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解员的作用及重要性

讲解员的作用及重要性

浅谈讲解员组织能力的作用一个优秀讲解员必须具备充实的专业知识、自如的随机应变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亲和的仪态仪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参观者讲解充分展示纪念馆的内容。

但有时讲解员虽然具备了这些基础,依然会出现参观者在讲解进行过程中,随队人员越来越少,甚至有时会出现中途要求终止讲解的尴尬场面。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观众的态度并不积极,这个原因不能过分强调,更重要的原因是,讲解的内容不符合参观者胃口或讲解员没有有效组织好参观者。

这就要求讲解员有组织好观众的能力,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解员的组织能力,既是讲解员工作能力的体现,也是讲解顺利进行的基础。

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有效的带领、组织好观众进行参观,才能使参观者更有效的参观,毕竟讲解员的任务不是孤芳自赏。

个人根据在讲解员岗位上的学习、讲解经历,总结了几项提高组织能力的方法,还请多多指教。

首先是在讲解正式开始前的准备。

讲解员要主动和参观者进行前期交流,了解对方对时间的要求以及从哪儿来?为什么来?在知道对方的需求、民族、职业、来源地后,我们就可以初步根据对方的要求确定讲解重点,并控制好时间。

这一准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视听疲劳的产生。

比如:铁路党校的学员前来参观,领队要求40分钟内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详细的进行讲解,并且着重为他们讲解铁路部门在革命史中的相关事件,像沪杭甬铁路大罢工、保卫钱塘江大桥、抗美援朝中的火车头五烈士等,在引起学员兴趣的同时,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要积极组织参观者进行参观。

一是在讲解过程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关注参观者的反映,判断他们对参观内容的感受,并及时调整讲解节奏及内容。

二是随机应变,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

如:观众对某件文物或展板特别感兴趣,并停留许久、拍照留念时,我们就要更详细的对该文物进行讲解并适当的等待;当参观者上台触摸仿真人的时候,要及时委婉的阻止等。

三是主动引导,让参观者积极参与,在讲解过程中,随着队伍的移动,经常使用“请大家看这里”、“请往这边走”等引导词是最直接的组织表现,并且要多用提问、设问,甚至自问自答的形式,让参观者主动思考讲解内容,而不是被动接受。

最后一点就是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合,特别是在参观高峰期,团队非常之多,讲解员分身乏术,在带领团队参观的同时,需要其他工作人员配合,组织好在等待的团队。

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日工作中的相互磨合。

对参观者的组织相对专业知识、随机应变、语言表达、仪态仪表来说,是“上层建筑”,在讲解员的日常讲解中,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充分发挥组织参观者的作用,一定会使讲解锦上添花。

提升讲解效果重在讲解技巧随着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观众不断增加,进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在层次结构和参观心理上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代言人,应紧跟时代步伐,在了解、把握当代公众参观心理的基础上,调整讲解技巧,提升讲解效果。

将灌输性讲解转变为引导公众从视觉的教育中获益,带领公众去感受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一、提升讲解效果,应重新审视与公众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改变着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

对于当代公众来说,“博物馆可以是高雅的知识殿堂,也可以是充满趣味的奇妙屋。

”以此我们了解到当今公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即来到博物馆是为休闲而非听课。

因而,讲解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而非学校的任课老师。

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本身就存在,我只不过是把它已经存在的东西表现了出来”。

讲解工作亦是如此。

博物馆汇集珍藏着先人智慧的结晶,利用陈列的空间语言,见证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

展品本身包含者高度浓缩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讲解员的任务就是通过讲解语言再现陈列品的美感,以引领,交流,探讨的方式帮助公众感受展品的外在美,解读展品的深刻内涵。

因而对公众而言,讲解员应是文化引领者的形象。

二、提升艺术类展品讲解效果,应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讲解员的作用就是在视觉的基础上引导公众用心去体验展品,产生共鸣。

而不是不管公众的来源和反映,一味的进行千篇一律的单一乏味的说教式讲解。

所以,讲解员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和一定的审美经验,还要运用一定的讲解技巧。

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应具有着像艺术家一样的思维方式。

自己要首先学会欣赏,了解展品及其作者的风格、特点,要能读懂所讲展品。

如果讲解员本身都不知所讲展品的优劣,那会变成“盲讲”,讲解内容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比如书画展品的讲解,在诸多的博物馆展品讲解中,书画讲解有一定的难度。

如若要生动的讲解书画展品,讲解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术修养。

了解作品的时代及个人风格。

每位书画家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理想、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使用工具与运用笔墨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上必然形成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个人风格也会受到他们共同生活的时代、民族及阶级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需求的影响,从而呈现风格的一致性。

书画讲解可以从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风格入手,对画面的笔墨、构图、线条、色彩、题跋加以解析,辅以展品背后的故事及作者的趣闻轶事,通过多角度的讲解,让书画展品变得更加生动,让观众觉得书画展览不再那么难懂。

又如瓷器艺术品的讲解,不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瓷器都有着很强的艺术性,进入瓷器展馆,最先吸引观众视线的是瓷器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

