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注意:
•这不是考题,只是粗略的回顾,或者是以前没有考虑到的、认识不够的问题。
第1章人因工程概论(3学时)• 1.1 人因工程发展
• 1.1.1 参考教材
• 1.1.2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 1.1.3 起源与发展
• 1.2 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
• 1.2.1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 1.2.2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 1.2.3 人因工程学的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 1.2.4 人因工程学与工业工程
•请举出2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机学相关的例子;•课桌椅以及快餐店的服务台的宽度和高度为何要这样设计呢?你们认为设计的合理吗?
•论述中国古代对器物精辟的论述与一门完整的学科的区别
第二章(6学时)
• 2.1 人体的运动机制
• 1.1.1 骨骼和关节
• 1.1.2 肌肉
• 2.2 人的作用能力
• 2.2.1 人体能量的产生机制及作业劳动时人体的调节和适应
• 2.2.2 劳动强度与标准
• 2.2.3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 2.3 疲劳
• 2.3.1 疲劳及其特点与分类
• 2.3.2 引起疲劳的原因和疲劳对人体的影响• 2.3.3 疲劳的测定方法
• 2.3.4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抬起重物时的动作分析。
•论述从保证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
•目前的劳动强度计算方法有什么缺点?
利用学习曲线预测作业时间•学习曲线提出了随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件产品制造工时逐渐减少的规律,因此学习曲线一旦
被设定,便可用来预测作业时间。
•例如,某企业生产某产品1000件,工时为每件50h,学习速率为80%。
现准备再生产2500件,求需要多少工时才能完成?
利用学习曲线估计销售价格•由于单件产品的制造工时随着累计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单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也随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如果不考虑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追加订购产品价格总会低于原订购产品的价格,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用学习曲线来预测销售价格或作为决定销售价格的参考。
•例:设甲方向乙方订购以焊接为主的装配件100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20000元。
现需再增加定货1500台,问增加的这1500台销售价格应为多少?•已知:材料比第一次订购时有6000元增为7000元,电镀费400元不变,设备费用1000元不变。
除去上述费用,所剩为影响学习曲线费用。
学习速率90%,希望本次销售获取15%的利润。
第三章(8学时)• 3.1 人体测量
• 3.1.1 人体测量
• 3.1.2 人体测量的结构参数
• 3.1.3 人体测量的功能参数
• 3.1.4 人体数学模型与人体模板
• 3.2 人体的机能特征
• 3.2.1 人的信息接受、传递
• 3.2.2 人的感觉、知觉及主要的心理现象• 3.2.3 人的自然倾向和生物节律
•国标中部分人体尺寸项目的应用场合举例
•P70-71的设备高度与身高的传递关系为什么存在相同的代号(例如12、17都出现2次)?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我们常见的错觉是怎么产生的?
•视觉的运动规律有哪些?有什么应用?仪表刻度盘类型及尺寸选取的原则?
设计露天公用电话亭相关的人机尺寸•主要从满足功能的角度入手,设计与人体尺度有关的电话亭的关键尺寸。
形态可以不过多考虑,参照人体测量数据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步骤完
成,用文字说明每一步你的思考和结论,最终画出相应的设计简图(可以是手绘的透视图)。
•但必须将电话亭中所有与人机有关
的设计尺寸清楚的表示出来,并且
用文字说明你设计的每一个尺寸在
选用相应的人体测量数据时是如何
考虑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第四章(4学时)•4.1 微气候
• 4.1.1 微气候若干条件及相互关系• 4.1.2 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 4.1.3 微气候条件的改善
•4.2 振动和噪声
• 4.2.1 声音与听觉
• 4.2.2 噪声
• 4.2.3 振动
•微气候的综合评价;
•微气候的改善;个体防护与服装热阻值的计算;•声音强度的计算;
第五章(4学时)• 5.1 环境照明与色彩调节
• 5.1.1 环境照明
• 5.1.2 色彩调节
• 5.2 空气污染
• 5.2.1 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5.2.2 空气调节
• 5.3 特殊作业环境
• 5.3.1 高、低温作业
• 5.3.2 异常气压
• 5.3.3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如何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色彩,以及色彩的搭配?
•在车间中如何控制灰尘。
计算
•某一10m2的工作间,均分成10个方格,在各正方格中心测到照度值为:175、125、115、100、115、345、360、255、400、400lx。
试求照度的平均值,并对照度值及照明质量给出评价。
•第六章(6学时)• 6.1 显示器
• 6.1.1 显示器与信息传递
• 6.1.2 视觉显示器
• 6.1.2 听觉显示器
• 6.1.2 触觉显示器
• 6.2 控制器
• 6.2.1 控制器的使用功能
• 6.2.2 控制器的分类与特征分析
• 6.2.3 控制器的设计
• 6.3 控制器与显示器组合
• 6.3.1 控制/显示比
• 6.3.2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兼容性
• 6.4 工具
• 6.4.1 案例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适当类型的显示器;•显示器的设计与布局;
•控制器的设计与选择;
•颜色搭配的清晰度差异。
•展板与图标的设计。
•第七章(2学时)•7.1 作业面
•7.1.1 行为空间
•7.1.2 工作区域
•7.2 座位
•7.2.1 工作台设计
•7.2.2 座椅设计
•7.3 工位布置
•7.3.1 操作者体位要求
•7.3.2 工位器物布置范围
•7.3.3 工位器物布置原则与占位优先权•7.4 工作心理空间
•7.4.1 个人心理空间
•7.4.2 个人领域
•7.4.3 工作空间设计对心理空间的考虑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置。
•水平工作区域与垂直工作区域的设计。
•第八章(6学时)•8.1 人机系统
•8.1.1 人机系统的基本类型
•8.1.2 人机结合方式
•8.1.3 人机界面
•8.2 人-计算机系统设计模型
•8.2.1 用户的基本心理特性;
•8.2.2 用户调查方法和实验方法;•8.2.3 人机界面的用户模型;
•8.2.4 人机界面的评价方法;
•8.3 人机系统分析
•8.3.1 连接分析
•8.3.2 作业分析
•8.3.3 操作顺序图分析
•8.4 人机系统评价
•8.4.1 检查表评价法
•8.4.2 工作环境指数评价法
•8.4.3 海洛德分析评价法
•第九章(4学时)•9.1 事故理论
•9.1.1 事故成因分析
•9.1.2 典型事故模型
•9.1.3 事故控制
•9.2 安全设计
•9.2.1 安全与防护装置设计•9.2.2 其它安全措施
•故障树
•人的可靠性计算
•各种作定性分析的事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