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业务培训社保代理中心2007年7月内容简介一、新令及配套政策二、公司应对措施三、哪些政策发生了变化四、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五、当前的几项工作一、新令及配套政策•《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7]21号)•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7]29号)•关于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过程中若干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7]31号)•《关于进一步统一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京劳社保发[2007]32号)二、公司应对措施•密切跟踪、深入研究、及时通报(周报)•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陆续撰写:《养老新政策解读》《关于社会保险新政策的通报与分析》《关于社会保险新政策的通知》《北京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政策变化及FESCO相关服务调整通知函》•多次召集多个部门群英会,通报分析新政策,研究制定我公司的应对措施•向劳动局和社保经办机构多次汇报、协商、争取,上报了《关于在执行养老保险新政策中遇到的问题的情况汇报》并得到批复•调整了我公司社会保险的办理流程三、哪些政策发生了变化1、适用范围2、缴费下限3、个人账户规模4、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5、缴费基数的确定6、查询和补缴7、基本养老金1、适用范围•2号令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适用范围是“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城镇劳动者”。
•183号令将本市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2、缴费下限•由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社平工资的60% •调整缴费下限实行五年过渡期(2007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
过渡期内,最低缴费基数分别为社平工资的40%、45%、50%、55%、60%本年度(2007年4月—2008年3月)各类人员社保基数确认规则险种本市城镇外埠城镇本市农村外埠农村养老保险员工上年月均工资(1203~9024)640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员工上年月均工资(1805~9024)生育保险员工上年月均工资(1805~9024)医疗保险3、个人账户规模•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4、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由在最低工资至社平工资300%之间选择确定,调整为社平工资•缴费比例由原规定的22%调整为20% •缴费基数的五年过渡期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缴费有困难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可选择以上年社平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在2007年至2010年缴费年度内,以上年社平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仍有困难的,2007年缴费年度至2010缴费年度可分别对应选择40%、45%、50%、55%北京市人才个人存档人员保险缴费金额明细表(2007 年 4 月---2008 年 3 月)单位:元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均工资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均工资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均工资100 %①档60 %②40 %③月扣缴费基数300818051203养老保险601.6361240.6失业保险60.1636.1124.07合计661.76397.11264.67医疗医疗保险3008 ×70 %×7 %=147.42月缴费额合计809.18544.53412.09年缴费额合计9710.166534.364945.08注: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8 元5、缴费基数的确定•2号令(旧政策)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由机关、事业单位转(调)入企业工作的人员及新招和失业后再就业的人员,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时,以本人工作第一个月工资为当年缴费工资基数。
从第二年起,按本人上一年实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183号令(新政策)新参加工作或失业后再就业的人员,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由机关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调(转)入企业的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时,以进入本企业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当年各月缴费工资基数。
从第二年起,以本人上一年在本企业实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我公司的操作由于我公司大库在社保登记为一个缴费单位,因此以下情况需重新确定社保基数:•外单位转入外企•大库转单立户•单立户转大库•单立户转另一单立户以下情况不能重新确定社保基数:•大库转大库•单立户整体转入*需要变更的,可以转成单立户6、查询和补缴•明确规定企业和被保险人有权查询缴费记录•增加了每年由市社保经办机构发布核对缴费基数公告的规定•公告将确定核对上一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情况以及补缴基本养老费的时间补缴办法•2005年缴费年度(含)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再变更。
•由单位造成应缴未缴,单位书面申请并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和工资收入凭证,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可后可以补缴。
•补缴时,以被保险人相应补缴年度的缴费工资基数,分别乘以办理补缴时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与相应补缴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作为相应补缴年度的补缴基数,按历年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之和缴纳。
