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科院考研、考博经济学06、07、08、09试题+答案
社科院考研、考博经济学06、07、08、09试题+答案
基本要点:(1)引致投资不是预期收入的函数,而是预期收入增量的函数,即投资不是决定于预期收入的绝对量,而是决定于其变动量;(2)加速数的大小表示预期收入与投资变化幅度的比较。如果加速数大于1,预期收入小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投资较大幅度的变化,如上表中第3年年销售额仅增加1万,净投资增加5万;如果加速数小于1,收入较大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投资较小幅度的变化。(3)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收入必须按一定比率连续增长;如果预期收入增长率放慢,投资就会减少或停止。这意味着即使收入水平不下降,只要放慢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衰退和整个经济衰退。(4)加速原理的作用是双向的,既包括加速增加,又包括加速减少;(5)加速原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没有资本存量闲置。
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这表现在:
(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2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内涵式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异同点。
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增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内涵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4、坚持“五个统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同时,还应看到,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
资本项目:指资本的输出输入,所反映的是本国和外国之间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变动,换言之,就是一国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
二、简述题15分每题
1、剩余价值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三、论述题
论述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以及在当前我国的表现形态及评价。
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是复杂的,具有多面性。从不同角度,它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属性或特点。(1)从再生产角度看,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实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每次经济运行都是从生产起步,经过交换和分配,到消费结束;但消费又会带来新的需求,在需求拉动下,将引发又一次的经济运行。所以,经济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在再生产过程中,投资并非一个独立环节,它不过是生产环节得以有效运转的一种手段。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再生产中,既要发挥消费引导投资和生产的作用,
2006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4*5=20分)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一般为负值,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பைடு நூலகம்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三、论述题(2*25=50分)
1垄断资本主义特点“恰恰不是工业资本的统治,而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
2、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及原则,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2、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的基本要点
二、问答题(2*15=30分)
1加速原理及其基本要点。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的实质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物质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
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的异同是:
(1)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
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3)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4)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76年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发表的题为《巴罗的〈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中。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