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

27
•降水强度的等级以24h的总量(mm)来划分。 降水强度的等级以24h的总量(mm)来划分。 降水强度的等级以24h的总量(mm)来划分 小雨:小于10mm 小雪:小于2.5mm 中雨:10-25mm 大雨:25-50mm 暴雨:50-100mm 3.影响因素 3.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等等。 4.降水量的分布 4.降水量的分布。 降水量的分布
2、饱和湿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 、
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气组成的湿空气称为饱和湿空

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气组成的湿空气称为未饱和湿
空气
16
3、露点 、 未饱和的湿空气内水蒸汽的含量保持不变, 即分压力Pv保持不变而温度逐渐降低直至饱 和状态,这时的温度即为对应于Pv的饱和温 度,称为露点 4、 空气湿度 、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 空气湿度可用含湿量 相对湿度 含湿量和相对湿度 含湿量 相对湿度来表示 1)含湿量 ) 1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为含湿量, 常以d表示,单位kg(水蒸气)/kg。
25
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 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 表示方法: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
现次数统计起来,然后, 现次数统计起来,然后,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 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再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 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位的方位线上标出,最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位的方位线上标出,最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6
可见光 0.38~ 0.38~ 0.76µ 0.76µm; 近红外线 0.76~ 0.76~3.0 µm。
7% 45.6% 45.2%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长波 红外线
2.2%
7
太阳辐射与高度角的关系 太阳辐射与高度角的关系
太阳 紫外 可见 红外 光 线 高度 线 角 90o 30o 4% 46% 50% 3% 44% 53% 太阳高度 紫外 可见 红外 线 角 光 线 0.5o 0% 28% 72%
城市和建筑群内的风场对城市微气候和建筑 群局部小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有显著的影响。 群局部小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内产生的局部高速流动 风洞效应: 建筑群内的风场形成取决于建筑的布局, 建筑群内的风场形成取决于建筑的布局,不 当规划产生的风场问题有下列 问题有下列5点 当规划产生的风场问题有下列 点:
季风:造成季节差异, 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
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 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23
24
3.描述风的特征的两个要素: 3.描述风的特征的两个要素: 描述风的特征的两个要素 风向:通常, (1)风向:通常,人们把风吹来的地平方 确定为风的方向。 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 (2)风速: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 m/s来表示 来表示。 以m/s来表示。 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 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 10m 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26
四、降水
1.定义: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进入大气层, 1.定义: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进入大气层, 经过 定义 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 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 2.降水性质 降水性质: 2.降水性质: (1)降水量: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融化 降水量:指降落到地面的雨、 后,未经蒸发或渗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 层厚度;一般以mm表示。 层厚度;一般以mm表示。 mm表示 (2)降水时间:指一次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 降水时间: 持续时间。用h或min来表示。 持续时间。 min来表示。 来表示 (3)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28
中雪:2.5-5.0mm 大雪:5.0-10.0mm 暴雪:10.0mm以上
五、城市微气候
(一)城市微气候的概念 定义: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 定义: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 窗台等特定地点,所形成的风、阳光、辐射、 窗台等特定地点,所形成的风、阳光、辐射、 气温、与湿度等气候条件。 气温、与湿度等气候条件。 特点: 特点: 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风向改变、平均风 )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风向改变、 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 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 ) 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 )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 大气透明度低、 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比郊区低
第四章
绿色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
1
第四章
绿色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
§4-1地球绕日规律及太阳辐射 地球绕日规律及太阳辐射 §4-2室外气候及城市微气候 室外气候及城市微气候 §4-3建筑物选址及节地措施 建筑物选址及节地措施
2
§4-1地球绕日规律及太阳辐射
一、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太阳的位置与日 照的关系 赤纬 :太阳光线 与地球赤道平面 之间的夹角
34
(三)日照与建筑间距的关系
无光照的环境人体内会产 生一种激素——褪黑素 褪黑素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对建筑 的自然采光和居住者的心 理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对 日照的要求不同。
35
需要争取较多日照的建筑物有: 需要争取较多日照的建筑物有: 较多日照的建筑物有 病房、幼儿园、 如,病房、幼儿园、农业用的日光 室等。 室等。 需要避免日照的建筑物有两类: 避免日照的建筑物有两类 需要避免日照的建筑物有两类: 一类是防止室内过热。 一类是防止室内过热。 另一类是避免眩光和防止起化学反应 的建筑。 的建筑。
+23.5° ° -23.5° ° 北回归线
பைடு நூலகம்
赤纬d 赤纬d
南回归线
0° °
0° °
3
南北回归线
4
太阳高度角(β):太阳方向与水平面的 夹角; 太阳方位角(α):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 偏离南向的角度;
β α
5
二、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 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 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 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 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 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W/㎡ I0=1353 W/㎡。 太阳光谱: 太阳光谱:
31
人为影响: 人为热” 人为影响:“人为热” 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 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工业
北京家用空调的普及和车辆的剧增必然导 致近年夏季热岛强度增加。 致近年夏季热岛强度增加。
1983年1月26~27日 年 月 ~ 日
1982年7月 年 月
32
(三)风场
12
3.气温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3时,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 时 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4~5时 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 时
32 30 28 温 (℃ 度℃ ) 26 24 22 20 1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间 (小 时 ) 小
21
大气环流
赤道得到太阳辐射大于长波辐射散热, 赤道得到太阳辐射大于长波辐射散热, 极地正相反。 极地正相反。地表温度不同是大气环流 的动因, 的动因,风的流动促进了地球各地能量 的平衡。 的平衡。
22
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 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 期
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 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 庭院风、 风、庭院风、巷道风等
太阳高度角越高,紫外线及可见光成分越 太阳高度角越高, 红外线则相反。 多;红外线则相反。
8
三、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 散射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 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 可以忽略。
所谓太阳总辐射强度一般仅包括前两部分
17
2)、相对湿度(饱和度) )、相对湿度(饱和度) )、相对湿度 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Pv,与同一温度、 同样总压力的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Ps 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以φ表示
Pv ρv ϕ = ≈ ( Ps ≤ P ) Ps ρ ′′
d的与 的关系 的与φ的关系 的与
mv Mvn v pv ϕp s d= = = 0.622 = 0.622 ma M a n a pa p − ϕp s
33
1)冬季住区内的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 ) 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加 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加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造成夏季建筑的自 )由于建筑物的遮挡,造成夏季建筑的自 然通风不良 3)建筑区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气 )建筑区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气 体污染物无法有效排出 4)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 旋风区域, 积聚落叶、 )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 容易积聚落叶 废纸、 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5)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 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 )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 影响热舒适
13
气温的日较差: 气温的日较差: 定义:一天当中, 定义: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之差。 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较差: 气温的年较差: 定义: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 定义:一年中, 均气温差。 均气温差。 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地理纬度、海陆分布等。 地理纬度、海陆分布等。
18
3)湿度的日变化及影响因素 ) 日变化 相对湿度与气温变化反向
影响因素 地面性质 水体分布 季节 阴晴
19
年变化: 变化:
20
三、风 1.定义: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 1.定义: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 定义 大气压差 平方向的运动。 平方向的运动。 地表增温不同引起大气压差为主要原因 地表增温不同引起大气压差为主要原因 2.风的分类: 2.风的分类: 风的分类 (1)大气环流 (2)地方风 (3)季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