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贵州化窝煤业有限公司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编制单位:安全科编制人:陈玉根编制日期:2010年11月3日目录第一部分运输大巷基本简况 (5)第一节地面相对情况及邻近采区情况 (5)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6)第三节地质构造 (7)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8)第二部分区域防突措施10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0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11第二节区域防治措施效果检验11第四节区域验证13第三部分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第一节突出危险性预测15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第三节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8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18一、通风与瓦斯监测18二、机电防爆19三、压风自救19四、安全避灾20第四部分执行防突措施的岗位责任制20第一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责任21第二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管理制度22第五部分相关必备图纸23图一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孔(预测孔)布置示意图24图二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排放孔布置图25图三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四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放炮警戒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图五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避灾路线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大巷综合防突措施审批意见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贯彻和考试记录贯彻人签名:贯彻时间:贯彻地点:在册人数:实到人数:缺席原因:片区负责人:队长: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2、《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3、《运输大巷工作面地质说明书》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AQ1029-2006)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7、《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8、《黔西化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煤层、9#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工作面基本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一、地面相对位置:运输大巷地面相对位置:黄家寨附近。

二、井下相对位置:巷道位置:该巷道位于30万吨扩能工程中部,上部为扩能工程上部采区(未布置),下部为扩能工程下部采区(未布置),走向布置。

三、地质层位:运输大巷在9#煤层中掘进。

四、标高:地面标高:1613~1711m。

井下标高:1365~1369m。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九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是区内发育最好的一层主要可采煤层,厚 1.0~1.8m,平均 1.3m。

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层位稳定,属稳定型煤层。

煤层走向北偏东,倾向南东,倾角8~12°,平均10°。

煤层呈粉粒、块状、中细条带状结构,局部见中宽条带。

煤层属半亮型、低硫、低中灰无烟煤。

顶板:该煤层顶板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

泥质胶结,平行层理及波状层理,节理发育。

底板:该煤层底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泥质胶结。

粉砂岩3.5m左右。

瓦斯:该煤层瓦斯含量 1.47m l/g,属高瓦斯煤层,煤与瓦突出危险性鉴定为:不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尘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Ⅱ类(自燃)。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见附图一)第三节地质构造化窝井田位于娄山关大背斜南东翼的西南段,区内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E—SWW向,倾角5—25度,一般10度左右。

区内地面共有断层7条,在矿井一号钻孔发现一小型隐伏断层,断层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除F1为逆断层外,其余6条均为正断层,其中中兴断层4条,小型断层2条。

矿井范围内断层密度0.27条/km2。

由此说明矿井范围内构造简单,另外在5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所揭露的地质资料中未发现有断层破坏迹象。

运输大巷施工过程中不会有断层影响。

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长兴组地层平均厚度30M ,含水性较弱,以裂隙水为主,长兴组灰岩层距9#煤层顶55m ;茅口组灰岩距9#煤层底60m ,均有隔水层隔开。

正常情况下,茅口组、长兴组岩溶水对矿井开采无影响,9#煤层顶板含水,施工过程局部顶板有淋水。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 巷道布置运输大巷位置:材料大巷在采区范围中部,以下是下部采区,以上是上部采区,方位角69°(349°),本巷道开口标高1365m ,总体平巷施工,巷道长700m (分段施工)。

巷道布置示意图: 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回风联络巷运输大巷材料大巷联络巷运输大巷布置图回风大巷回风大巷二、支护方式:1.永久支护:巷道永久支护方式采用11#工字钢棚支护,支护间距1m,遇构造带时缩小支护间距为0.6—0.7m。

2.临时支护:采用无腿棚,钢梁上必须用50mm以上厚度木板接顶实在,防止顶板脱层垮落发生安全事故。

最大控顶距不超过4m。

临时支护空顶距不大于1.5m。

第三节矿压观测巷道表面位移观测:施工过程中,为掌握巷道相对变形量,判定稳定性,要对巷道表面位移情况及时进行观测,工作面掘出10m后设一组检测断面,两组检测断面的距离为60m,每组检测断面设4个检测点,即顶、底板及两帮腰线各设1个,每3-5天检测一次,并将检测结果记入专用记录本中备查,每个检测点自设立之日起,连续检测时间不少于60天。

