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总复习承载着“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归类整理,系统提高;迁移运用,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我们的复习工作应该对照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合理计划、系统安排,有目的、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高效的复习,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益,力求每一个学生在毕业考试中都达到目标水平。

一、提前规划,明确目标我们学校规定总复习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月,时间这么短,复习任务这么重,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早谋划,心中有目标,做好复习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样会起到事到功倍的作用。

1. 召开会议,明确目标。

学校教研组一般考前两个月组织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要求制定复习目标、计划、写好复习教案。

2.归类整合,简化头绪。

会议之后,备课组成员会坐一起,着手将毕业复习的内容分板块进行归类整合,这样将过去分散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联系起来,明确了各板块的复习内容及重难点,要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附:贾村中心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内容一览表3.毕业年级教研组集体备课,研制总复习方案4.教研组成员分项研制复习教案这样的规划、梳理、分工、合作,使今后的复习工作有条不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这样有序分块的综合复习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层递化,构成纵向“串成线”,横向“连成片”的知识网络。

二、化整为零,落实训练前面讲到我们虽然总复习的时间不长,但平时在教授新课的同时,我们将新课教学与复习有机结合。

这样分散复习师生不易疲劳,且有新鲜感。

比如课内外积累的部份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谚语等等,我们提前印发,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早读课回顾、背诵。

三、激发兴趣,主动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这些都强调了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学中积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把积累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其中将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各阶段语文学习“积累”已经被提到了语文学科教育的政策高度。

的确重视学生的积累进行了有效的分级,可见,语言的积累,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

而总复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担负着这个使命。

因此,总复习的着眼点绝仅仅是为了考试。

我们要把总复习的过程看成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的过程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一)积累的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积累的知识很多,而我们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字词的积累。

2.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3.小学生必背的优秀诗文;4.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

5.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

6.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7.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积累。

(可放在阅读复习一块)(二)积累的方法1.变“被动积累”为“主动建构”,积累时,如果全靠教师,学生只是一味儿被动地接受,教师肯定非常辛苦,学生的收效也不一定好。

所以积累部分的复习我们主要侧重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归类整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

(1)生字归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比较生疏的多音字、音同义不同的同音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字进行归类整理(2)词语的分类整理:在前一阶段的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ABB 式、AABB 式、ABCC 式AABC 式的成语,描写山的成语、水的成语、花的成语、四季的成语、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含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成语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词语数量的积累与分类积累结合。

(3)句子的整理:我们可以把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全部融入其中,并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诚信、激励自己等。

(4)古诗词的整理:描写四季的古诗、描写四季的诗句、表现思乡的诗句、朋友深厚情谊的诗句、送别诗句、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词、边塞诗、托物言志的诗……(5)文学常识的整理:作家、朝代、作品……温馨提示:1.制定计划做事要有计划,今天要完成哪些内容,要让学生明确,做到心中有数,久而久之,有计划地积累会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监督管理小学积累内容很多,肯定会有一些学生有惰性,所以要把自觉与检查相结合,可以分三个环节来检查:家长关、组长关和教师关。

学生自行完成后,可让家长、组长检查,全班交流。

(二)在活动中、竞赛中积累学生将材料整理后,同学间可交换阅读,教师也可安排几节活动课进行考察,对于答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讲解。

活动课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竞赛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1.限时赛——兴奋又刺激(“一分钟读背赛”“五分钟抄默赛”“十分钟练笔赛”)2.接力赛——协作又省力接力读背(词、句、段、诗句)3.分组赛——竞争又激励座位分组、男女分组(提问比赛、答问比赛、朗读对抗赛、背书挑战赛)对于课文背诵部分,要逐一落实。

对于这个内容的复习也不可单一化,学生会厌烦。

我们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班干部协助检查、家长检查。

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默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可以经常性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趣味性地默写比赛。

这样背诵与默写能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四、导中有练,练中有导复习课不能只做大量的练习,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们在复习时一般采用“讲——练——评——结”四环节复习课课堂模式。

把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讲”、“练”、“评”、“结”四个互相衔接的教学环节,讲——精讲;练——练习,要做到学练结合;评——充分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矫正,查漏补缺的评价活动。

结——学习小结。

这样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复习句式的转换之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在导入新课以后可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出示例句:肯定句:这本书是刘敏的。

双重否定句:今天,我非把这道题做出来不可。

1.学生练习。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运用已有的知识先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2.交流总结。

请学生根据例题,思考总结解题的方法。

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能加深肯定,语气更强烈。

一般在肯定句适当的位置加上“不能不、不得不、不可能不、不会不、不可否认、非不可”等双重否定的词就可以了。

反之,则去掉双重否定的词就可以了。

3.“我来当考官”。

请学生出题当考官,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他们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二)再比如,仿写句子。

提醒学生仿写句子要注意两点,一是仿写句子的形式,二是仿写句子的内容。

然后练习,最后总结方法。

(三)渗透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阅读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复习时间短,不可能有时间让学生再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这时最重要的是练习讲评中阅读方法的渗透指导。

1.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渗透“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近反义词换词、词语拆并法、字理分析等理解词语的方法)2.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仔细阅读这段话,谈谈你对以下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这句话?(渗透“抓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全文中心理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理解、反复朗读”等理解句子的方法)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渗透“题目扩展法(如《窃读记》写了林海音小时候每天在放学后到书店去窃读的一段童年往事)、六要素概括法、段意合并法(比如《将相和》分三个部分分别讲了三个小故事,我们就可以把这三个小故事合并在一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法。

4.读了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你有什么启发?此类文章,往往作者都会在结尾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这也正是我们受到的启发,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相关语句来作为自己受到启发的内容。

如果文章没有在结尾处写到,也会在文中其他地方提到,我们也可以利用相关语句作为受到启发的内容,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存在,那么我们也可以看文中角色怎么做事的,如果角色做事成功或者做的好,我们就可以总结,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怎么样才能怎么样。

如果角色做的不好,我们可以总结,我们应该怎么做,否则就会怎么样?5.读了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内容具体谈:全文中心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品质、赞颂的精神、主要事情所蕴含的道理等。

6.一句(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抓课文重点句子并理解其意义的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很快地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节)、中心句(词),一抓住这些句子,理解文章就变得很简单。

7 .说这个句子的含义或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要至少从两方面回答:(1)(字面)表面意思。

(2)结合课文(生活实际)延伸出的深层含义。

8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人物的评价,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四字词语,最好结合文本来回答。

不但要回答是什么样,还要再另外回答个“因为…….”来紧扣文本,这样学生的答案既不显得单薄缺乏说服力,又有理有据,紧扣文本。

五、创设情境,落实口语交际的复习口语交际的复习贵在走向生活,创设情景。

我们在复习口语交际时,可以根据平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实社会、当今世界的时事或现象,创设很多交流情景下进行实在的训练。

让学生敢于交流、交谈、敢于走向生活。

口语交际类型:1.劝说2.谈看法3.询问4.转述5.其他六、习作应在方法点拨、归类修改中求提高作文能力功在平时,复习时不在于写的数量多,应以巧取胜,重在方法的再次点拨上。

所以复习时也只能有选择地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像的作文有选择地写一写,结合作文讲评、赏析时有针对性地对审题、拟题、编写提纲、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点拨。

也可把以前的习作按写人、记事、应用、想象等进行归类,每一类里挑选比较好的两三篇,认真读,反复改,以求提高。

应用文重在强化“格式”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