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呼衰的护理查房
T(时间控制)模式
1.呼吸完全有呼吸机决定 2.呼吸周期完全由呼吸机决定 3.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的患者
S/T(自主呼吸予时间 控制自动切换)模式
• 在自主呼吸时以S模式进行
• 在所设定时间内无自主呼吸则行强制通气
鼻面罩的选择 在使用前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让患者试戴。鼻 面罩与面部吻合良好,四头带或固定带松紧适宜, 以鼻面罩不漏气为准。若患者面颊部极度消瘦出 现漏气,可在漏气处垫块小纱布。不可让患者有 过强的压迫感,在易摩擦部位用凡士林薄涂保护 皮肤或用无菌透明敷贴保护,避免压伤和擦伤面 部皮肤。如出现破溃,可用金霉素眼膏或百多邦 软膏外涂,注重保持局部清洁,定时换药,防止 继发感染。
撤机与拔管 选择充分休息后进行。撤机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呼 吸情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插管内吸氧
血气分析检查
拔除气管插管
无创辅助呼吸
插管内吸氧后每5分钟、10分钟、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吸氧后至少30分钟遵医嘱行血气分析。
确认拔管步骤: 1.先用一根吸痰管吸净气道及口腔内分泌 物; 2.松掉气囊内压力,松解牙垫固定带; 3.更换一根新的吸痰管插入气道深部,嘱 病人深吸一口气,一边做气管内吸引, 一边随气管插管一起拔除; 4.拔出后,继续吸引口咽部的分泌物; 5.立即给予吸氧或无创辅助通气。
与炎症有关
03
04
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2.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 3.气道通畅,痰能咳出,痰鸣音消失 4.活动无耐力减轻或消失 5.营养状况好转
主要护理措施
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高浓度氧,雾化吸入,吸痰
2.加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痰,促进痰液排除,加强气 道护理 3.若经口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模式和参数 不变,保持呼吸管道固定及通畅 4.无创辅助呼吸时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并及时更换体位,常 取半卧位,借助重力作用使隔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 改善呼吸困难
拔管后的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 2.密切观察呼吸是否通畅,有无 缺氧、呼吸困难、紫绀等; 3.呼吸道的管理:翻身拍背、雾 化等; 4.呼吸机的终末处理。
spo2 呼吸 心率
血压 气道 管理
神志
无创呼吸机的 使用与护理
适应证
目前尚没有明确统一的 临床应用指征。据文献报道 NIPPV(无创通气)可以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 衰竭, 如:Ⅰ型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症等),手术后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辅助 脱机或拔管后的呼吸衰竭加重,哮喘,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胸廓疾病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征,呼吸康复治疗等。
02-03
15:23患者今下午在 局麻下行右锁骨下静 脉穿刺置管术
02-04
患者神志转清 ,体 温最高38.6℃
诊疗过程
02-05
插管内吸氧下SPO2 最低降至84%, 38.8℃,患者自主呼 吸模式下SPO2能维持 在90%以上,呼吸1420次/分 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02-08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 创辅助呼吸,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 时再次气管插管 呼吸18-32次/分,呼吸费力,神志清楚, 两肺呼吸音粗,低蛋白,医嘱予输注白 蛋白同时利尿,三日未大便,予灌肠。
使用呼吸机病人 的护理
呼吸机的分类:有创和无创
• 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插管或气管
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 的机械通气。
• 无创机械通气:不需要插管或气
管切开等侵入性的方式,而是使 用面罩进行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目的
1. 改善通气功能。 2. 改善换气功能。 3. 减少呼吸功耗。
有创呼吸的护理
2
0
1
7
ICU一月份护理查房
Ⅰ型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汇报人:王娟
1
了解呼吸衰竭定义、 病因、分类 熟悉呼吸衰竭(Ⅰ型) 临床表现、氧疗原则
查房 目的
2
3 4
掌握氧疗的护理、呼吸 功能训练、有效咳痰方 法
掌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 护理
一、定 义
通气障碍 COPD 等病因
或
低氧血症和(或) 高碳酸血症
病理生理 紊乱的综合征
诊疗过程
入院时
神志昏迷,呼吸急促, 30次/分左右,口唇紫 绀,SPO2 80% 给予心电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 (SIMV+模式,Vt 400ml,f 18bpm, PEEP 5cmH2O,FiO2 100%),甲强 龙抗炎,头孢西丁抗感染等治疗。 导管留置深度13cm,回抽血液通畅,肝素生 理盐水冲洗封管,用固定器固定导管,并将 固定器缝合于皮下固定,覆盖敷料。穿刺过 程顺利,无异常情况发生。 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入镇痛镇 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模 式,Vt 400ml,f 18bpm,PEEP 5cmH2O),暂给予少量肠内营养支持,辅 以静脉营养。加用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
