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说明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
该层层底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层厚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三、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交通等级:轻交通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四、道路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 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最大纵坡为%,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 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
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双面坡控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 ①路基处治低于95%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③路基填料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⑤路基边坡填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2放坡,挖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放坡。
(2)路面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设计容许弯沉值(),路面结构总厚度58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上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M7≥)上基层;18cm水泥稳定砂砾(M7≥)下基层;人行道采用生态砖路面,路面结构总厚度43cm:6cm厚生态砖面层;2c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15cm厚C20透水混凝土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垫层。
①面层面层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和集料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两层沥青层之间设置粘层,粘层沥青采用快裂阳离子专用改性乳化沥青,洒布数量L/m2。
透层沥青采用乳化沥青,对稳定碎石的透入深度不宜小于5mm,沥青用量建议为,洒布数量宜通过现场实验确定;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沥青用量建议为。
路面基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网格尺寸为15mmx15mm,纵横向极限拉力≥80KN/M,伸长率≤3%。
②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水泥剂量建议采用4-6%,基层混合料拌合前应首先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及有关试验,以确定混合料中的最佳含水量和水泥、石料的合适用量,并通过监理和业主同意后实施。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压实度≥98%,上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下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骨架密实型碎石级配组成:③人行道及路缘石 人行道采用生态砖铺面,生态砖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 ,C20混凝土基层,级配碎石垫层,压实度不低于95%。
平面石、立缘石、平缘石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路缘石产品和安装应满足《混凝土路缘石》JC899-2002和相关规范、标准的质量要求。
5、工程管线综合 本次设计道路管线自西向东依次为:燃气管道、弱电管道、照明电缆、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照明电缆、电力管道、给水管道;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热力管道让雨污水管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的原则。
五、道路排水1、排水体制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2、雨水排水方向及管径 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东侧道路非机动车道下,管道中线距道路中线米,雨水以四号路为界,分段于收集与四号路交汇处,接入区河。
管径D600-1000mm 。
3、污水排水方向及管径 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下,管道中线距道路中线米,自北向南收集,接入五号路污水管道,最终接入污水处理厂。
管径D500-600mm。
4、雨水设计采用南阳市暴雨强度公式:i=+/(t+ (mm/min)雨水流量公式: Q=167i ΨF (L/s)其中:i---设计降雨强度(mm/min)t---设计降雨历时(min)Q---设计雨水流量(L/s)Ψ--径流系数,取 F--设计汇水面积(104m2)Tm---设计重现期,取2年(1)敷设位置、管材及管径管道单侧敷设,管中距道路中心线4米;管道采用HDPE 管,质量应符合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行业标准及本地区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
(2)管道基础、接口及埋深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厚度30厘米。
≤H(管顶覆土)≤米时采用120°砂石基础,≤H(管顶覆土)≤米采用150°砂石基础,≤H(管顶覆土)≤米采用180°砂石基础,≤H(管顶覆土)≤米(III级管)采用180°砂石基础;(3)构筑物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口,雨水口深,下设沉泥槽,参见标准图06MS201-8-10。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300mm,坡度,坡向对应检查井。
交叉口处、凹竖曲线处雨水口应置于路面最低处。
