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PPT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PPT
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人和动物体内的许多 器官产生影响,如造成肝功能异 常等。体内与 体外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无机砷影响人的染 色体。在服药接触 砷(主要是三价砷)的人群中 发现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靠的流行病学证据 表明,在含砷杀虫剂的生产工业中,呼吸系统 的癌症主要与接触无机砷有关。还有 一些研究 指出,无机砷影响DNA的修复机制。
污染源
年开采量应用量:1 ×104 t 自然与人为向环境排放量大约为5000t/年。 自然过程:岩石风化、火山喷发、海洋中汞的 挥发。
汞的形态:
Hg0
Hg22+
无机态
Hg2+
有机态
图6-1各种形态汞在水中稳定范围
汞及其化合物的挥发性:
元素汞的挥发性较大,不同形态的汞的化合物 都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性。 挥发性:有机汞>无机汞 有机汞中:甲基汞、苯基汞的挥发性最大 无机汞中:HgI2的挥发性最大,HgS的挥发性 最小。 空气中的汞主要来自于汞及其化合物的挥发。 汞化合物的挥发性见表6-1
汞的生物循环
汞的甲基化 汞的毒性及作用原理
含汞废水的处理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砷 (Arsenic)
砷在元素周期表中与磷同族,化学性质与磷 相似。
1、砷在环境中的来源与分布 天然源
以无机砷形态存在于许多矿物中:
黄铁矿FeAsS、雄黄矿As4S4、雌黄矿As2S3 煤中含量较高
砷的本底值 地壳1.5~2mg/kg 土壤:0.2
烃类:甲烷、乙烷、乙烯、丁烷、丁二烯、
芳烃:甲苯、乙苯、多环芳烃
卤代烃:氯代烷烃、卤代烯烃、对氯二苯(防 虫剂)、多氯联苯类 醛、酮类: 甲醛、乙醛、丙酮
醇类、酚类、酸
其它: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主要参考文献
1、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进展,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部 组编,叶常明等编,21世纪的环境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4。 3、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在水体中的迁移以悬浮物和沉积物为主 要载体; 8、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9、生物的不可降解性与可积累性的; 10、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
重金属中毒机理
生物机体中含巯基(-SH)的酶与外来重 金属的反应:
2R S H M R S M S R
1、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环境背景值 岩石圈:0.03 mg/kg 森林土壤:0.029~0.10 mg/kg 耕作土壤:0.03 ~0.07 mg/kg 黏质土壤:0.030 ~0.034 mg/kg 河水:1.0 μg/L 海水:0.3μg/L 大气(0.5 ~ 5)×10-3 μg/m3
CH3Hg+ 除了能束缚到碱基上外,还能直接接 合到核糖上,
所以甲基汞非常容易和蛋白质、 基酸类物质发 生作用。
烷基汞:
脂溶性高、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慢、毒性大、 易在水生生物中富集。 甲基汞作用的靶器官:大脑, 离子态汞作用的靶器官: 元素汞作用的靶器官:大脑和肾。
小结: 汞的存在形态及相互转化
~40mg/kg (污染土壤可达550mg/kg) 海水0.001 ~0.008mg/kg 淡水:
人为源
农药:
砷酸铅、乙酰亚砷酸铜、亚砷酸钠、砷酸钙和 有机砷酸盐;甲胂酸、二次甲胂酸
砷的开采与冶炼: 矿山废水、工厂废水
化石燃料燃烧:
2、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砷的存在形态:
五价砷:砷酸与砷酸盐 H3AsO4 H2AsO4— HAsO42—AsO43— 三价砷:亚砷酸及其盐 H3AsO3 H2AsO3— HAsO32— AsO33—
pH升高,胶体所带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能 力降低,砷的溶解度增大。
砷在环境中的转化模式
砷的甲基化 (Methylation of Arsenic)
H 3 AsO4 H 3 AsO3 CH 3 AsO(OH ) 2
2e
CH 3
C)
3、POPs物质的结构
简称 (俗称)
艾氏剂
化学名称
六氯-六氢-二 亚甲基萘
结构
C12H8Cl6
狄氏剂和异 狄氏剂 (二者互为 异构体) 滴滴涕 六氯-环氧八氢 二亚甲基萘 C12H8Cl6O 二对氯苯基三氯 乙烷(C14H9Cl5)
4、POPs的毒性 1)对免疫系统的毒性 2)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4)致癌作用 5)其他毒性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水俣病:
1953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中枢神经疾病; 1963年 从水俣湾鱼类、贝类中分离中 CH3HgCl结晶,用猫作试验,出现同样症状;
1968年确定附近化工厂生产乙醛排放的汞和甲 基汞造成。 症状:皮肤灼痛、肌肉运动失调、感知障碍、 震颤、听力损失、行走困难、死亡。
