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电十一局社会保险业务培训资料第一部分日常管理和制度一、社会保险基金上缴和管理(一)费用上缴社会保险费用上缴按照11局财[2003]6号文件,比例如下:1、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5%,个人缴纳比例8%。
2、医疗保险:单位缴纳比例6.5%,个人缴纳比例2%。
3、工伤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1.4%,职工个人不缴费。
4、生育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职工个人不缴费。
5、失业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个人缴纳6元/月。
6、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与职工工龄挂钩,单位缴纳1:1,个人缴纳为1:0.5,即工龄的一半。
7、大额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各缴纳24元/年。
(二)费用核定:20日前报参保人员情况变动表→调整数据库→印发上缴通知单→次月前上缴保险费用(11局财[2003]6号)局社保根据各单位所报送参保人员情况变动表调整局数据库,下达单位保险上缴通知单。
各单位要根据通知单数额,于次月10日前将保险费用上缴至局指定帐户。
我们往省市缴纳保险,都是及时足额上缴,方可结算各项费用。
尤其是企业补充保险,在给职工结算这块保险时,按时间段给职工结算利息。
若不及时上缴,各个环节都受到影响。
所以各单位劳资人员在拿到缴费通知单后,及时通知财务人员缴纳各项保险,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定期报表各单位须于本月20日前(务必及时申报,否则出现人员变动时调入与调出单位报表不一致情况,以按时上报单位为准调整)上报参保人员情况变动表,无人员变动的亦要报空表,外工点可先将报表传真或发电子邮件(xiaoqing@)报局。
局将以此为根据,调整局社会保险数据库,下达单位保险上缴通知单。
因没有及时上报报表所造成的责任由二级单位自行负责。
(如果当月无参保人员变动或变动人数很少,就于交报表时直接领取缴费通知单)人员参保变化情况主要指当月该职工在本单位的参保状态发生变化,如:调出,解除合同,新分配等。
例如:张某当月18日调出,人事关系虽然不在本单位,但其本月保险已经代扣,那他的保险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在保,待下月才可上报。
人员流动基本掌握在15日之前由原单位缴,15日之后由新单位缴纳。
报表中涉及以下情况(除局内调动以外的)的,还需报送相关附件:1、建立恢复人员:(1)新录用参保人员:填建立申报表→附派遣证和劳动合同书→省审批→建卡册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技校生,或新录用的人员,各单位劳资人员应填写《建立(恢复)养老保险关系申报表》一式两份,附派遣证(一份)或录用合同复印件(两份),与月报一并报局社保中心;基本养老保险待河南省社保中心审批后建立卡册,正常管理。
其余各项保险可及时建立。
新建人员因需要办理医保卡证,每人需交一张照片和13元钱(IC卡11证2元),次月到市医保办办理。
(2)调入复保人员:填建立申报表→附调令、帐户转移单和保险手册→省审批→建卡册对于局外调入职工,应填写《建立(恢复)养老保险关系申报表》一式两份,附人事部门调令复印件(二份),与月报一并报局社保中心,其余手续同新录用人员。
2、中断保险人员:填中断申报表→附中断(解合终止等)通知书→省审批对于因终止、解除合同,除名等原因与我局中断劳动关系人员,其保险关系暂时无法转移到新单位时,基本养老保险各单位可填写《职工中断养老保险关系申报表》,附中断原因的文件复印件(一式三份),交局报省暂时中断。
医疗保险IC卡内余额如调市内可继续使用,调市区统筹范围外的可办理一次结清手续。
补充养老保险按文件结算。
3、转移保险人员:填流动申报表→附调令→省审批→关系本人带走对于调出局、解合、中断等各种原因与我局已没有劳动关系的人,关系转移到对方单位或市里继续缴纳养老保险时,填写《职工流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报表》,经对方单位签字(经办人一定要签完整姓名)盖章并提供所参保社保机构银行帐户情况后,报河南省办理转移手续。
关系转移到人才市场的还需附本人申请。
医疗保险可在市级统筹范围内转移,超出统筹范围的可办理一次结清手续。
4、帐户结算:(1)职工死亡:填一次性支付申报表→附家属申请和死亡证明→省审批→结算资金→批回单位→支付家属(2)出国定居:填一次性支付申报表→附本人申请和出国定居→省审批→结算资金→批回单位→支付职工职工基本养老帐户涉及到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高低,个人帐户一经建立不可退保。
只有职工死亡或出国定居可将个人帐户中个人本息退还。
退还时需填写《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申报表》,附申请和死亡或出国证明(一式三份)方可办理,经省社保中心审批结算后,将费用拨付原单位。
三、报批内容和程序1、工资和基数申报。
每年1月底将经过本人签认确认的上年工资收入以数据库和花名册形式报局,经过统筹地区的上限(平均工资300%)封顶,下限(平均工资60%)保底,确定为本人下一年度社会保险基数。
保险基数一经核定无法更改,上报前一定要认真和对并经本人确认。
2、办理退休、退职。
业务人员应掌握本单位职工年龄、从事工种等情况,提前审核本年度达到退休条件的人员档案,确属符合的,可提前三个月填报《河南省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表》一式四份报局。
如通过省审批的人员,局将以书面通知该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填报《河南省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表》:(1)封面上社会保障号码以局发放库中社会保障号填写,部分人员会出现与身份证号码不同的情况;单位填写水电十一局,单位编码为0424。
(2)职务(工种)填写退休前的职务或工种即可,如果是以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退休,则填写规范的提前退休工种名称。
(3)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以涉及新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计算,需认真详细填写。