三、分 类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缺氧型呼衰/换气障碍型) 特点:PaO2<60mmHg,无CO2潴留 PaCO2 降低或正常 2.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呼衰/通气障碍) 特点:PaO2<60mmHg+PaCO2>50mmHg
6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急性呼衰: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慢性呼衰: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 并发“二氧化碳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 潮式呼吸,严重者还可出现间歇样呼吸
28
主要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换 气功能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 吸道感染,分泌物黏稠 积聚、咳嗽无力有关 体温过高
01
06
活动无耐力 与呼吸肌疲劳、 呼吸困难、氧供与耗氧有关
02
0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水肿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食欲差、呼吸困难, 机体的消耗增加有关
无创通气的禁忌症
心跳呼吸停止. 误吸可能性高
面部创伤∕术后∕畸形
自主呼吸微弱,昏迷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消化道大出血∕穿孔, 严重脑部疾病等)
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流程
安装连接螺纹管及湿化器 连接电源线、氧气源 检查并确认湿化器内水量足够 检查病人的上气道情况并选择适当的鼻罩或鼻面罩 按下开关开机,确认机器运行正常
四、临床表现
6.体征 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 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 血压早期升高,后期下降;心 率多数增快。 部分病人可见视乳头水肿、瞳 孔缩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锥体束征阳性等。
四、临床表现
• 7.辅助检查
• 血气分析:是确定有无呼衰以及进行呼衰分型最有意义的指标
PaO2<60mmHg,pH 正常或降低 • 肺功能检查 • 影像学检查—分析呼衰的原因 X线胸片、胸部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病史汇报
患者于2016年10月左右因胸闷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诊断为“间质性肺 炎”,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体格检查:T 35.8℃,P 108次/分,R 30次/分,BP 99/52mmHg,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神志昏迷,平车推入病房,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畸形,无分泌物,口唇紫绀,气管 插管在位、通畅,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颈软,无强直,无颈静脉怒张,气 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听诊呼吸 音粗,可闻及较多湿啰音, GCS 7分 。 初步诊断:1.间质性肺炎;2.Ⅰ型呼吸衰竭。
S
O
可给予较高浓度吸 氧(FiO2>35%)
病史汇报
患者熊金泉,男性,83岁,已婚,因“气喘十余时,呼吸困难伴意识 不清二小时”于2017年02月03日09时55分由急诊转入我科。患者昨日夜间 22时左右被邻居发现气喘明显,同时摔倒于床边,联系家人到场后发现患 者二便失禁,当时意识清楚,拒绝来院治疗。今晨08时左右家属再次赶到 患者家中,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意识不清,呼之反应差,无法 正确应答,家属立即呼叫120将患者送至我院急诊科。送院途中患者意识不 清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至我院急诊科监测SPO2 43%,立即给予气管插 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查血气分析示:PH 7.35, PO2 35mmHg,PCO2 29mmHg,K+ 3.8mmol/L;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T波异常,电轴重度左偏;查头、胸CT检查示:脑内多 发腔梗;脑萎缩,脑白质变性;所示副鼻窦炎;两肺间质性炎症;心包积 液;所示肝内多发囊肿可能,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有创呼吸的护理
病情观察:如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意识、血气分析 情况等. 充分镇静镇痛: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减少 人机对抗,减少患者氧耗; 镇静的程度:不宜镇静过深, 以能唤醒为度。 做好以下几点 1.人工气道固定、 2.气管内吸痰、 3.人工气道湿化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及时倾倒冷凝水; 3.呼吸机延长管、人工鼻的更 换; 4.口腔护理; 5.床头抬高,放置误吸等; 6.及时评估,尽早撤机。
四、临床表现
4.循环系统症状
• • • 心动过速 严重缺氧和酸中毒: 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并发肺心病时的症状: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 表现
•
脑血管扩张症状:搏动性头痛
四、临床表现
5、消化和泌尿系统 严重呼吸衰竭时可出现 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蛋白 尿、氮质血症等肝肾功能损 害症状,少数出现休克及 DIC等。
• 纤支镜检查
13
动脉血气分析
14
五、治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