汞的甲基 化
1. POPs的特点 1)在所释放和传输的环境中持久性存在;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并对上一营养等级的生 物生成影响; 3)能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 4)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 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
“全球蒸馏效应” “蚱蜢跳效应”
POPs 一般具有毒性,包括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 性、内分泌干扰等。
(酶分子) (金属配合物)
破坏和中断了某些正常的代谢进程,引发 中毒。
重金属中毒的药物解毒的方法 例如:
EDTA、二巯基丙醇
CH 2 (OH )CH (SH )CH 2 (SH )
等对重金属有强烈亲合力,并与之形成 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后排除体外。
一、汞 (Mercury) 1、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4、汞的生物效应
(CH3Hg)2S
(CH3Hg)2S + 2HCl
(CH3)2Hg + HgS
这一过程可使不饱和的甲基金属完全甲基化
一甲基汞可因氯化物浓度和pH值不同而 形成氯化甲基汞或氢氧化甲基汞:
CH3Hg+ + ClCH3HgCl + H2O CH3HgCl CH3HgOH + Cl- + H+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CH3HgCl为主; pH=8,Cl-小于400mg/L时, CH3HgOH为主; pH=8,Cl-大于18000mg/L时(正常海水),
2e 2e 2e
CH 3
CH 3 2 As(OH ) CH 3 3 AsO
CH 3
CH 3 3 As
3、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溶解砷比不 溶性砷毒性高、能是因为前者较易吸收。 可 据报道,摄入As2O3剂量为70~180 mg时, 可使人 致死。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 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 线粒体呼 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已经证明,亚 砷酸盐可减弱线粒体氧化磷酸 化反应,或 使之不能偶联。
环境污染领域中重金属元素一般是指对生 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Hg、Cd、Pb、 Cr、Zn、Cu、Co、Ni、Sn、Ba、Ti
As、Be、Li、Se、B、Al 问题:水俣病、骨痛病分别是由什么引起 的?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1、形态多变; (有机态与无机态、不同 价态、溶解态、沉淀……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
水中砷的形态:
土壤中的砷: 在土壤中砷主要与铁、铝的水合氧化物 胶体结合在一起,砷酸根和亚砷酸根容易被 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也容易与Fe3+、 Al3+、Ca2+形成沉淀。 Fe(OH)3吸附砷的能 力是Al(OH)3的两倍。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与pH对砷的形态的影响: Eh降低、AsO43—逐渐被还原为AsO33—, 溶解度增大
2001年5月23日过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 哥尔摩公约》(简称 POPs公约) ,2004年5月17日正 式生效。有151个国家签署,83个国家批准,是一个 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化公约。 我国已于2001年5月签署了这一公约。并对对其 中的4种POPs(氯丹、灭蚁灵、六氯苯、滴滴涕)的 八种用途申请了5年的特定豁免,以延长其生产和使 用期限。
砷的三种主要生物化学效应 (1)蛋白质的凝固 (2)与辅酶的络合 (3)对ATP合成的抑制
第三节 有机污染
(Organic Pollutant)
概述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1、按毒性 有机无毒物(需氧有机污染物) 有机有毒物 2、生物降解性 易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按性质
5、环境中的POPs
目前,自然环境和生物体都受到POPs的污染. 1)大气及大气颗粒物中的POPs: 存在形式:气态、颗粒物吸附态。 德国:颗粒物吸附状态PCDDs:5-36pgTEQ/m3, 一般城市高于农村。 希腊北部: 颗粒物吸附状态PCDDs平均值为0.52pgTEQ/m3, PCBs平均值0.59pgTEQ/m3. 城市地区PCBs可达242pgTEQ/m3,而半农业地区 为74pgTEQ/m3。
大气
挥发 干、湿尘降, 降水 灌溉 挥发 蒸腾
水、水中生物
溶解 吸附、沉淀
土壤、植物
径流
沉积物
人体内毒物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途径
呼 出 吸 入 摄 入 吸 收
肺和肺泡
胃肠道
皮肤
胆汁
肝 排泄物
(粪)
血液和淋巴系统
骨
脂肪 毒物贮存
肾、膀胱
尿
第二节
重金属元素
(Element of Heavy Metal)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