雨水口箅子采用重型球墨铸铁箅子,质量应符合《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CJ/T3012-1993)的相应等级的井盖试验荷载要求》。
雨水口框座周围用C30混凝土浇筑,宽度20cm,厚度28cm。
雨水检查井采用砖砌检查井,参见标准图06MS201-3-14、16。
检查井井盖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井盖应有“雨水”标示。
井盖周围用C30混凝土环形浇筑,环宽30cm,厚度28cm。
(4)外接支管检查井向两侧人行道外接雨水支管至道路红线外2m,除注明外管径为dn400mm,坡度,坡向对应检查井。
外接支管管端用砖作临时封闭。
为避免管线的交叉打架,支管与主管的连接采用管顶平接。
本设计原则按每间隔一个检查井外接支管,结合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并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调整。
5、污水设计(1)敷设位置、管材及管径管道单侧敷设,管中距道路中心线米;管道采用HDPE 管,管顶覆土小于米的路段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大于米的路段采用III级管,质量应符合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行业标准及本地区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
(2)管道基础、接口及埋深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厚度30厘米。
≤H(管顶覆土)≤米时采用120°砂石基础,≤H(管顶覆土)≤米采用150°砂石基础,≤H(管顶覆土)≤米采用180°砂石基础,≤H(管顶覆土)≤米(III级管)采用180°砂石基础;(3)构筑物污水检查井采用盖板式砖砌圆形检查井,参见标准图06MS201-3-20。
检查井井盖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质量应《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CJ/T3012-1993)。
井盖应有“污水”标示。
井盖周围用C30混凝土环形浇筑,环宽30cm,厚度28cm。
(4)外接支管检查井向两侧人行道外接污水支管至道路红线外2m,除注明外管径为dn400mm,与干管连接采用管顶平接,坡度,坡向对应检查井。
外接支管管端用砖作临时封闭。
本设计原则按每间隔一个检查井外接支管,结合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并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调整。
6、雨污水管道施工及验收(1)沟槽开挖及管道基础①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按管道外径加~计算。
②沟槽土方用机械开挖时,保留土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
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其深度在以内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在以上者可换填最大粒径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碎石,并整平夯实。
③开槽施工,如遇软性淤泥、人工填土等时,应清除至较好地基,超挖部分做回填砂砾石处理,密实度应达到95%。
④开槽达到设计高程后,应会同有关方面验槽。
(2)沟槽支撑沟槽支撑应根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开槽断面、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支撑的材料可选用钢材、木材或钢材木材混合使用。
(3)管道严密性试验雨污水管道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
先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
试验允许漏水量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规定。
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抽样选取,带井试验。
(4)沟槽回填雨污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沟槽应及时回填。
①雨水管道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的接缝水泥砂浆强度不应小于mm2。
②雨污水管道用中粗砂回填沟槽,若为同槽施工,第一次回填厚度为较高管顶以上15cm以下,确保管底振动密实后,其它再按规范要求分层振实,填至较高管顶上50cm,如距离路床顶不超过80cm,直接用砂砾石回填至路床顶;如距离路床顶超过80cm,可先回填50cm砂砾石,再回填素土至路床顶。
③检查井井室周围50cm 宽范围内用砂砾石回填至稳定砂基层底。
④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回填土方时应注意合理组织施工,及时回填。
如天气条件不允许,回填土方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需要采用砂砾石回填时,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同意。
管道各部位回填压实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有关要求。
(5)检查井及雨水口①污水检查井内、外壁及雨水检查井内壁、雨水口内壁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20mm,抹至检查井顶部;遇地下水时,雨水检查井井壁外壁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20mm,抹至地下水位以上50cm。
检查井盖板、井盖安装时加1:2防水水泥砂浆座浆及抹三角灰。
②雨水口井圈表面高程应比该处道路路面低30mm,并与附近路面接顺。
(6)其他①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预处理,工业废水排放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有关要求后,方可接入本次设计污水管道。
②建议新建单位或街坊内部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已建单位或街坊内部现状为雨、污合流的限期改造,保证雨、污水顺利排放。
③外接支管接入时,施工方应避免错接、乱接。
六、给水工程给水水源来自市政给水,引入DN300(HDPE管);室外消火栓系统与供水系统共用低压供水管网。
市政供水管道选用给水用PE100级,高密聚乙烯(HDPE)管材,压力等级,热熔连接,严禁不同厂家管材、管件混接,管件与管材应采用同一厂家产品,并按相应厂家规定的温度、持续时间等参数确定热合时间,保证热合质量,按该型号管材的安装技术规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