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阅读板块】教学建议与案例赏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阅读板块】教学建议与案例赏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
【读好长句子——分解法】
以《端午粽》为例
第一步 读好叠词、难读的词语。
第二步 将词语变成短语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第三步 读好完整句子。
【“长句改儿童诗法”】
“如果我提着它,走在 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语言运用
(二)
学习能力
审美能力
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
(二)
学习能力
词语
1.【积累语言】
一年级上册教材
一年级下册教材
第一层面:采用“读一读”或 “读一读,记一记”的方式引导学 生积累常用词语,如《日月明》《青 蛙写诗》课后的“读一读”是引导 学生积累生字组成的常用词《大小 多少》课后以“读一读,记一记” 引导学生学习积累数量词。
第一学段(1~2年级)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 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 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 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 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 总量不少于5万字。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阅读板块】 教学建议与案例赏析
提纲-挈领
01.说教材:选文美、结构优 02.说目标:层级拆分,有序推进 03.说策略:新教材阅读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选文“美”
经典
文质兼美
适宜
具有时代性
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
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 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 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
“语文素养”: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 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 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 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中。
“内容主题” “语文素养”
二、说目标
层级拆分,有序推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目标
——《彩虹》
如果 我提着它 走在桥上 把水洒下来 那不就是 我在下雨吗
儿歌 短小精悍,韵律感强
儿童散文、儿童诗 情感丰富 富有张力
2. 目标的呼唤
童话 想象丰富 人物特点鲜明
古诗 意境深远 情感深刻 带有音韵美
3.教师的朗读 范读、引读
【提示式引读——理清层次】 【提问式引读——唤醒思维】 【渲染式引读——渲染气氛】
读好对话 分角色读 分角色读
《棉花姑娘》
读好对话
1.技巧的呼唤
【“一”的变音教学策略:六步走】
读准字音为基础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列出 “一”字的词语,教师范读、带读。 引导学生发现 “一”字读音的不同,教师指点变调规律。 熟读词语、句子。 拓展练读。 学到《大小多少》这一课时,再进行一次“一”字不同读音的集中训练。
三、一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建议
回顾我的阅读教学
文体意识 淡薄
主体意识 欠缺
目标意识 虚化
忽略”差异”
课外阅读 边缘化
“朗读课文”在教学中的层级变化
一年级上册
《秋天》 《雨点儿》
(一)朗读能力
《端午粽》《彩虹》 《我多想去看看》
读好“一”的变调 读好停顿 一年级下册 读好长句 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小公鸡和小鸭子》 《要下雨了》 《动物王国开大会》
句子 句段
在领会句子表达方式上,通过
借助句子比较,学习具体表
《比尾巴》“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达。增加了句子比较,如《小公
学习一问一答,感受问句与陈述句。 鸡和小鸭子》一课“读一读,比
《影子》一课通过“你的前后左右 一比”(图 片),让学生学习怎样
分别是谁”的问题引领学习运用“前 把句子表达具体;借助句子仿写,
一年级上册阅读板块目标
一年级下册阅读板块目标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乐于与他人交流。 5. 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 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 认识逗号、句号等常用标点符号。认识自然段。 7. 积累古诗和名言警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 中积累词语。 5.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 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6. 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 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15篇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
第二层面:采用“读一读,说 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偏 正短语,如《小小的船》课后的“读 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和《项链》 课后的 “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 得多”让学生在积累中感受到这样 的构词方式“天——蓝蓝的天”(形 容词叠词+名词)、“金色的太阳”(形 容词+名词)写出了事物的颜色、大 小、形态等,让表达更具体了,同 时通过泡泡中的范句,引领学生联 系生活去拓展运用。
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表 达的丰富性。除了积累常用词外, 会让学生接触更多形式的构词方 式,如《树和乌鸦》一课的“安 安静静”(AABB 式);《怎么都快 乐》一课的“跳绳、讲故事”(动 宾式〉;《彩虹》一课的“荡来荡 去、飘来飘去”(ABAC 式);《动 物儿歌》一课的“蜻蜓展翅、蝴 蝶飞舞”(主谓式);《棉花姑娘》 一课的“碧绿碧绿的叶子”(重叠 式)。
后左右”方位词,并通过泡泡中的 学习多样表达。一年级下册开始
范句,让学生感受同一事物,观察 安排了写句子的练习,如《我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