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二热力环流
【考点解析】
1.热力环流及成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而定,一般海风开始于上午11时,到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时左右转为陆风。
⑵山谷风环流
(3)城市风环流
3.注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考查的形式:
①下垫面性质
②时间
③风向
④应用
【强化训练】
1.(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13山东基本能力)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2.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图5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l、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回答3~4题:
3.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8:30—9:30 B.11:00--12:00
C.14:00--15:00 D.22:00--23:00
4.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2011福建省质检】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
图13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14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
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9分)
微专题二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2.A
【解析】图中南北、东西虚线有相交点,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交叉点,故排除C和D选项;城市轮廓南北短东西长,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长短之分,水平距离较短的应为南北气温曲线。
3.D
4.A
5.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河谷地形;夜间山坡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气压升高;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