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福利的重要性讲解摘要:福利作为企业激励员工与约束员工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根据调查,员工最关心的是养老和住房福利。
对于福利有这样的基本观点。
员工福利是除了员工薪资以外,还可享有的利益及服务,可能是金钱给付、保险、休假及企业提供服务等。
有些是和工作有关,有些是和生活有关,但不同于薪资、绩效与职务之间直接相关。
虽然薪资福利是求才留才的重要因素,对企业而言,如同刀之两刃,往往徘徊于提供福利和节省支出两难之间,取得妥适的平衡点,应是规划员工福利的重要关键。
员工的需求常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员工的年龄、性别及家属的数目。
员工既然能够掌握自己的福利措施分配权,即可以配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福利,这种组织所提供的自我控制,对员工的确有激励作用,同时也可润滑员工和组织的对立关系。
此外员工因为得到较多的控制权,士气也会有所提升。
但是,企业也不能的盲目的设置福利项目,盲目的送福利。
因为一旦盲目的送福利,那把双刃刀的反面就会凸显,那时候就会适得其反,产生不良的反应。
因此,企业在员工福利这方面要把握好,对员工福利的重要性要深入研究。
才能运用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企业、员工、福利、盲目、双刃刀众所周知,福利是企业激励员工与约束员工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
因此,对于员工福利的研究,就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
只有做好员工福利的重要性研究,才能够取其利益,避其弊端,真正把握好企业,使企业和员工收到最好的效应,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福利和福利的类别等。
福利类别分为经济性福利、非经济性福利和保险福利三种。
其中经济性福利包括:额外收入、超时加班费、住房性补助、交通补助、饮食补助、教育培训性福利、医疗保险性福利、带薪节假日、文化性福利、金融性福利、服装津贴等;非经济性福利包括:咨询性福利、保护性福利、工作环境保护等;保险福利则包括:员工意外伤害保险、员工失业保险、员工养老保险、员工住院保险、员工个人财产保险等。
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等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名员工处于较低的岗位工资时,他会积极表现,努力工作。
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岗位绩效,另一方面争取更高的岗位级别。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体验到由于晋升和加薪所带来的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工作。
这是任何企业应该尊重的客观事实。
不同公司对采取何种薪酬体系(体系也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存在许多差异,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固定部分和动态部分,在实施岗位工资制的企业里,根据岗位等级确定的岗位工资,属于动态部分。
二者共同构成了影响和激励员工的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包括:津贴、保险、房贴、教育训练、其他福利等等。
据专家分析,在企业薪酬中,固定成分的比重占到薪酬总额的60%时,薪酬体系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如果固定成分降到薪酬总额的40%时,薪酬体系会产生强大的激励效果;不过,固定成分的比重再降低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谓高弹性薪酬,就是在兼顾公平、公正、合法的前提下,适当拉开差距,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实现薪酬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加大内部分配浮动比例,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同时丰富物质奖励手段,增强激励效应,将员工的收入与业绩挂钩,促进内部良性竞争,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激发出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
摘要: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的建设很重要,却往往忽视了礼品、福利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国有句老话叫做“礼轻情义重”,因为礼品的价值往往是不透明的,这就让员工很难准确地用金钱计算自身的价值。
于是,简单的用工与被用工之间往往多了一层情,很多企业口号里总有“用情留人”却往往只浮于口号,忽略了员工节日福利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给员工鼓励的四个注意事项。
关键词:员工/福利/节日福利品/注意事项一个常年没有福利品的企业,员工工资级别差距很大,而且都有一定神秘感,在员工的眼里就只有硬性数目的工资,个人价值,个人在企业里的地位和领导的赏识程度都直接跟工资数目打上一一对应关系,一旦工资降了,员工的全部工作激情,凝聚力,团队合作,个人情绪全部都降到冰点,工资升了,员工眼中就盯着一个更高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用钱来衡量,员工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冰冷的竞争,更严重的是,领导与下属之间的阶级矛盾苦大仇深。
而一旦有些福利品,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礼轻情义重”,因为礼品的价值往往是不透明的,这就让员工很难准确地用金钱计算自身的价值。
于是,简单的用工与被用工之间往往多了一层情,很多企业口号里总有“用情留人”却往往只浮于口号,忽略了员工节日福利的重要性。