•被保险人以本人相应年度的缴费工资基数乘以相应补缴年度个人缴费比例补缴,并以此为依据记录个人账户和参与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差额部分(比值金)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年份上年社平年工资上年社平月工资比值1992287724012.55 1993340228410.61 199445233777.98 199******** 5.52 199******** 4.43 199******** 3.77 199811019918 3.28 1999122851024 2.94 2000137781148 2.62 2001157261311 2.30 2002180921508 2.00 2003207281727 1.74 2004240452004 1.50 2005283482362 1.27 2006328082734 1.10 2007360973008 1.00操作月份补缴月份月数基数比值单位缴费(B×C×28%×A-B×8%×A)个人缴费无比值金缴费比值金A B C B×20%×A B×(C-1)×28%×A B×8%×A200707200406-20041276011 1.58415.45890.783366.16200707200501-20050336011 1.273606.61363.291442.64200707200504-20051297087 1.2712756.64821.995102.64200707200601-20060337087 1.14252.2595.311700.88200707200604-20061298202 1.114763.62066.95905.44200707200701-2007033820214921.201968.48200707200704-2007063902415414.402165.76示例1:示例2:在2007年6月办理补缴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养老保险,2006年基数3000元,2007年基数4000元,如何计算?(1)补缴总费用:3000×1.1×28%×7+3000×28%×3+4000×28%×2 =6468+2520+2240=11228(2)个人缴费:3000×8%×7+3000×8%×3+4000×8%×2=1680+720+640=3040(3)单位缴费:补缴总费用-个人缴费=11228-3040=8188其中比值金:3000×0.1×28%×7=588不含比值金的单位缴费:8188-588=7600*原办法单位缴费:3000×20%×7+3000×20%×3+4000×20%×2=7600单位、个人缴费与比值金示意图单位部分个人部分单位部分比值金个人部分比值金7、基本养老金•“中人”的概念: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183号令实施后(2007年1月1日)退休的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缴费年限条件:由“中人”累计缴费满10年,“新人”累计缴费满15年,调整为一律满15年•满10年不满15年的“中人”:可一次性补缴所差年限的缴费•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新人”:除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本人外,同时加发一次性养老补偿金人员范围划分和养老金计发办法范围待遇计发办法老人2005年12月31日前(已退休)原计发办法不变新人2号令实施后(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工作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中人2号令实施前(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四、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1、基本养老金的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2、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以被保险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按被保险人的全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每满一年发给1%;J =(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3、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被保险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4、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月过渡性养老金与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月过渡性养老金之和。
G = G同+ G实•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月过渡性养老金为:以被保险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被保险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G同= C平×Z同指数×N同×1%•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月过渡性养老金为:以被保险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与其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乘积为基数,按1998年6月30日前被保险人的实际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
G实= C平×Z实指数×N实98×1%•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X n/C n-1 +……+X1993/C1992+X1992/C1991)/N应缴•Xn , ……,X1993 , X1992为被保险人退休当年至1992年相应年度各月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C n-1,……,C1992,C199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至1991年相应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5、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过渡期•计算办法实行五年过渡(自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过渡期内就高不就低•新办法高于原办法的,对养老金增幅作限制2006年退休的,不超过20%; 2007年退休的,不超过40%;2008年退休的,不超过60%; 2009年退休的,不超过80%;2010年退休的,不超过100%•过渡期内,按原办法计算养老金时使用的社平;工资封定在2005年的32808元/年(2734元/月)示例:某员工,男,1947年7月出生,1970年7月参加工作,92年9月以前工龄连续,92年10月以后缴费连续,法定退休时间2007年7月,分别按照下限、社平、上限测算员工的基本养老金?缴费水平按下限缴纳按社平缴纳按上限缴纳政策2号令183号令2号令183号令2号令183号令基础养老金546.8777.07546.81065.7546.82047.25个人帐户养老金51.6344.57163.93142.38494.7427.08过渡性养老金344.24739.3558.92829.541580.851136.44综合性补贴147.50147.50147.50合计1090.171560.941417.152037.622769.853610.77基本养老金1526.241985.413610.77五、当前的几项工作1、社会保险核对工作《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核对2006年度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的公告》(京社保发[2007]23号)•单位领取2006年“对帐单”•发放到职工手中•对于2006年度缴费基数有误的,单位办理补缴•有争议的,职工应于2007年10月15日前投诉、举报大库客户•2007年6月18日自动开通网上查询《员工2007年养老保险基数确认表》•员工通过客服热线或者登录网站查询自己的2006年度养老保险金缴纳情况•不希望开通的,由业务员在内网下载•客户发现2006年度缴费基数有误,于2007年7月31日前书面方式通知业务员单立户客户•支持部领取2006年“对帐单”发给客户•客户发放到职工手中•客户发现2006年度缴费基数有误,于2007年7月31日前书面方式通知业务员或支持部社保代理中心2、养老保险补缴的过渡期•优惠政策:在2个月内,对我公司办理养老保险补缴业务不加收比值金•以便我公司清理今年4月份以前已经收费而没有实做的社保•2个月以后,一律按照新的办法(收比值金)执行•目前,我们正在与社保经办机构确定这2个月过渡期的时间•立即着手清理需要补缴的业务,因比值金没有申报补缴的尽快申报,应做未做的尽快收集、申报社保材料3、医疗保险恢复操作的调整•在申报恢复以前一定要和员工确认有无条形码•如果有条形码申报恢复名单即可•如果没有条形码则必须按照转入(报送旧蓝本)或者丢失补办(报送丢失补办表)的方式办理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