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滑知识培训

润滑知识培训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1.3根据温度 温度是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
质量指标之一,是润滑油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用油过程中, 选用的油品粘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或引起边界摩擦而加速磨 损;选用的油品粘度过大,则流动性差,渗透性差,散热性差, 内摩擦阻力大、启动困难,消耗功率多,这些也会加速磨损。
• 1.2.3润滑油脂不是一直都起“好作用” • 油脂变坏有“拐点”,需要借助检测手段查找。拐点前
换油最佳,再往前换油浪费,拐点后换油腐蚀设备,此 时油就不起好作用了。 • 1.2.4用油多年一贯制已不能满足现代设备需要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 1.2.5检测润滑油品习惯于手摸眼看鼻闻 • 手摸眼看鼻闻,这是我国企业在润滑方面目前存在的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对低负荷而言,几乎任何润滑油脂都能满足要求, 因此承受低负荷的摩擦副,负荷不应是润滑油脂的 主要考虑因素。对中负荷和高负荷的运转设备应选 择极压型润滑产品进行润滑,否则会损伤设备。
滑动轴承选用润滑脂或选用润滑油进行润滑的一般 原则是:根据滑动轴承平均负荷系数K值来确定, 当K值小于6时选择润滑脂润滑,K值大于6时,选择 润滑油润滑。计算公式如下: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 实践证明,各种因素造成的大量摩擦热是轴承失效的主 要原因,提高轴承使用性能的有效方法就是针对各种不 同工况运用润滑技术来达到。
• 1.2.2润滑油脂在使用过程中更需要不断维护 • 很多人认为,润滑油脂像其它部件一样,装到设备上就
行,根本无须维护。这是错误的!
• 润滑油自应用设备开始,受到高温、氧化、进水、杂质、 金属催化等因素影响而无时不在变化,当其理化性能指 标一旦超出原产品界限值,它就开始腐蚀设备,此时 “油”己不再是润滑剂,而变成腐蚀剂。如果其中再掺 进颗粒,那就成研磨剂,开始办坏事,因此必须维护。
显著问题之一。设备用油不分质量、等级标准,采购 人员买什么油就用什么油。油在使用中没有什么控制 手段,评价油全靠眼看手摸,导致机械设备磨损严重, 修理频繁。 • 1.2.6润滑不只是加油工和维修工的事 • 很多人特别是设备主管认为,即便不搞润滑,设备也 照常运行,不知道更不承认60%以上运转设备故障是 润滑不良引起的。目前一些企业领导发现一出设备故 障,就认定从备件、材质、热处理、加工精度、安装 等机械方面找原因,而没有“60%以上的故障是由选 油、维护油不当造成的”观念。这也是润滑在我国开 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认识不足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表 主动维护对设备寿命的延长情况
使用单位
美国海军航空发展中心 美国Cincinati MiIalcroon 美国CotinetaI石油公司 美国Manitowoe公司 美国PuroIator 美国Southem Case 美国WestIand 美国Intemational 日本钢铁公司 日本Kawasaki钢铁公司 匈牙利PensseIaer工学院
• 正确选择润滑油脂是搞好设备润滑的关键。如果选用得当,则磨损减少, 寿命延长;否则就会加剧摩擦,甚至造成设备故障。如何在众多品种、规 格和牌号的油脂中,选择出能满足特定设备的摩擦副工况要求的润滑油脂,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也是润滑技术人员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 润滑油脂的选用,要根据摩擦副的运动性质、材质组成、工作负荷、工作 温度、配合间隙、润滑方式、工作介质等实际因素来具体分析并确定。
此外,在超真空条件下工作的润滑油品,蒸发
度应较低。对于在辐射条件下工作的油品,应有较强 的抗辐射性。而在高温易燃条件下工作的系统所使用 的介质应选用难燃介质。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1.5参照说明书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中4.1.1规定,凡需要润滑的设 备,设计时应满足设计各种工况的润滑要求,采用先进 可靠的润滑系统及相关的零部件,编制设备润滑系统说 明书和必要的润滑图表,并对润滑剂使用中的清洁度, 理化性和使用性能指标的允许值提出技术要求。设备出 厂时对润滑系统及其装置的技术参数、可靠性、润滑剂
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润滑故障有两种:一是在夏天高温
季节,油品粘度变小对摩擦副起不到润滑作用而产生故障;二 是在冬天低温季节,油品粘度变大而引发故障。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1.4根据介质 根据环境条件选油,除了工作温度外,还应考虑
运动副所处的潮湿环境和介质环境。对于处于潮湿环 境如“梅雨”季节,盐雾、水蒸气、冷却液或乳化液 等环境条件下运行的设备润滑点,一般润滑油、脂容 易变质、乳化或被水冲走而流失,这时应选用抗乳化 性强、防锈性和抗腐蚀性好和粘附性强的润滑油,同 时应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防止水分和湿气、盐雾等 的侵入。介质环境如化学环境、腐蚀性介质(强酸、 碱、盐等)等易于造成润滑油、脂的腐蚀性加大,应 选用化学稳定性好的润滑油。
H 液压
Y 其他应用场合
