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2第十二章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2第十二章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43
44
UASB反应器的组成
(1)进水配水系统 将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配 到整个反应器,并有水力搅拌功能。 (2)反应区 其中包括污泥床区和污泥悬浮层
区,有机物主要在这里被厌氧菌所分解。
(3)三相分离器 由沉淀区、回流缝和气封组
成,其功能是把沼气、污泥和液体分开。
45
(4)出水系统 其作用是把沉淀区表层处理过的水
19
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产气量(L / L . d )
20
8
有机负荷 产气量
4 3 2 1 0
有机物负荷 (g/L.d)
6 4 2 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温度(℃)
4. pH值
每种微生物可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活动,产酸 细菌对酸碱度不及甲烷细菌敏感,其适宜的pH 值范围较广,在4.5-8.0之间。 产甲烷菌要求环境介质pH值在中性附近,最适 宜pH值为7.0-7.2。 在厌氧法处理废水的应用中,由于产酸和产甲 烷大多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故为了维持平衡, 避免过多的酸积累,常保持反应器内的pH值在 6.5-7.5(最好在6.8-7.2)的范围内。 21
26
1.普通厌氧消化池
普通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消化池 (conventional digester) 消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 或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 由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沼气从顶部排 出。 池径从几米至三、四十米,柱体部分的 高度约为直径的1/2,池底呈圆锥形,以利排 泥。 为使进水与微生物尽快接触,需要一定 的搅拌。常用搅拌方式有三种:(a)池内机械 搅拌;(b)沼气搅拌;(c)循环消化液搅拌。 27
41
42
2) UASB的构造和组成
由图可见,UASB工作 时,废水从反应器底部进入, 与污泥床层的高浓度颗粒污 泥接触,污染物被分解产生 沼气。污水、污泥和沼气一 起向上流动,进入反应器的 上部的三相分离器,完成气、 液、固三相的分离。被分离 的消化气从上部导出,被分 离的污泥则自动滑落到悬浮 污泥层。出水则从澄清区流 出。
通过发酵作用产生挥发性有机酸和醇,往往使处
理构筑物中混合液的pH值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4
一、非产甲烷细菌的分类
发酵细菌群 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5
二、产酸发酵代谢产物的NADH/NAD+调节
非产甲烷细菌中缺乏电子传递体系,因而发酵过程中通过 脱氢作用所产生的“多余”电子,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得以 “释放”,才能保证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 碳水化合物经EMP途径产生的NADH+H+,一般可通过 与一定比例的丙酸、丁酸、乙醇及乳酸等发酵相偶联而得 以氧化为NAD+,从而保证NADH+H+平衡。
(a)通过污泥回流,保持消化池内污泥 浓度较高,一般为10-15g/L,耐冲击能 力强; ( b )消化池的容积负荷较普通消化池高, 中温消化时,一般为 2-l0kgCOD/m 3· d, 水力停留时间比普通消化池大大缩短, 如常温下,普通消化池为 15-30 天,而 接触法小于10天;
35
(c)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
3.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演替 15
第四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学
控制厌氧处理效率的基本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基础因素,包括微生物量 (污泥浓度)、 营养比、混合接触状况、有机负荷等; 另一类是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氧化还 原电位、有毒物质等。 产甲烷细菌是决定厌氧消化效率和成败的主 要微生物,产甲烷阶段是厌氧过程速率的限制步 骤。
气体来实现污泥与基质的充分接触。
(a)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一般平均污泥浓度 为30-40g/L,其中底部污泥床(sludge bed)污泥浓 度60-80g/L,污泥悬浮层(sludge blanket)污泥浓 度5-7g/L;
均匀地 加以收集,排出反应器。
(5)气室 也称集气罩,其作用是收集沼气。 (6)浮渣清除系统 其功能是清除沉淀区液面和气 室表面的浮渣,根据需要设置。 (7)排泥系统 其功能是均匀地排除反应区的剩余
污泥。
46
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基本特点
优点: 有机负荷居第二代反应器之首,水力负荷满足 要求;污泥颗粒化后使反应器对不利条件的抗性增 强;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可以靠反应器内产生的
10
2. 分离产甲烷细菌的基本要点 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制备培养基 往培养基里加还原剂——树脂天青 在无氧条件下分装试管 滚管
11
三、 产甲烷细菌的形态特征
分为杆状、球状、螺旋状和八叠球状四类。 产甲烷细菌均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不定,有 的具有鞭毛。
12
四、产甲烷细菌的营养特征
不同的产甲烷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需碳源是不一样的。在纯 培养条件下,几乎所有的产甲烷细节都能利用H2和CO2 生产甲烷。在厌氧生物处理中,绝大多数产甲烷细菌都能 利用甲醇、甲胺、乙酸,所以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设备中 最为常见。
产甲烷细菌在生活中需要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3
第三节 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态学
24
二、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 厌氧法处理废水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耗能少,运 行费低; ② 污泥产率低; ③ 需要附加营养物质少; ④ 厌氧法处理废水可回收沼气。
25
厌氧反应器
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工艺、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等。 厌氧生物膜法包括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流化床、厌 氧生物转盘等。
30
化粪池
化粪池用于处理来自厕所的粪便污水。广泛 用于不设污水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例如,郊区 的别墅式建筑。 下图是化粪池的一种构造方式。
31
32
2.
