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案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案


2.直接光解 (1)水环境中光的吸收作用
光吸收 光通过介质后,出射光
强小于入射光强的现象
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有 一部分散射,因而使水 体表面接受的光线除一 部分是直射光外,还有 一部分是散射光,在近 紫外区,散射光要占到 50%以上。
五.光解作用
入射
光程:可以定义为一束光 在水平大气层或水体中所 通过的距离。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二.分配作用
1.分配理论 分配系数 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比值。
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吸着的主要机理
(相似相溶)
I 分配作用 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
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
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溶解度相关。
Ii 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p KH cw
P——溶质的蒸气压; KH——亨利定律常数; CW——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亨利定律有多种表示形式。在不同的表示形式中,由于所使用 的物理量的单位不同,亨利定律常数的数值大小也不相同。
亨利常数的估算:
(1) 一般方法: KH’=Ca/Cw
式中:Ca-有机毒物在空气中的摩尔浓度,mol/m3;KH’—亨利定 律常数的替换形式,无量纲。
I I0 (1 10 l )
αλ ---吸收系数
朗伯定律:光被透明 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 射光的强度无关;在 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 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l---光程 (pathlength of the light);
Ioλ---某波长下入射光的强度 (incident light intensity);
五.光解作用
照射到水体的光既有直接辐射,又有散射辐射,如果水 体深度为D,则单位体积的平均光吸收速率(Iα λ)为:
I a

Id (1 10 ld ) I s (1 10 ls ) D
Idλ---太阳直接辐射光的光强; Isλ ---太阳散射辐射光的光强; ld---太阳直接辐射光的光程; ls---太阳散射光的光程;
如果考虑到吸附作用的影响,则水解速率常数(KH)可写为:

KH=[KN+a w(KA[H+]+KB[OH-])
式中:KN—中性水解速率常数,s=1;
a w—有机化合物溶解态的分数;
KA—酸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L/(mol·s);
KB—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L/(mol·s)。
五.光解作用 1.光解过程的分类
]
KT 水解速率常数。
这里,KT代表水解速率常数,它实际上是某pH条件下的准 一级水解反应速率常数.
只要温度、pH值等反应条件不变,可推出半衰期:
t1/2 = 0.693 / KH 实验表明,水解速率与pH有关。Mabey(梅贝)等把水解 速率归纳为由酸性或碱性催化的和中性的过程,因而水解速 率可表示为:
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烷基卤、酰胺、氨基甲酸脂、 羧酸脂、环氧化物、腈、膦酸酯、磷酸酯、磺酸脂、硫酸脂 等。
四、水解反应
O C OCH3 H2O
O C OH + CH3OH
苯甲酸酯
O
H3 CP
OCH3 H2O
OCH3 磷酸双脂
O
苯甲酸

O
H3C P
OCH3 + CH3OH
OH 磷酸单脂

NH2
表面上看是一种分配机制。
三、挥发作用
挥发作用是有机物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迁移过程。
1. 挥发速率
c
/
t


