱼腥藻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2)扑草净浓度由5变为10mg·L-1时,叶绿素含量降低,产生[H]和A TP减少,C3的还原速率降低,暗反应速率变慢,通过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产生的C5减少,而C5的合成速率不变,导致固氮鱼腥藻细胞内的C5减少。

(3)当扑草净浓度为50mg•L-1时,其净光合速率大于0,因此固氮鱼腥藻能正常生长。

8. 人体的甲状腺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同学研究药物对氨水杨酸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员给大鼠饲喂含一定量的对氨水杨酸饲料,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检测,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组大鼠的处置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导致实验组甲状腺变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寒冷条件下,对照组大鼠和实验组大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该同学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临床也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 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2). 实验组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少,经反馈调节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3). 增加(4). 基本不变(5). 通过体液运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对氨水杨酸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实验考查了生物实验设计及动物激素调节方面的问题。

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生物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指对实验假设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而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其调节具有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特点。

(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对照组,在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对氨水杨酸,对照组应该不含对氨水杨酸即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加入对氨水杨酸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经反馈调节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

(3)对照组大鼠由于没有加入对氨水杨酸,大鼠在寒冷的刺激下,会通过神经调节使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实验组由于加入的对氨水杨酸可以抑制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因此寒冷时其含量基本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