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旬刊)2008.03(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进行流失。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呈快速递增态势,已经成了困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特点
1.侵吞手段多种多样,后果严重。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有的企业负责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有的搞恶意串通,暗箱操作,收受贿赂,索取好处。
如国有企业“家族”化、管理层收购、建立“寄生公司”挪用国有资产,挖国企的墙角。
另有的企业负责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国有资产被骗。
2.集体作案增多,国有资产流失形式更具隐蔽性。
国有资产流失形式有许多种,其中最具隐蔽性是集体作案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
这些案犯经集体讨论以发职工加班费、奖金、福利费等形式集体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形式隐蔽更难发现。
3.企业领导干部与不法个体老板相互勾结利用。
从过去的一些经济案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国企领导为谋私利与不法个体老板相互勾结利用、乱投资,共同侵吞转移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流离失所,多年失去监管。
二、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1.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1)政企政资不分。
首先,管理体制不顺,行政管理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不分,造成政企、政资不分,使企业依赖政府生存,资产流失无人问津。
其次,产权关系不明,使政府各部门都争着要当所有者代表,但又对资产的关切度很低,因此,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了。
(2)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其具体表现为:公司管理机制不健全、投资混乱、经营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流动资产管理不严,资金流失数额惊人,在资金管理上,应收帐款催收不及时,产生大量的呆坏帐,资金调动、使用失控,缺乏制约机制,给坏人有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资金损失。
(3)负盈不负亏。
企业亏损是资产流失的主要方面。
企业长期亏损就会资不抵债,给社会带来负担。
当前,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相当大。
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国有企业称为“四负”企业,即:企业负亏、厂长负盈、政府负责、银行负债。
其中企业经营负盈不负亏是一大弊端。
企业亏损了,无人追究责任,政府对厂长没有任何约束力,这种权、责、利不清的状况不可能不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投资决策的失误。
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忽略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收益,在整个国有资产中占很大比重,由于其较难识别,也较难评估,因而现实中尤其是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流失的。
我国有关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其它先进国家相比仍不十分健全,对无形资产管理不到位,也会造成国有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
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账,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帐外。
4.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资产评估基本理论不成熟,理论体系不完善。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评估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薄弱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产评估制度的完善。
市场经济下国有资产,主要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正是通过国有资产在各行业的自由流动实现的,由于评估制度的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国有资产的资产评值,产权界定,经营评审和社会公证,间接的影响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片面的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相应的对策
1.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
当前,要加速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规责任制度,明确企业的责任,规范企业的行为。
其次,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
再次,强化企业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职代会要把资产保值与增值列入重要的议事内容,并通过选举参加监事会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监督活动,逐步创造条件实行民主选举厂长,以便强化对其经营活动的民主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加强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
无论是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还是国有企业自身,在投资时,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拟投资项目进行严密的、科学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充分论证后,再决定是否投资,投向那些项目,以避免投资项目效益低下,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各主要环节及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以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
此外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4.加强国有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
在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评估研究人员应结合社会和市场变化深入探讨和研究新的评估理论和方法,,重视理论的指导性和方法的适用性,要考虑资产特性与评估方法的内在联系,目前尤其要在商标、商誉、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逢锦聚.国有资产流失资料.中国投资理财网.2006.4.
[2]潘明星.国有资产流失.闽南日报.2004.5.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李淑颖[1]解娇娜[2]张娟[3]
([1]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2]河北金融学院会计系;[3]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特点及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特点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3-139-01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