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在学习二战史时,我对这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中苏关系很感兴趣,想对战前中苏的历史和战后中苏的关系发展有了一探究竟。
一、北洋军阀同沙俄
二战前,中国当时当权的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同沙俄争夺外蒙的实际主权。
1911年,中国进行辛亥革命,沙俄趁机让外蒙宣布独立,处自己势力之内。
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在外蒙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领土主权。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十月革命(1917年)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19年,外蒙向北洋军阀请求取消“自治”,中国驻军入外蒙,正式恢复领土主权。
因为直皖战争,中国驻蒙军撤回。
1921年,外蒙趁机成立“自治政府”。
坊间传言,当时许多来不及回国的在蒙华商被屠杀。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与苏联纠葛开始了。
列宁执政时期,年轻的苏维埃曾想通过承认蒙古属于中国的方式,来得到北洋军阀对苏维埃的承认。
但是因为当时北洋军阀看不起苏维埃,认为得到苏维埃对中国在蒙古主权的承认并不能产生实际作用,所以忽略了列宁抛来的橄榄枝。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由于苏联开始强大,苏联已经在保住自己在俄国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保证苏联对蒙古享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在对苏外交上屡屡受挫。
(一)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1925 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
(三)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四)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外交停止。
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二战爆发前夕
(一)1931年9月18日,日侵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
同日,日军逼近苏联、蒙古边境。
(二)
1、1932年,满洲国成立。
2、中苏外交恢复。
原因如下:
(1)国内爆发广泛的爱国主义行动,民众要求国民政府实现中国对苏关系正常化。
(2)日军继续对苏联挑衅。
(3)国民政府想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
(三)1934年,苏联想联合其它国家一起对付在中国进行侵略的日本,但是英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不想帮中国,他们想各自与日本进行谈判商讨在华利益。
走投无路之际,蒋介石甚至想过向日本割地求和。
(四)1935年3月23日,苏联同日本和伪“满洲国”签订买卖中东路的协定,获日币14000万元。
苏联与日本勾结,侵害中国的利益。
在共产国际“反殖民”的号召下,中共发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蒋介石想同苏联成立中苏防御型军事同盟,苏联不同意。
(五)1936年11月25日,德意日陆续签定《反共产国际公约》,“轴心国”形成。
(六)1937年。
1、3月,苏联仍然想联合其它国家一起对付在中国进行侵略的日本,而不是通过中苏双边军事合作。
美国反对。
因为中国不想激怒英美等国,所以没有加入。
蒋介石再次提出与苏联成立中苏防御型军事同盟,苏联再次反对。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有四个急切的愿望:
(1)想与日本和谈
(2)想得到英美支持
(3)蒋介石派出许多亲故访问苏联,想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
(4)想从苏联学习武器工艺。
2、7月7日,七七事变;日军在苏联边境挑衅苏联。
3、7月22日,日本于哈桑湖地区挑衅苏联。
4、8月27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并交换“秘密宣言”,苏联表示不会与日本结盟,国民政府表示不会进行反苏行为。
当时苏联有几点考虑:
(1)不能正式向中国输出援兵,而是以志愿兵的形式向中国出兵。
(2)向中国提供军备
(3)为中国提供贷款。
(4)面对国民政府的软磨硬泡,提出苏联只会在三种情况下对日本宣战
国联审议了日本侵华,要求日本停止侵略。
苏联支持国联的判决。
但是该判决遭到英、法、美的阻挠。
(七)1938年
1、日本对苏联、蒙古进行军事试探行动。
2、英国努力与日本合作建立对华统治。
3、蒋介石向苏联求助,但因中国共产党的存在而不信任苏联。
4、8月,中苏签定“秘密政治条约”,被日本知道了,日苏关系恶化
五、二战爆发
(一)1939年
1、日本在哈勒欣河地区挑衅蒙古。
2、6月,中苏签定《贷款条约》、《通商条约》。
3、7月24日,英国帮助日本侵华。
4、8月23日,苏德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德国给苏联制造的苏德和平假象,便于专心于欧洲战场。
(2)苏联成为世界政治中心
(3)苏德合作,表明德国孤立了在华作战的日本
(4)蒋介石希望可以趁机否认《英日合约》。
(二)1940年,苏联在对华外交上坚持以下计调:
(1)不损害国民政府的尊严
(2)坚持满洲国属日本
(3)苏联帮助中国建立飞机装配厂
(4)日本要求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援助,苏联拒绝。
扶持中国,防范日本。
(三)1941年
1、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决心抛弃中国。
2、12月8日,中国对日本宣战。
(三)1945年
1、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由外蒙公投决定外蒙是否从中国独立出去。
苏联控制了此次公投,外蒙独立。
2、8月14日,根据《雅尔塔协定》,国民党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和四项协定,其中《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规定将中东铁路驻南满支线合并成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经营以30年为期,期满无偿归还中国,
六、二战后
1949年,苏联以不承认新中国成立为由,胁迫新中国与蒙古建交。
1952年,“控苏案”,民国想通过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来否认蒙古建国。
但后来为阻止新中国加入联合国,民国间接承认了蒙古独立。
12月31日,根据《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苏联政府将中东路的一切权力及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开始。
新中国想收回外蒙,遭苏联拒绝。
1961年,蒙古加入联合国。
中国失去了外蒙,外蒙想让内蒙从中国独立出来。
外蒙几乎俄国化,内蒙几乎中国化,两者隔阂已深。