另外,节日福利品往往还是一剂破除阶级界限的良方,很多企业都提领导与下属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试问,如何打成一片?工资差别,地位差别,办公室差别,连吃饭也有个差别,关系差别就更不用说了:工作关系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就是来个民主讨论,可到了最后不还是领导来个肯定与否定的决策吗,所以打成一片最多是一句口号或者是个愿望,根本就无法落地成现实的东西。
但如果发放福利品,领导和下属的福利品就完全一样了(除非企业要坚决把这种阶级差别执行到底,领导和普通职员的福利品也有所区分)这一天,大家在节日的祥和欢乐气氛中享受平等的待遇,在说说笑笑中拉近了领导和普通职员的距离。
荣誉感和凝聚力。
每个员工都不可避免的有三个圈,同事一个圈,朋友一个圈,亲戚家人一个圈,平日里生活上,跟亲戚朋友谈起来,“我们公司又发福利品了”,哇,你们公司真好,真有钱,效益不错,领导有魄力,你们公司在行业里是第一位吧?羡慕之情洋溢于表,而你的同事则在一面极力抑制着兴奋,努力谦虚、保持低调再低调的表情下高兴地接受着亲朋好友对他公司和他本人的恭维,在保障了企业宣传的同时。
也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虽然,可能这些福利品加起来也就30元不到,2-3个小时的工资。
福利品好处多多,这里就不能一一赘述,但选福利品最好还是有个讲究,一个好的福利品不但能做到锦上添花还能引导一种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文化。
比如:一个身处高端写字楼的企业,节日到了,发了一大堆干货水产,酱油味精,再外加几大箱水果,一看,没牌子,垃圾货,再看味道不正,颜色灰暗,心理一咯噔,搬得几身臭汗,可平时一星期加起来做不到三顿饭,搬回去放在家里烂掉坏掉,同时这些日用品价格再透明不过,搬累了歇在电梯里就开始估算价值了,二三如六,三三赶九,哎呀,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就百八十块钱,拿回家也只是放一段然后再费点时间清理掉,一没使用价值,二没收藏价值,倒是有锻炼身体的价值,算了算了,“小李,这两箱水果你要不要,放假我要出外一趟,放在家里都坏了”,“不要不要,我自己的还想送人呢。
”这样一送,钱去了,人忙了,管理层死了不少脑细胞,员工死了不少运动细胞外加几个脑细胞,效果呢,没多大感觉。
最多也就是:哎,我们企业送了一堆烂东西,我都懒得搬,丢了,亲戚朋友无语,不知道是该说企业太有钱了还是说员工太骄奢了。
与之相反的是,一家规模不大,效益中上的企业,他们的口号是“爱生活、爱工作”提倡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是主人公精神。
端午来了,他们给员工男性每人发了一套勃兰匠记园林工具,一提粽子,女性每人发了一套艾铂赫刀具也外加一提粽子,送出礼物的时候,领导一脸狡猾的笑意加上一句,希望小小的礼物对你有用。
中秋来了,福利有了点简单改变,男性每人一套勃兰匠记家用工具和一箱红枣,女性每人一套艾铂赫锅具和一箱红枣,半年下来,发现变了,售后服务出差数量减少了,小问题小麻烦销售人员倒腾几下现场解决,不需要售后服务委委屈屈听了一通电话然后搭上差旅费赶到现场。
一般办事人员牢骚也少了,不再指着这是谁谁的事情,他不弄好我怎么做,我不做这种事之类的,拉磨子,打太极现象明显减少,员工交流多了,兴趣层次接近了,凝聚力强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句话,动手能力强了,自我解决意识上去了。
什么原因呢?一调查发现:勃兰匠记、艾铂赫都是德国名牌,追溯渊源还颇有贵族血统,拥有一套自然大显身份,好东西总要显露下,于是,男性职员买回两盘花也回家侍弄侍弄,__修修水管,搞搞冰箱,开始拿在手上还只是为了拿在手上让人看,后来就真就有了些门道,多了些心得。
休息天睡懒觉的少了,回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不管老婆在厨房卫生间里忙得叮当响的人少了,进门就扑在网海遨游的人也少了,而女性呢,要让刀在手上多摆弄下,菜的花样自然多了,因为花了些心思,味道自然也大有提高,于是,家庭关系也得到改善。
培养兴趣,健康生活,协调关系,锻炼能力,一举数得。
比较下来,会发现,送福利还得有几项注意1、忌不相干首先要看自己需要一群什么样的人,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动手文化,狼文化,很多企业组织登、户外锻炼什么的很好,只是因为过分占用家庭生活时间,同时组织起来麻烦,费用不低,所以总不能长期组织,所以送些新奇的家用工具,运动工具什么的就很有帮助。
几个节日下来,一套工具齐了,意识效果也就慢慢出来了。
如果,不考虑这一层,胡乱送一气,也许能得个有情有义的好名声,但毕竟效果大打折扣,送的东西再多也没培养到什么。
2、忌档次不匹配如果,员工普遍收入都不错,你送个几元十几元的地摊货,那也肯定被丢在一边,甚至都不愿意拿回家,更别谈他们会用,那所有的力气都白费了,还不如不送。
所以,档次一定要匹配,最好是档次比生活层次略高一点点,这样,员工就有更多向往,员工觉得“噢”原来大家的品位都比我高啊,我跟他们在一起不错,而且我要多努力。
3、忌过量或过分少量礼不需要太多,太复杂,送东西本来就是个心意,送得别人一次拿不了,还费神费事地想怎么处理,那就在增加负担的同时减少了喜悦。
所以,贵精不贵多,2-3件,一次拿回家,值得并且可以兴致高昂地跟老婆、老公或亲朋好友介绍下,甚至演练一番,那自然让别人刮目相看,效果也不言而喻4、忌价格透明中国自古就有句话,情义无价,如果一件礼品价格太透明,实在的中国人不免就盘算他的实际价值,太高了企业吃不消,太低了,效果一下就见底,弄个适得其反,所以,礼品最好是价格不要透明,大家猜肯定是要猜的,如果越猜越神秘,那就皆大欢喜,大家都有面子了,效果自然就再好不过了。
所以,节日礼品、福利品不能总是送那些价格太透明的日用品。
服务千万家企业造福四亿多劳工福利也是一种竞争武器摘要:企业一方面要减少不断上升的员工福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可谓进退两难。
有些企业盲目地开展“福利竞赛”,力求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当或更高的福利水平,并为此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然而,这种福利水平往往既不能反映员工的选择,也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不过,有些企业正在改变这种游戏规则。
最近出现的最佳实践能将每年的福利成本降低10%20%,而保持甚至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同时将这些支出与企业的目标,尤其是人才投资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