K
' V
c
K
' V
KV
/Z
c 溶解相中有机毒物的浓度
KV‘ -单位时间混合水体的 挥发速率常数
KV 挥发速率常数 Z 水体的混合深度
三、挥发作用
2. 对于有机毒物挥发速率的预测
C t KV (C p / KH ) / Z KV '(C p / KH ) C 溶解相中有机污染物浓度; KV 挥发速率常数; KV ' 单位时间混合水体的挥发速率常数; Z 水体的混合深度; p 在所研究的水体上面,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压; KH 亨利定律常数; 在许多情况下,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压为零,则可得: C t KV 'C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概述 二、分配作用 三、挥发作用 四、水解作用 五、光解作用 六、生物降解作用
一、概述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两大类:
1.需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
危害:对水生生物无直接毒害,但是降解耗氧,引起水 体缺氧,水质恶化;
使得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增加一些重金属溶解和毒性 增强,特别在河口地段,好氧有机污染物的大量增加, 导致水体E急剧下降,Fe2+、Mn2+、Cr3+等释放出来;
1g Kow = 5.00-0.670 1g (0.05×103/192) = 5.39 则 Kow = 2.46×105
Koc = 0.63×2.46×105 =1.55×105 Kp = 1.55×105[0.2(1-0.85) (0.01)+0.85×0.05]
= 6.63×103
3.生物浓缩因子(BCF) 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为生物浓 缩因子,用BCF(Bioconcentration factor)或KB表示。
厄运从此降临,从1977年开始,当地居民怪病不断,孕妇流 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等频频发生。1987年,该区地面渗 出一种黑色毒液,经监测,其中含有氯仿、三氯酚、二溴甲 烷等多种毒物,对当地的空气、水环境等构成严重危害。后 来胡克公司和当地政府赔偿30多亿美元的健康损失费。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机污 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 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 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2)则根据上述方程
KH P nRT /V RT
KH ' C
C
可以得到:
KH’=KH/(RT)=KH/(8.314T)
式中:T—水的绝对温度,K;R—气体常数。
(3)对于微溶化合物(摩尔分数≤0.02),亨利定律常数的估 算公式为:
KH = psMw/Sw
式中:ps—纯化合物饱和蒸汽压,Pa;Mw—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g/mol;
KH’ = 0.12×2.4×104×99/5 500×293 = 0.18
四、水解反应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作用。在反应 中,化合物的官能团X-和水中的OH-发生交换,整个反应可 表示为:
RX+H 2O
2-溴丁烷
CH3-CH2-CH-CH3 Br
H2O
ROH+HX
2-丁醇
CH3-CH2-CH-CH3 + Br- + H+ OH
反射 ZZ
h
如果规定大气层的 厚度为h,水体的深度 为D,则太阳光的直接 辐射在大气中的光程为:
hsecz 正割
在水体中的光程为:D sec
n sin z
sin
θ
D
折射
n sinz
s in
正弦
n表示折射率( 入射角和折射角)
五.光解作用
单位时间内光的吸收量Iλ可以根据Lambert(朗伯) 定律计算。即:
K p a / w
标化的分配系数(Koc) 为了在类型各异、组分复杂的沉积物中找到可比性。
K oc K p / oc
oc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 分数
K oc

Kp
[0.2(1 f )osc


f
f oc
]
考虑颗粒物粒径的影响
f 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d 50m)
即存在范德华力或氢键、配位键、键等。其吸附等温线是 非线性,并存在着竞争吸附。
2.标化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Kp)
K p a / w
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往 往可用分配系数(Kp)表示:
a, w 分Biblioteka 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质量分数(浓度)
引入(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T a p w
式中: Sw—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 / L; M-有机物的分子量。
上述研究成果可适用于大小8个数量级的溶解度和6个数量级的辛醇—水分配系 数。图3-28
例如,某有机物分子量为19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 若悬浮物中85%为细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其余粗颗粒有 机碳含量为1%,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为0.05 mg / L, 那么,其分配系数(Kp)就可根据方程式计算出:
Sw—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mg/L。
(4)将KH转换为无量纲形式,此时亨利定律常数则为:
KH
'
0.12 pS M W SW T
例如二氯乙烷的蒸汽压为2.4×104pa,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为5500mg / L,可分别计算出亨利定律常数KH或KH’:
KH = 2.4×104×99/5 500 = 432Pa·m3/mol
使得pH降低,酸性增强,金属溶解,酸性增强情况下, 金属Hg容易甲基化;
静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2.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机物):
一般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杀虫剂、塑料、化 妆品、涂料、农药等;
易于生物累积,有致癌作用;
水溶性差,而脂溶性强,易于在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 放大。
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典型案例:20世纪前期,美国在修建 水 电 站 时 , 修 建 了 洛 夫 运 河 。 20 世 纪 40 年 代 干 涸 不 用 , 1942年美国胡克公司购买了这条约100m长的废弃河道,并 作为垃圾和工业废物的填埋场所。11年内填埋了80亿kg的 废物。1953年转给当地教育机构用于开发房地产、盖起了 教学楼和住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