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是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县环境办根据省市县统一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合理推进、紧抓落实,把村庄环境整治这项惠及民生的工程落到实处。
从2011年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以来,我县已完成了1031个村庄整治任务(X个已通过省市验收),为我县打造“美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切实强化组织保障
2011年,我县迅速成立了县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整治办设在住建局。
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我县调整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夏苏明为组长、农工部、住建局等24个县直单位、11个乡镇为成员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在县农工部设置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专用车辆,拨付专用经费,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联络员和信息员。
县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工作,今年多次派出考察组赴外地取经,积极探索环境整治新思路,全力构建我县村庄环境整治新体系。
(二)全面加强资金整合
充分利用各种资金渠道,多方筹措,形成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从2011年开始,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累计投入整合资金万元。
一是整合省政府专项奖补资金;二是整合县财政配套资金,三是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运行资金和扶贫公益性岗位资金。
各乡镇通过县领导挂钩、结对帮扶等措施,积极帮助重点村庄解决资金和技术困难。
(三)严格落实督查考核
我县始终坚持督查工作不放松,一是建章立制。
县整治办建立月度追踪、季度通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暗访等督查检查制度,二是明确考核重点。
对照省市考核办法,逐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的办法,加强对乡镇环境整治的目标考核,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到全县“三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现场督查。
县领导多次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会办,对整治不达标的事项限期整改,并通报相关负责人,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机制。
(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坚持边整治、边探索长效管理办法。
2014年7月19日我县组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护队伍,各乡镇结合管护队伍,采用定责、定岗、定酬的“三定”管理,按照“村庄有人扫、垃圾有人运、沟河有人清、绿化有人护、路桥有人管”的要求,逐步立了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
同时我
县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省级补助资金、省村庄环境整治资金、扶贫公益性岗位2096.8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农户人员的工资、购置垃圾清运车240辆,购置脚踩三轮车1155辆,配备其它必要的保洁工具,保障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顺利建立。
各自然村在村内显著位置张贴了长效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明确管护人员,确保整治成果的延续。
通过长效措施的建立完善,有力地巩固了村庄环境整治成果,防止了因回潮现象造成的资金投入浪费。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引导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营造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在全县开展有奖征文活动。
多措并举宣传村庄环境整治,结合农村实际,通过制做宣传手册,张贴宣传图片,刷写宣传标语,着重宣传村庄环境整治内容。
编印1000余册工作宣传手册,发放到所有乡镇、整治村。
通过四年来的努力,我县累计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6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86个,环境整治村851个;新建村庄道路X公里、垃圾箱(池)近个、公厕X座,新增村内绿化X万平方米,清除乱堆乱放X万处、乱搭乱建X平方米、建
筑物立面出新X万平方米。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县村庄环境综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长效机制建立不到位,出现反弹现象。
大部分乡镇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初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但部分乡镇行动迟缓,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只是突击整治,存在应付验收的思想,没有将长效管理机制和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有的乡镇整治的自然村因为长效机制建立不到位,仍然存在“脏、乱、差”的问题。
(二)长效机制建立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管护效果难维持。
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截至2013年底,我县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市验收488个自然村,已通过验收的村庄长效管理费用需4880万元(如果按一村10万元测算)。
今年我县共有543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资金需求量更为巨大,由于省、市奖补资金有限,我县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压力巨大。
整治后的村庄需要保洁人员进行长效管护,由于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环境整治的管护效果难以维持。
(三)按“六整治、六提升”,“三整治、一保障”的要
求,环境整治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
目前我县所有乡镇仅围绕道路两侧和视线范围内村庄的生活垃圾、河道沟塘、乱堆乱放、露天粪坑等基本的整治内容开展整治工作,总体上整治标准不高,星级村庄整治少。
如果按照“六整治、六提升”,“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加大资金拨付力度,我县环境整治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
三、建议
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长抓不懈。
今后,围绕省市部署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为确保完成我县整治目标任务,特建议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垃圾清运处置设施设备。
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浩大,后期的长效管理预计我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虽经县政府多方筹措拨付资金并给予政策扶持,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希望省村庄环境整治办按时拨付省级引导资金,并加大对苏北地区支持力度,提高整治村的拨付标准。
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资金链,给每个乡镇配备垃圾清运处置设施设备。
(二)组建长效管护队伍,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集中整治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
要组建长效管护队伍,每个乡镇按人口比例配足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配备垃圾清运三轮车,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
对整治后的村庄进行长效动态管护,避免出现整治反弹;二是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加大对长效机制建设的督查、考核和资金投入,注重后续的管护。
每个乡镇动员村民广泛参与,宣传引导,更好的巩固整治成果。
(三)整合多方资源,提升整治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建议整合省、市财奖补资金;二是县、乡要根据财力情况,在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环境整治;三是要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账户,重视社会力量的运用,多方筹措环卫经费,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办法,向社会募捐,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提升整治标准,为我县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努力把村庄环境整治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为建设“美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