讲解员应抓住观众的第一感觉从色彩讲起,进而是文饰、造型、窑口、时代特点及用途和制作过程。

每件精美的瓷器陈列品都散发着涓涓的艺术气质,讲解员也应运用艺术的语言来向公众诠释这些国之瑰宝。

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样的讲解语言才有力量、有感染力。

比如,我在讲解到一件祭红釉玉壶春瓶时,面对其红宝石一样耀眼夺目的光泽和典雅的造型,我情不自禁地用“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炙工。

插花应使花羞涩,比画翻嗤画是空”的诗句来形容它的名贵和美丽。

通过诗情画意的讲解,给观众打开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观众由眼入心的去赞叹展品的美,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关于展品的故事让观众从中进一步体会展品的真。

因而瓷器艺术品的讲解应更注重其艺术性,要既有感性认识中的具体形象,又有理性认识中的高度概括性。

三、历史类展览,应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历史类展览内容时间跨度长,事件多且复杂多变,讲解员应采取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的方式,理清讲解思路,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

笔者在讲解青岛市博物馆的古代史展览中深有感触。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和多年讲解经验的积累,发现青岛本身“因海而生,因港而兴”。

青岛古代史的滨海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中原文化的特色点所在,青岛港口发展的历史即是青岛古代史的主线条。

在此基础上,青岛古代史的讲解有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即纵向以滨海特色、港口发展为点,横向穿插其他历史内容,最终向公众表达出来的就是一部完整的青岛古代史。

讲解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如何让静止的展品生动起来,讲解员的责任非常重大。

对展品内涵的深挖掘,讲解技巧的合理运用,讲解员自身的态势语言,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讲解。

讲解员就是弹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公众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当你的演奏获得观众真诚而热烈的掌声时那就证明你的演出成功了!阐述博物馆讲解员中语言应用的重要作用摘要: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为越来越多的人参观博物馆造了机会,作为博物馆与游客之间一道的重要的桥梁,讲解员在接待讲解中语言使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宣传教育工作。

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博物馆讲解员中语言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博物馆讲解员在接待中讲解中应具备的语言素质(一)讲解员需要更深厚的语言功底讲解员在讲解中主要是介绍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使游客对于整个历史过程有直观和大致的了解,使得我们文化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建立过去与现在时代感地联系,使得人们有更好建设我们家乡的愿望,做到这些都需要讲解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技巧。

为了能够使讲解员更好发挥在讲解中的语言作用,必须首先使得讲解员非常了解博物馆的收藏和陈列知识、相关背景等。

在培养这些知识的同时,博物馆要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有计划的推出博物馆的特色展品,针对这些详细陈列出作品的来历,对于作者的制作原因也要详细的分析。

只有对作品深入的了解的过程,才能在接待的过程中更有自信的讲解作品,同时与观众有更多的交流。

再说两代的陈列品的时候,就可说这两个时期的物品来历非常的丰富,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都是观众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讲解员一定要在这种有背景有文化的作品中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演讲的时候滔滔不绝、从容不迫、让展品的形象立再观众的心目中。

(二)要了解我国各地的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我国的文化背景的各有特色,所以讲解员不仅要常常去学习各种行业的知识,还要了解天文、自然和社会等多种书籍。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才能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鉴赏品味。

讲解员其实就是博物馆的钥匙,而它们的语言就是沟通的桥梁,它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延续者,只有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才能更好的向游客宣传文化知识。

(三)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头戏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头戏。

讲解员的讲解应该是宣传博物馆的最有效的方式。

随着现在更多的人对文物收藏与鉴定的热爱,很多观众的欣赏水平都在日益提高,所以许多观众都希望有更多形式的宣传方法,例如,民间团体、企业文化宣传、以博物馆为题材的民间团体、艺术创作等。

博物馆要根据现代的团体要求适时的推出调研和参观的环境,这个时候博物馆可以安排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服务讲解。

博物馆要选择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讲解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沟通,可以采用互相提问的交流方式进行提问或研究,同时也可以让讲解员结合自身的感受讲出真实的感情。

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展品的新动态和新观念。

这种互动方式很强,让更多的人可以对博物馆留下深刻的影响,起到更好的口碑宣传的效果,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和研究,对于我国的博物馆学术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使得博物馆讲解员更努力的去的研究语言应用的方法。

二、讲解员在接待中语言的表达力要不断提高语言是一门技术,是一门沟通心灵的钥匙,是一门综合学问的学科,掌握好语言的技术是讲解员最基本的技术。

讲解员首先要有标准的普通话和语言的规范使用,在语言讲解时声音要洪亮、节奏明确、言简意赅、让人容易记得住。

在讲解每一个物品的时候,都要有丰厚的知识背景,声情并茂的讲解效果,使人们深刻的记住每一个知识点。

语言的基本功都是经过不断的坚持而努力练出来的,在学习时候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自己的不良习惯改掉,才能使发声、用气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讲解工作是一门讲究功夫的艺术,如果一旦讲出非常专业的话语,让人听不懂那就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