M 金属加工
Z 蒸汽汽缸油
S 特殊润滑脂应用场合
2020/11/25
极对数
润滑知识培训
2.2.2润滑油常用质量指标 一、粘度
(1)涵义概述 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
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 可缺少的物理常数。表现的是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 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2020/11/25
设备类型
飞机液压泵 N/C机械加工中心液压系统 地震仪伺服阀 大孔钻机液压泵 汽油发动机 注塑机液压系统 轴承 轴承 轴承 液压设备 柴油发动机
寿命延长倍 数 12 4.6 100 9 5 12 6 10 2 25 14
润滑知识培训
第2章 正确选油是搞好设备润滑的首要环节
• 2.1油脂选择依据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2油脂分类、国内外常用油脂主要技术指标 及应用 2.2.1我国油品代号与分类
组别 应用场合
组别 应用场合
A 全损耗系统用油
N 电气绝缘
B 脱膜
P 风动工具
C 齿轮
Q 热传导
D 压缩机
R 暂时保护防腐蚀
E 内燃机
T 汽轮机
F 主轴
U 热处理
G 导轨
X 用于润滑脂场合
消耗定额进行检测标定,并附润滑系统说明书。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设计人员缺乏对现代润滑 油脂的必要了解,不少设备甚至是比较新制造的设备, 其提供的润滑油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特说明是“参
照”。 2.1.6润滑油品名称与润滑部位的关系 我国的油品名称和润滑部位是一致的。如齿轮油一
般用在齿轮传动上,但在低速重载情况下的齿轮油也用 在轴承上等;汽轮机油用在汽轮机上,但也用在滑动轴 承和滚动轴承上。
我国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 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称为粘温性。一般温 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其粘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粘度降低;温度降低时,粘 度会升高。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称为粘温特性。环境 温度的升降正是通过对油质粘度的影响,改变油膜厚度,从而 引发出设备的润滑故障,这类故障在冬季和夏季特别明显。所 以,处理这类润滑故障应从温度和粘度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 措施。
润滑知识培训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第1章 树立对设备润滑的新认识
多年实践证实,科学润滑应从各个环节着手,从正确选油、购油、加 油、用油、运行监测、超界限值油品康复处理,一直到废油回收, 整个油品运行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一要正确处理,二 是缺一不可,不要单打一,应当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油品生 产、炼制、调配算上游的话,那我们企业用油就应是下游单位。由 于我国企业多年对此重视不够,我们这些下游单位,从上述列举各 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首先是认识,其次是管理,造成了 我国整体用油综合水平低下,落后国外10~20年,直接造成设备故 障多、停产多、维修量大,设备寿命短,油品消耗大。国外报道称, 1/3~2/3的能源消耗在摩擦磨损上,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先进 国家,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在提高 认识基础上,把润滑的各个环节解决好。
2020/11/25
润滑知识培训
2.1.9节能用油显实效 润滑――节能降耗的一条新路子。 工业耗能我国是比较大的,我国单位GDP产值能耗约为西方主 要国家的5倍。工程技术人员想尽办法在改进材料,开发超硬、超强、 耐高温金属和非金属上下功夫,同时在热处理上加工光洁度和精度 上也作了大量工作。这条路人们一直奋斗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已经走到再进一步要花费九牛二虎力量的地步了。那么我们面前还 有一条路来降低能耗,即加强设备润滑管理。这条路甚至可以起到 立杆见影的效果,国外一些大公司如美孚、埃索等在添加剂上下功 夫,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一提到能源紧张,就想到搞电站上大项目,这是开源,当
• 2.1.1根据负荷
• 依据设备润滑部位承受的负荷大小来确定润滑油脂,是最根本的选油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承受压力、传递动力功能的重负荷摩擦副。具体到润 滑油脂,则主要是极压型润滑剂,如抗磨液压油、极压锂基脂、齿轮油等。
• 确定摩擦副负荷(注意:不是设备运转负荷!)。摩擦副接触面以线接触 和面接触最为常见(即理论上的点接触和面接触)。由于滚动轴承和滑动 轴承基本代表了这两种接触类型,我们以轴承的润滑油脂选择来分析确定 润滑油脂的选择。
K=PmV3 式中:Pm——轴颈平均压力,Pa; V——轴颈线速度,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