厌氧接触法
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 化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
厌 氧 接 触 法 工 艺
动 画
33
厌氧接触法实质上是厌氧活性污泥法, 不需要曝气而需要脱气。 厌氧接触法对悬浮物高的有机废水(如 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很好,悬浮颗粒成为 微生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 淀。 在混合接触池中,要进行适当搅拌以 使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搅拌可以用机械方 法,也可以用泵循环池水。
34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有机物厌氧分解生成甲烷的过程 1)发酵性细菌 (2)产氢产乙酸细菌 (3)同型产乙酸菌 (4) 利用 H2 和 CO2 产甲烷菌( 30% ) (5)分解乙酸的产甲烷菌(70%)
产甲烷化学过程
4H2+C02→CH4+2H20 CH3C00H→CH4+C02
3
第一节 非产甲烷细菌
非产甲烷细菌常称为产酸菌,它们能将有机底物
37
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1)概述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简称 UASB反应器,是由荷兰的G. Lettnga等人 在7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
污泥床反应器内没有人工载体,反应器内微
生物以自身聚集生长,为颗粒污泥状态存在,
一、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
1. 非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底物 2. 非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创造了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 3. 非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了有毒物质 4. 产甲烷细菌为非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了反馈抑制 5. 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维持环境中的适宜pH值
100
相对活性(%)
80 60 40 20 0 4 5 6 7 8 9
pH 值
pH值对产甲烷菌活性的影响
22
5. 搅拌 搅拌可使新鲜有机物与腐熟有机物均匀接触, 加速热传导;均匀地供给细菌以养料;打碎发酵 池液面上的浮渣层,使整个池子处于消化发酵活 跃状态,以提高发酵池的负荷。
23
6. 接种细菌 为了缩短启动时间,可以人为地接种微生物,主 要是接种产甲烷细菌。一般可直接接取城市废水 处理厂污泥消化池中的污泥,亦可取池塘淤泥接 种到消化池中。
因而能达到高生物量和高效高负荷。
38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有圆形、方形、矩
形。小型装置常为圆柱形,底部呈锥形或圆 弧形。
大型装置为便于设置气、液、固三相分离器, 则一般为矩形,高度一般为3-8m,其中污
泥床1-2m,污泥悬浮层2-4m,多用钢结构
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39
UASB反应器示意图
40
产甲烷细菌属于古生菌。可利用H2还原CO2合成CH4,亦 可利用一碳有机化合物和乙酸为底物。
8
一、产甲烷细菌的生理特征
产甲烷细菌是严格专性厌氧菌 产甲烷细菌生长特别缓慢 产甲烷细菌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 产甲烷细菌属于古细菌 产甲烷细菌分离培养比较困难
9
二、产甲烷细菌的分离
1. 分离产甲烷细菌应具备的条件 严格厌氧条件是分离产甲烷细菌的决定性因素。产甲烷细菌 遇氧后会受到抑制,失去活性,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很低, 只有在 -330mV以下才能生长。 培养基中添加还原剂,如Na2S、半胱氨酸。 密封的培养容器气相中也要求无氧,可以向容器里充H2和 CO2比例为70:30。
第十二章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 氧生物处理技术
1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达到废水、污泥 处理及获得沼气过程的统称。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微生物学过程, 根据所含微生物的种属及其反应特征,可分为四 个主要阶段。参与厌氧消化的微生物类群总体上 可分为两大类:非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
2
厌氧处理的基本原理
在35℃和53℃上下可以分别获得较高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