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偷东西。
老禅师知道小偷在屋里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从容走进屋里,看见小偷躲在门后,便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并平静地说道:“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禅师感慨地说:“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在夜晚的前程。
”第二天早上,老禅师一睁开眼睛,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
老禅师感性极了:“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我们不禁被老禅师那博大、宽容的慈善之心深深折服,也为小偷得到“一轮明月”心灵被感化而高兴、庆幸。
这就是宽容的无限力量、无穷魅力。
在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
学生是个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
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
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该规劝的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就诚心谅解。
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教师,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心灵。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允许青年犯错误!”何况处于成长之中,处于蒙昧无知的孩子呢?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对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教育中多一些宽容,就是多一些自由,多一些轻松和愉悦,也多一些创造.。
当然,宽容不是一种无原则的纵容,不是漠视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宽容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去包容、去化解、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