(4)退休后安置地点一定要填写退休职工的详细住址,要写到门牌号。
(5)呈报单位公示期为一周。
(6)一寸近期彩色免冠照片五张(四张贴退休审批表上,一张附后)。
3、外地住院医疗费报销申报。
1)职工经市医保办批准在外地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由职工所在单位劳资人员于每月中旬报局,由局社会保险中心报经市审核报销后,结算给单位,由单位支付给本人。
患者本人不得直接到市报销。
2)在三门峡市区以外的工作或居住的职工患病住院的,须在3天内由单位将住院证传真到局社会保险中心并报市医保办备案,出院后须将报销医疗费的资料寄给职工所在单位,由单位按照上条程序办理。
(具体要求见第四部分第四条)。
4、生育待遇申报符合生育待遇报销人员的费用,可于每季第三个月20前将所发生的费用报局社保中心,经审核后,每季结算一次。
(报销程序见第七部分)。
5、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帐户封存与启封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帐户封存与启封必须报经局社保中心审批。
6、遗属待遇申报职工死亡,有符合规定的供养直系亲属,经审批后可享受遗属生活费待遇。
四、如职工IC卡或医疗证丢失,应及时向医保办2967963挂失,IC卡丢失者直接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市医保办业务大厅(市崤山路交警队对面社会保险五楼)办理补办手续即可,医疗证丢失者还需要先到局社保中心出具证明。
第二部分基本养老保险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为劳动者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
基本养老保险,是以劳动者贡献大小、收入高低与养老水平相结合的制度,同时,它与社会经济水平相结合,更加公平、公正、全面。
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与职工的工资收入相结合,退休后可共享社会劳动成果,实行两年一次的调整机制。
我局自1993年建立基本养老保险。
二、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一)收入基数核定:上年月均工资→本人签认→上报→上下限处理→核定基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数是按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超出省平均工资300%的按300%,低于60%的按60%为基数。
养老保险基数一经核定无法更改,上报一定要慎重并经本人确认。
保险基数的使用保险年度为本年7月至次年6月。
(二)计入个人帐户标准:根据基数核定单位缴费25%→个人缴费8%→上缴保险→记入个人帐户卡册8%(个人8%)按照河南省豫政[2006]29号文件,2006年7月1日起我局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帐户按8%记入,单位缴纳部分全部进入统筹基金。
各单位业务人员应及时登记养老保险手册和卡(2005年以后新分配学生不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手册),做到本卡填写数据一致,职工签字认可。
并与河南省发放的对帐单进行详细的核实。
(三)退休和退职条件(国发[1978]104号文件)1、正常退休: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2、提前退休: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满8-10年,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3、病退: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4、退职:不具备退休条件,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应该退职。
(四)养老金计发办法:1、退休金的演变在实行养老保险改革以前,退休金的计算是以职工本人的档案工资乘以按工龄多少确定的比例,加上各项补贴。
移交河南省统筹管理以来,我局实行养老金五年过渡(2001-2005)办法。
是采用用电力行业计发办法和河南省计发办法相结合的计算办法。
自2006年7月1日起,统一采用河南省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工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2、现行计发办法见《河南省关于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待定稿)。
第三部分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一、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建立我局自1993年7月起建立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在职职工建立的养老保险金,待职工离退休时一并连本带息返还给职工本人,用于提高职工离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二、标准:我局的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经历过三个标准,简单介绍如下:第一阶段、自1993年7月至1994年12年。
标准为:企业补充:不满45周岁的职工,每人每月5元;满45周岁同时连续工龄满20年的职工,每人每月10元;个人储蓄:个人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额的50%缴纳。
第二阶段、自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
标准为:企业补充在第一阶段执行标准上增加5元;个人储蓄:个人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额的100%缴纳。
第二阶段、自1996年8月至今。
标准为: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职工本人工龄挂钩,即每满一年工龄企业补充壹元的养老保险金。
2、个人储蓄性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