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设计模板

道路设计模板

K135+150
392634.771
448654.309
K136+700
394031.648
449131.32
K135+200
392677.58
448680.143
K136+750
394068.736
449164.854
K135+250
392720.389
448705.978
K136+800
3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5.824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以上的公路。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根据交通量计算确定公路等级
2014年年平均日交通组成如下,年增长率4.8%
K136+938.0945
394208.256
449291.003
K135+375
392828.193
448769.086
K136+950
394218.352
449297.312
K135+400
392850.889
448779.569
K136+975
394239.55
449310.565
K135+425
4、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5、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想协调,增加美感。
平面线性设计
图1-1 设计的线形如图
逐桩表
逐 桩 坐 标 表
国道吴圩段
第1页共1页
桩 号
X 坐 标
Y 坐 标
桩 号
X 坐 标
Y 坐 标
K135+000
解放CA30A
1000辆/日
斯柯达706R
950辆/日
喀什布阡131
700辆/日
交通SH141
600辆/日
太脱拉130S
350辆/日
尼桑CK20L
400辆/日
南阳351
200辆/日
扶桑FP101
250辆/日
解放CA390
200辆/日
小轿车
2000辆/日
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
根据《标准》: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折算标准。
G322国道吴圩段呈东西走向,道路贯穿镇区,有商店分布两侧,镇区外道路两侧以农田,荒田为主,有零星小型山丘分布在设计工程中要注意保护耕地,避免填挖失衡。
平面设计
道路等级的确定
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K135+500
392941.083
448822.747
K137+075
394324.186
449363.826
K135+525
392963.362
448834.089
K137+100
394345.274
449377.253
K135+550
392985.48
448845.742
K137+125
394366.321
0.75
0.75
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m。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其宽度为3.50m;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路基宽度(m):一般值:24.50最小值:21.50(四车道)
Ⅰ: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确定公路等级:
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
N=N ×(1+k) =9150×(1+4.8%) =22299(辆/日)
由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22299辆/日,查阅《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四车道,设计车速为100km/h。
路线
车道宽度:
当设计车速为100km/h时,车道宽度为6m时。
路况介绍
本设计选取吴圩境内的3km左右的线路,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0米。沿线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局部为山前丘陵及岩溶平丘区地形,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在80~400米之间,相对高差320米左右,地面横坡时陡时缓,地形变化较大。
路线为第三系的泥岩、砂岩、粉砂岩,覆盖层一般为0~4.0米左右,为第四系坡积、残积粘土、亚粘土,呈可硬塑状,岩层风化较为严重,强风化岩层多呈粘土状,可适当放缓边坡并及时防护。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2、长直线上设置竖曲线,平原区平面上设置长直线较为常见纵断面设计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在直线段设置竖曲线,同时要满足0.3%的排水纵坡,设计时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3、透视土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检验,效果较好。
449390.745
K135+575
393007.407
448857.749
K137+150
394387.32
449404.311
K135+715
393125.0367
448933.467
K137+488.0945
394662.9489
449599.8744
K135+725
393135.037
448933.517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以上,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Ⅱ: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
停车视距:110m
圆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400极限值:25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路拱≤2.00%时为2500m;当路拱>2%时为3350m。
(注:直线与小于上面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旋线。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448937.077
K137+575
394749.745
449603.648
K135+825
393234.815
448939.511
K137+600
394774.621
449606.129
K135+850
393259.627
448942.566
K137+625
394799.427
449609.231
最大纵坡:5%。
为防止积水渗入路继而影响其稳定性,各级公路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表1-4最小坡长:200m
纵坡坡度(%)
3
4
5
6
最大坡长(m)
1100
900
700
500
注: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面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449198.387
K135+300
392763.197
448731.812
K136+850
394142.911
449231.921
K135+350
392806.006
448757.646
K136+900
394179.999
449265.454
K135+360.0000
392814.568
448762.813
393494.468
449004.209
K138+42.4205
395189.3192
449749.619
K136+100
393501.071
449004.209
K138+050
395196.674
449751.453
K136+125
393526.071
449004.179
K138+075
395220.932
本路线位于东经106°41′~107°02′,北纬21°58′~22°1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无霜期较长,夏长冬短,夏湿冬干,春季阴雨连绵,夏季暴雨频繁,气候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年平均降雨量1344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 年平均日照1679.9小时,年平均气温21℃至22.1℃,极端低温-3℃,极端高温40.5℃, 年无霜期为352天,年平均蒸发量1347.2毫米,蒸发量近似于降雨量。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其次是西南风,最大风速为29.8m/s,年平均风速为0.8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