第二部分区域防突措施根据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揭露的煤层及地质赋存情况,运输大巷掘进范围的煤层埋深在240~265m之间,根据《黔西化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煤层、9#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以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相关规定,运输大巷掘进巷道煤层瓦斯压力在0.8147~1.0085Mpa之间,不具有突出危险性,但是按照突出管理,也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经区域防突措施检验有效后,在掘进前再次验证区域防突措施效果仍有效,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作业。

否则,必须补充预抽钻孔和延长抽放时间直至掘进前方60m、巷帮轮廓线外15m范围的煤层无突出危险性。

若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时有一次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作业发现突出预兆,验证区域在掘进作业过程中须执行局部防突措施。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根据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揭露的煤层及地质赋存情况,掘进范围煤层的埋深在280~314m之间,根据《黔西金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煤层、9#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以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相关规定,运输大巷掘进范围煤层瓦斯压力在0.8147~1.0085Mpa 之间,具有突出危险性。

因此,运输大巷掘进期间可不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直接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上赋四煤层未开采,穿层钻孔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条件暂不具备。

因此,根据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的生产实际,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采取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揭石门前,揭煤点15m范围煤层突出危险性已经消除。

因此,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本煤层顺层预抽钻孔应从揭煤位置开始向掘进方向施工。

本煤层顺层预抽钻孔参数如下:在运输大巷揭煤点向掘进方向施工预抽钻孔,(共26个),第一排施工10个、第二、三排各施工8个,每运输大巷掘进40M后,从迎头向掘进方向采取相同的方法施工预抽钻孔,(共25个),第一排施工9个、第二、三排各施工8个,钻孔终孔位置控制在巷帮轮廓线外各15M、掘进前方60M的煤层,预抽钻孔保持20M的压茬距,扇形布置,钻孔终孔间距5M,钻孔孔径75mm,采用水泥封孔,封孔段长度8m。

预抽钻孔与矿井高负压抽放系统相连。

具体参数见预抽钻孔及检验钻孔设计图。

第三节区域防治措施效果检验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52、53条之规定,结合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生产实际,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采取实测残存瓦斯压力或残存瓦斯含量的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进行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其检验方法及认定标准如下:1、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方法:沿运输大巷掘进前方每间隔40m布置一个检验钻孔,检验钻孔终孔位置控制运输大巷掘进前方不小于25m、巷帮轮廓线外不小于3m范围的煤层。

检验孔采用聚氨酯封孔,封孔段长度8m,并在检测管外露末端安装示值1Mpa压力表。

若采用实测残存瓦斯含量的方法检验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时,钻孔的布置与实则残存瓦斯压力的相同,检验的方法:采用专用仪器直接测定每个检验钻孔终孔点后3m钻孔孔长的钻屑的解吸瓦斯量,通过计算求得煤层的残存瓦斯含量。

2、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认定标准:每个检验钻孔实测残存瓦斯压力或残存瓦斯含量均小于区域防突措施预测临界值0.74Mpa或8m3/t,认定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有效,则检验点前方60m、巷帮轮廓线外15m范围的煤层认定为无突出危险性,在掘进前再次验证区域防突措施效果仍有效,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掘进作业。

否则,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无效,在此检验孔终孔位置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的煤层认定为有突出危险性,必须补充预抽钻孔和延长预抽时间并重新检验直至有效。

3、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检验工作相关要求(1)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检验前,必须分析、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参数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进行检验工作。

(2)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认定为有突出危险的区域,不得进行除区域防突措施外的任何作业,必须补充预抽钻孔和延长预抽时间,重新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再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工作。

(3)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不管其它瓦斯参数是否小于临界值,发生明显突出预兆位置周围半径100m内的区域直接认定为突出危险区。

(4)只有经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认定预抽的掘进条带煤层无突出危险,在掘进作业前再次验证区域防突措施效果仍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掘进作业。

第四节区域验证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掘进范围的煤层,经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认定为无突出危险后,进入区域防突措施效果的验证程序。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相关规定,结合我矿生产实际,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的验证方法及操作要求如下:1、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验证规定(1)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57、58条之规定,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掘进时,必须连续进行2次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经验证预抽掘进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效果仍有效,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掘进作业。

(2)当工作面煤层赋存正常情况下每掘进30m(异常区域10m)至少再进行2次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若遇到地质构造破带必须连续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且每次验证必须预留不小于2m(异常区域预留3m)的验证钻孔超前距。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钻孔布置在软分层内,终孔位置控制巷帮轮廓线外3m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